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庄公共权力:村治研究的切入视角及其解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海林 《社会科学》2006,(12):77-87
村治研究的重心从民主问题转向治理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研究村庄公共权力则是搭建学术对话平台、消解学术分歧的重要突破口。以村庄公共权力为村治研究的切入视角,不仅有着特定的村治研究意义,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取向。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作为村庄公共权力研究的传统解说模式,因其解释空间的有限,难以将村治研究继续推向深入。借鉴并运用治理理论解说模式,是深化村庄公共权力研究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乡政与村治的关系是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在现实的村民自治过程中,乡政与村治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博弈性冲突。乡政与村治间博弈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双方的权力竞略和利益诉求造成的。解决乡政与村治的博奕问题,其目的就在于达成双方共同受益的合作博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良性的权力对接机制,构建合理的利益流通渠道。  相似文献   

3.
曾月郁 《理论界》2007,3(2):61-62
“乡政村治”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产生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二者的博弈分析,找到一条道路。使二者能够实现良性对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格局,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乡以下的村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村民委员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村民的意愿和利益。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农村治理结构的现状和“乡政村治”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甘信奎 《江汉论坛》2007,(12):82-85
现有的"乡政村治"模式面临行政化、权力二元化、城市化等十大挑战.从"乡政村治"向"县政乡社"模式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势.乡镇直选、村庄合并、费税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实践使"县政乡社"模式从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6.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7.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8.
张新文  郝永强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68-77+157-158
“结构-过程”是中国政治分析的新范式。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整合性省察有助于对其变迁历程与演进前景作出更为深刻的判断。中国乡-村关系演进是结构与过程彼此调适、相互作用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社会关系结构变迁与乡村治理体制结构改革,在现实乡村治理过程中,中国乡-村关系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动态探索与渐进调适三个阶段。其中在初步形成阶段,中国乡-村关系主要表征为行政命令型,而在动态探索过程中,以税费改革为界,中国乡-村关系实现了从利益诱导到情感运作的逻辑转变。基于全新的时代特征,在渐进调适环节,新一轮结构与过程的互动促使合作逻辑下信任均衡型乡-村关系日益生成,并因其遵循乡-村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而成为了乡-村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大奇观,以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为基本内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村民自治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关系失调,它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阻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兼论选举后村级权力的合法性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政治研究的基础。本文按照经济社会分化水平与社区记忆的强弱 ,把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 ,并构建了村庄权力结构的“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层分析工具。文章重点讨论了非体制精英在四种理想类型村庄村级权力运行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结构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村民自治制度下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合法性的生成潜力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最后 ,作者指出 ,随着缺乏分层与社区记忆偏弱类型村庄大量出现 ,如何在这些村庄中进行村级权力合法性建设 ,是今后农村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了“制度—组织”分析框架,着眼于中国农村现有的组织架构和制度的衍变逻辑。通过对现存农村体制下的“制度—组织”模式的分析以及由于实施村民自治制度所引起的新旧“制度—组织”模式间的冲突和调适的情形分析,近而探讨在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条件下农村自治的可能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12.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政村治"格局下,农村基层管理领域存在着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农村社区的自治权两种权力形式.由于制度、体制和环境等原因,乡镇行政与村民自治在衔接和互动方面显现出非此即彼的发展偏向或者互不相干的独立倾向.通过修改法律,起草配套性法规,采取制度创新、体制变革、选举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等举措,明确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工作关系、权限范围、行为边界和工作机制,是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目前全国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看,改革后的乡镇政府仍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对乡镇政府机构及其为农服务职能进行彻底改革,撤消旧机构,精简在编在岗人员,创新综合性运行机制,创办新农村三级社区,强化为农服务意识,以形成行为规范、精简高效、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小而强的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4.
张新光 《中州学刊》2007,3(1):21-25
目前学术界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政策主张,这不仅表明了人们对乡镇一级政府是“弱化”还是“强化”、是“自治化”还是“行政化”存在着严重分歧,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的基本功能和地位认识不清。因此,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国家的角度,从中国的国情特点出发,探索如何建设现代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使中央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与乡村治理结构实现有效对接,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后农业税时代,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势在必行。不过,改革究竟走向何方,学界分歧颇大,大致提出了乡镇政府改革的两种思路:“强化论”和“取消论”。但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强化论”扣“取消论”都没有实践根基,可行的路径应该是立足于现实困境分析,渐进式地构建有效供给农村基本公共品的服务型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6.
杨学勤  高峰松 《河北学刊》2012,32(5):221-22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河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应合理有效地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即通过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强化考核,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先进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各乡镇文化站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发挥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辐射作用,加强村级文化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去实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半期,帝国主义时代的海外文明的冲突被国内的第二条战线所替代,这个第二条战线的特点就是文化的敌对和文明的冲突,而且是由于移民问题而引起并愈演愈烈的暴力性的敌对和冲突。21世纪将告诉人们移民政策是如何以一种"文明"的方式去应对文明的碰撞而无须发生诸如暴力、种族灭绝和文化霸权事件。日本、英国及加拿大这三个典型国家的经验表明,移民政策有助于解释移民问题怎样影响了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精英与政府间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事务的复杂性、治理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主体不会是唯一的而可能是多元的。在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下,村庄治理主体可以被析出主要的三方: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乡村精英。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乡村精英或成长为村庄治理的主体。能否或者可能,将取决于三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博弈。当然,这种博弈并非出自各方治理主体的主观意愿,而是农村社会的深刻转型与发展态势使然。其中,地方精英与乡镇政府的博弈态势对村庄治理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乡镇政府改革是政府改革实践的一部分,也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以现代国家构建理论为视角,结合中国现代国家构建这一历史任务,以及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特点,把乡镇政府的改革放在现代国家构建这一过程中,提出乡镇政府改革应该以调整乡镇政府、乡镇市场和乡镇社会的关系作为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