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洪亮吉(1746—1809)是清中叶经学家、史学家、考据家,又是一位文学家。作为诗人,他虽然在当时称不上第一流的大家,但有理论有创作,并和乾嘉时期各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有直接、间接的联系。研究洪亮吉,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乾嘉诗风的主要倾向及其形成原因。乾嘉诗坛,以沈德潜为首的格调说嗣响未尽,袁枚倡导的性灵诗风盛极一时,而翁方纲又开出肌理一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洪亮吉的诗歌主张也留有各派的印记。提倡学古,以《三百篇》为最高境界,时见于洪亮吉的诗论中:“诗除《三百篇》外,即《古诗十九首》,亦时有化工之笔。”(《北江诗话》卷三)“余故谓魏、晋人诗,去《三百篇》未远。”(同上卷四)洪亮吉还自称“只我更饶怀古癖,溯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洪亮吉人口思想的主要论点: 1. 人口增长常快于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增长。2. 人口过剩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3. 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两个方法: 其一是“天地调剂之法”,它是指水旱灾害和疾疫流行等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口的死亡,从而减少过剩人口;其二是“君相调剂之法”,它是指政府可以采取的种种调控人口的方法。本文又对洪亮吉的人口思想作了历史、客观和辩证地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洪亮吉(1746——1808年)是我国著名的乾嘉学者,也是清代有名的舆地学家,以“词章考据,著于一时,尤精研舆地”编入《清史稿·儒林列传》里。但他在人口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生活于“乾隆盛世”、“乾道守文”之际的洪亮吉,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危机的来到,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写下了《治平篇》、《生计篇》等政论,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他的人口学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增长、人口过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江南士子的现代诠释─—评《洪亮吉评传》庄锡华苏州大学严明先生《洪亮吉评传》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下简称《评传》)。纵观全书,我认为《评传》有下列特点。穷形尽相,江南土子的理性谛视评述一位历史人物,就应该将对象置于真实的历史情景中加以评估,且不能因为传...  相似文献   

5.
身为帝师与大学士,朱珪宽仁治国的政治理念对嘉庆朝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以往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认为,朱珪以尧舜之君与三代之治教导嘉庆帝,对其日后为政仁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再者,康、雍、乾三朝延续了近150年的文字狱政策,嘉庆一朝毅然中止,以及"洪亮吉事件"的从宽处理,皆与朱珪的努力密不可分,这使朝廷的政治气氛走向宽松,官僚士大夫敢于论政议政,为经世致用学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治平篇》有感路建德洪亮吉(1746—1809)的《治平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人口问题的专著。在此之前,虽也有人零星发表过一些颇有见地的论述,但像洪亮吉这样忧患意识颇深的长篇专著,却尚属首次。它比资产阶级人口学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洪亮吉在陕西的学术活动与其舆地研究、方志理论的建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洪亮吉游幕陕西期间协助毕沅编纂校勘图籍、参与修纂陕西方志、广交学界名儒等活动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洪亮吉在毕沅及其幕中学人的影响下积极从事各种学术活动,不但确立了他的舆地研究方向,还在方志修纂实践中进行方志理论的探讨和总结,其方志思想初步形成;不足4年的游幕陕西经历,无疑是洪亮吉学术人生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清代对废员发遣新疆,并无明确而系统的法律条文规定,仅是“成案相沿,遂成定例”。通过对洪亮吉著述中所涉遣戍新疆内容的梳理,总结清代废员发遣新疆,于出解、在途及抵戍过程中的相关管制与规定,以期丰富清代发遣制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骈文复兴,至乾嘉而臻于鼎盛,其间文风蔚兴、作家辈出,常州洪亮吉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洪氏学识宏博、天才绝特,骈文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上的骈散交融,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议论的超卓,抒情写景的“会通”婉转,造境的奇迈。由于洪亮吉骈文戛戛独至的艺术造诣及其对于后人的深厚影响,洪氏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的一流大家。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洪亮吉,因越职上书直言朝中敝事,触怒君威,从而被贬戍新疆伊犁。在遣戍过程中,洪亮吉用浪漫的笔调吟诵了西域的壮美山河,展现了西域的民风物产,记录了遣戍的艰辛和友朋酬赠的深情厚谊。这些诗作风格多样而自具面貌,艺术手法精湛而成就卓越,是清代诗歌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批佳作。应当说,洪亮吉的西域遣戍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边塞遣戍诗的情感主题,推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同时,这些诗歌也进一步奠定了洪亮吉作为清中叶诗坛名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袁佻种种     
清人张本《题袁大令〈小仓山房集〉后》云:“奄有众长缘笔妙,未臻高格恨才多。”见洪亮吉《北江诗话》。予谓诗格未高,与才多无涉也:曹子建才八  相似文献   

12.
(一) 清代的乾隆、嘉庆(1736~1820) 年间,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么,乾嘉目录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与前代相比,它表现出了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最早从整体上来描述乾嘉目录学的,要算清人洪亮吉。他在《北江诗话》卷三中说:  相似文献   

13.
洪亮吉对西域壮美山河的吟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嘉年间著名学者洪亮吉,在流放新疆期间,以其强烈的情感,豪迈的气派,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尽情赞美了西域壮美的山河.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1,31(1):66-73
清代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乐府诗创作,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多方面原因,咏史怀古类的题材乃成为了诗人们的最爱,因之,各种类型的咏史乐府诗即因此而产生。其中,以尤侗《明史乐府》与洪亮吉《晋南北朝史乐府》最具代表性。尤侗与洪亮吉与元末杨维桢、明初李东阳又被合称为"咏史乐府四大家"。四人的咏史乐府诗,在长达600年的历史长河里,既前后相续、一脉相承,又各具个性与风采,代表着咏史乐府诗史上的四座高标。  相似文献   

15.
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时隔5年相继问世,二人的思想在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生活资料的供给、人口控制和调剂之策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却成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200多年来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许多政府以此为指导制定人口控制的政策,人口学也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在人口论方面的思想及理论加以比较阐述,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六书”前四书历来公认是造字法。后两书“转注”和“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则一直聚讼纷纭。 王筠《说文释例》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本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盖有指事、象形,而后有会意、形声;有是四者为体,而后有转注、假借二者为用”。陈庸庆给洪亮吉的《六书转注略》写序说:  相似文献   

17.
本期话题 我们对着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声。我们对着山谷喊:“我爱你,我爱你。”山谷也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声。这里有其科学道理,但我们更可推想到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请以“回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8.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生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十五岁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官等职.嘉庆四年(1799年),因上奏触怒嘉庆皇帝,坐大不敬律拟斩立决,后免死发往伊犁.嘉庆五年四月释放回籍,著书赋诗;嘉庆十四年(1809年)病卒于乡里.洪亮吉是清代著名学者,在经学、史学,古今地理、诗同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他对人口学问题也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前人的卓越见解,引起后来人口学家们的重视.本文拟就洪亮吉的人口学说作初步述评.  相似文献   

19.
历史高级黑     
《阅读与作文》2014,(6):40-40
刘墉 我这一辈子:1719年至1804年 黑你没商量:从民间戏曲《宰相刘罗锅》,到李保田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刘罗锅在大家心中的样子是一个弓腰驼背、脸上挂褶的老头。总之就是一个丑,生出来就老别人10岁,见面就长人一辈。说句公道话:嘉庆帝40岁出头的时候,有一次嘲笑年老的刘墉为“刘驼子”,可当时刘墉的年纪已经比嘉庆帝大一倍了,谁80多岁了还不驼背啊?但御赐的外号不敢不接着。  相似文献   

20.
面子     
“买菜啦,卖菜啦!”周老镇街的早市上。同村张奶奶的叫卖声永远是那么汇聚洪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