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型经济,文化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宗教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故宗教文化成为旅游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道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运用道教、道家文化可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和经营管理操作模式,实现旅游经济、文化、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体验活动,是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244篇(1991~2009)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20年来国内的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内涵、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宗教生态旅游等5方面。这些成果从总体上反映出我国宗教旅游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单一、成果水平不高、适用性不强的特征。今后应加强宗教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宗教旅游理论体系;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联合,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国外宗教旅游研究与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体系构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了国外宗教旅游的主要内容和进展基础上,探讨其借鉴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微观和文化层面对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体系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
试论三峡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宗教文化的魅力、内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阐述了三峡地区宗教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论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论从旅游学研究还是旅游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的关系都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文章就宗教景观在中国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宗教景观与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旅游界对当今与宗教文化结缘的旅游主要有"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之提法,本文认为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应混淆使用.文章从分析宗教、宗教文化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说明"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宗教文化旅游"的提法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7.
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宗教文化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古今中外,人文旅游景观中的宗教文化内容都是游客为之注目的亮点。在新阶段,贵州的旅游业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挖掘贵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如何对贵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种旅游,在旅游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四川省的宗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四川的宗教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四川的宗教旅游,要求做好下面工作:利用现有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宗教旅游产品;设计出一些宗教旅游线路;深入广泛地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为背景,探析“宗教热”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宗教热”的表现及其基本特点的分析,阐述宗教教义带有的浓厚“入世”倾向,使宗教易于传播,并为人们认可和接受;宗教的基本教义可调整人们的心理冲突,减缓心理挫折,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宗教对信徒情感需求的满足是“宗教热”的强大动力;“文化热”的出现,是“宗教热”产生的客观条件;宗教活动场所及宣教过程中所营造的浓郁宗教文化氛围,是宗教热的直接外部导因,引发人们对“宗教热”做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宗教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旅游种类,它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实现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除了维护宗教旅游资源的可持续,还必须维护宗教旅游心理基础的可持续。宗教旅游异化对游客宗教旅游心理基础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危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长期以来,在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对宗教旅游异化现象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治理措施。实际上,以法律治理宗教旅游异化问题并实现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值得尝试,可以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四个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化史不仅应从纵向角度考察旅游文化的物态、制度、行为、心态等诸层面,而且应从横向角度把握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根据对旅游文化的主体、客体和媒体以及旅游观念等发展变迁的综合考察,可将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滥觞、勃兴、隆盛、新变、穴结和转型等六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刑法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宗教便是其中之一。宗教的仪式化赋予法律的权威,帮助树立对于法律的信仰。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法律施加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东西方独特的宗教性刑法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上是否拥有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这一问题长期存而未决,被人忽视。本文认同宗法性传统宗教是我国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的观点,并从原始宗教到宗法性传统宗教的角度予以多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五省市区1997—2011年旅游外汇收入为基础,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衡量相关指标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入境旅游进行时空差异演变分析,结果发现:(1)西南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总体不均衡,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2)西南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极化现象显著,区域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型分布;(3)西南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潜力巨大;(4)影响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区位交通通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森林旅游不只是游览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文化传统,悠久的历史已将自然山水、林木景色熏染上浓浓的文化色彩,形成了许多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理念应当成为森林旅游文化的核心内涵.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森林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旅游营销要打“文化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开发层次低,导游素质低,市场壁垒低,营销手段落后,导致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很多景点面临客源断流的威胁.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提高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文化定位",营造市场壁垒,有效占领细分市场,实行纵向一体化,走整体营销之路,是提高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旅游营销要打"文化牌".  相似文献   

17.
宗教社会学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新兴学科。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此学科的发展可分为思想准备、引进介绍、逐步生根三个阶段;从世纪之交以来,此学科正在走向成熟。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经历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发展历程,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旅游经济发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具有“乘数效应”。但通过对贵州旅游经济的调查分析,发现贵州旅游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与它巨大的资源潜力差距非常大。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