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垚 《决策探索》2011,(7):71-71
公众关注张翕飞的“高调退贿”,源于其行为佐证了公众对官员普遍接受贿赂的看法,用张翕飞的话说,送礼是官场潜规则。这一事件出来后,我们不知道张翕飞仕途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调退贿”对于盐城官场来说震动必定不小。而无论震动多大,也不论张的结局如何,潜规则依旧不会发生变化,退贿特别是高调的退贿不会被普遍效仿。  相似文献   

2.
雷语网事     
《决策》2011,(5):6-6
“高调退贿” 自去年10月以来,江苏盐城市经信委行业处副处长张翕飞前后两次,将6笔总计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晒了出来,并发表了一千多字的《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他的这种“高调退贿”举动,引起了单位内外一场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3.
博文集萃     
高调退贿:几家欢喜几家愁自2010年10月以来,江苏盐城官员张翕飞前后两次将6笔总计价值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开。张翕飞称,送礼是官场潜规则,收礼是因不便当场驳人面子。这个帖子随后被转到各大论坛,引起极大关注。事实上,与外界隔靴搔痒的评价相比,其同僚和上级领导的看法才具有实质意义。在同事眼中,42岁依然单身、曾和单位对簿公堂的张翕飞思维异于常人,在晒单后,全单位只有一位领导在走路碰面时,说了一句看到了,写得蛮好。  相似文献   

4.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盐城副科级干部张翕飞先后两次将总计6笔价值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开,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赞成张翕飞的做法,说这样的“高调退贿”显然是需要弘扬的,也有网友质疑张翕飞的举动是“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5.
“办事都得凭关系,有了关系靠关系.没有关系找关系,难找关系买关系”。这句时下流行的顺口溜中所说的“买关系”.支撑起了一个“托贿”的职业。“托贿”,顾名思义,替人贿赂,它在官员腐败案中扮演着“朋友”的角色。在其推动下.贪官可以用一种较为含蓄和体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那些行贿者也不至于“背着猪头找不着庙门”。作为中介和掮客.“托贿”在行贿和受贿之间起着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苏盐城副科级干部张翕飞所在的单位和党组织,既然认可这是“廉洁从政”的表现,那对这种行为的激励不妨也“高调”一些,如此才能化解张翕飞身边同事的疑虑,营造更好的“退贿”环境。  相似文献   

7.
袁刚  戴木茅 《决策探索》2011,(13):72-73
领导干部退出机制,首先是要求其“退权”。此外,官员退出还包括“退利”,如果人从领导岗位换下来了,待遇却依然不变,除了增加财政负担,还将造成社会不公平。我国官员退出机制中的一热一冷两种现象“热”是由问责而带来的引咎辞职,“下课”官员的待遇与复出是讨论的焦点。引咎辞职和免职是一种处理而非处分,所以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郭建光 《领导文萃》2011,(Z1):79-82
连续5个月,江苏省盐城市副科级干部张翕飞都希望自己能抓住一次"沽名钓誉"的机会。他想借此高调宣扬自己的"退贿"举动,希望更多的公务员效仿他。  相似文献   

9.
小吏张翕飞     
徐浩程 《决策》2011,(6):36-38
“‘退贿’这个事情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用一生的行动来支撑的。之后肯定是要按照这个宣言所设定的目标继续走下去,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哪一天做不到了,首先违背自己的初衷,人家就会说,你真的是沽名钓誉啊。” “去除一种社会弊病像推动一个庞大的战车,一个人使多大的劲也没用,必须大家齐心努力才能推动。所以要有一个挑头儿的。”  相似文献   

10.
一面是有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一面是有一些落马官员重新 上任。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建立更明晰的官员准入机制及退 出机制乃至复出机制,提高官员的违规风险和道德门槛 "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 致太狼狈。"一位评论者援引钱钟书在《围城》中的话评说落马官 员"重拾乌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离任讲话一般是指领导干部在面对岗位进、退、留、转,告别原单位时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正式讲话。官员离任都少不了发表讲话,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真正触动人心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12.
夏炎 《决策探索》2011,(8):70-71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目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13.
田梦 《领导文萃》2008,(3):131-131
问题16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写过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结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相似文献   

14.
唐飞 《领导文萃》2006,(7):131-134
大唐朝廷规定,官员七十岁致仕,即退休。比起如今的六十岁,年限可谓很宽松。按孔子的说法,七十岁已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此境界者不多,更何况古代天命无常,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此规定,很人性化。但有些官员到年龄后仍不愿退休,和上级讲条件,或为公,想继续为国效忠;或为私,在考虑切身利益。到了点,该退不想退,多是官位令其留恋难舍。这种心情,古今一样。武则天时有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朝廷下发了关于他致仕的文件,上盖皇帝大印,意味着武则天已圈阅。但他不愿退,就给皇帝写奏章,表示自己欣逢盛世,身体健康,还能再干几年。为证…  相似文献   

15.
彭石普 《管理科学》2000,13(3):63-64,F00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注意运用广告这种现代推销手段,以达广而告知目的,贿还需关于运用现代推销术的另一种形式-无声推销术,这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曾经喧嚣一时的“贿托”义乌女赵丽娟案发后,社会上都盛传她是“红颜祸水”,因为她把当地市、县两级的公安局长和某区检察长拉下了水。情况果真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7.
杨凤春 《决策》2005,(4):55-55
古今中外,如何管理官员都是社会生活中最考验人类智慧和技巧的难题。不同的制度,管理官员的方法完全不同。在还不能做到官民一体、官员与公众之间多少还有着那么一些界限的条件下,官员一旦为官,尽管相当程度上可谓进入了“自由王国”,但对他们也不能一点外部限制也没有,总得采取些办法,有些制约,以便在官员中分个优劣高下,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9,(12):36-38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官员腐败案件显示,问题官员腐败的症结正是财产不明。如何遏制官员利用职权聚敛财产,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李哲 《秘书之友》2006,(6):47-48
“贿随权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只要为官从政者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行贿者便会纷至沓来。尤其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表现更为明显。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诸多案件分析,一些不法之徒腐蚀党员领导干部势头之猖獗、手段之卑劣,已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09,(11):27-29
在信息时代。官员已经在无形中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形象危机可能随时发生。一旦吸引了“眼球”。官员的点滴失误便像涟漪一样。迅速扩散,直至成为一次重大的公众事件——林嘉祥事件就是如此。危机既然难以避免.树立形象危机公关意识就时不我待。考察最近发生的几起官员形象危机产生的根源,官员的自身素质是一个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官员都缺少足够的危机意识和正确的危机公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