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8年建立的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准中央政权的实验。华北人民政府之生成实践对中央政权生成提供了借鉴范本,华北人民政府为中央政权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制度先导。厘定建国初中央政权建设的华北因素,这对于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伐战争顺利推进之时,共产党人提出了"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民主专政政权"的方案,并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创建市民政府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国体、政体轮廓初现.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政权思想的一个重要历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其必然性和意义,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政权思想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较大的变通.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学习苏联制定各种计划和主办国营事业的主要机构,也是国民政府公营事业的主要策划者和主办者;盛世才、蒋经国或在苏联顾问直接指导和帮助下,或下意识地从知识储存中调取苏联经验,试以苏联经济体制来建设"新新疆"或"新赣南".这些试验不能像俄国苏维埃政权和新中国建立初期那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强制,也不存在某些新生革命性政权有着的那种信仰的纯洁和初始的激情,故注定只能停留在某些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时期(战时),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全面铺开或推广.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近代中国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的进程都是紧密相关的 ,国家政权建设的意识形态基础与民族主义紧密交织在一起。近代以来 ,中国一直在探索一条建立民族国家的道路 ,在政治实践中表现为旧政权的颠覆和新政权的建立。从 184 0年到 194 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 ,两次大的政权转移——— 1912年满清让位于中华民国和 192 7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建立———无不与民族主义紧密相关。本文试图通过这两次大的政权转移来分析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路军西征期间,由于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先后两次创建河西苏维埃政权:第一次西进,建立永昌、山丹苏维埃政权;第二次西进,建立高台、临泽苏维埃政权。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西路军在河西建立苏维埃政权,是从全局出发,从战略目的出发,这就是要西路军配合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配合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军事条件下,西路军失败了,最终河西苏维埃政权也归于失败而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6.
华北人民政府为中共建立正式正规政权及施政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华北人民政府在创建新的政治格局、稳定社会秩序、新的法制建设、恢复经济以及支援战争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还顾及了文教卫生诸方面。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经过大动荡、大剧变后,步入了和平恢复阶段。归国知识分子在新旧政权的更替中选择了新政权,探寻他们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信念、情感心理的变化,昭示他们的文化精神和人格品质,在于使中华传统精神的价值内核得到传承,为民族心理和社会道德的提高提供丰厚资源,具有促进现代人文精神与信念追求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进行了探讨和指导.在大革命高潮和大革命紧急时期的1926、1927年两年中,却出现了几番有关政权性质解释的反复,从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的肯定,到过渡政权的认定,再到建立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指示.这种反复,既折射出当时背景之下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党内的斗争,也反映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一直是史学界颇为关心的问题。美国的费正清先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知名学者,他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分析了导致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倒台、中共建立起新政权的内在因素。本文以此书作为切入点和立论基础,对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进行一个全景式分析,从农民群体、知识分子和国民党自身建设三个角度来解读国共政权更迭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初期中国城市社会发生的质的变化之一就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各类旧式社团的湮灭,从而改变了城市社会形态.一般认为,它们是伴随着新中国初期急风骤雨式的革命形势和计划经济的建立而土崩瓦解的.但深入历史可以发现,它们的消亡更深刻地受制于新政权的革命理论.它们因着新政权对其政治定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这些不同类型社团的具体消亡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国家政权建设逻辑以及新的国家政权对城市社会的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标识,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注重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文化建设机制,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师生同台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