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BEKK模型和DCC模型分别从均值溢出、波动溢出和动态相关三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现货价格的联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市场与纽约黄金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外汇市场到黄金市场的单向联动效应,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波动风险会通过影响美元汇率的波动传递到黄金市场,加剧黄金市场的波动程度,从而增加黄金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对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汇率和股票市场进行总体经验分解的基础上,运用VAR-GARCH-BEKK模型对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利率与股市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汇率和股市、利率和汇率间存在非对称的溢出效应,市场间存在显著的传导性,影响的方向和力度有所差异,从长周期趋势来看,汇率相较利率对股票市场波动溢出影响更具持久性。应密切关注市场波动,避免金融市场风险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在有效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应着眼长期趋势,甄别市场波动力度与持久性,适时适度地完成货币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3.
将利率作为外生变量,运用VAR-(BV)EGARCH模型对可转债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收益溢出方面,只存在股票市场对可转债市场的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方面,存在可转债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双向溢出效应;并且存在利率市场向股票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从非对称溢出效应来看,存在股票市场对可转债市场的波动溢出的非对称性,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仍然是出于绝对支配地位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4.
研究国际投资者情绪在全球股票市场上的溢出效应,对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的网络结构以及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利用Diebold信息溢出模型对投资者情绪的全球信息溢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全球股市投资者情绪的联动性较高,欧美股票市场是全球情绪传染的主要对外溢出来源;投资者情绪的传染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高涨情绪的信息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低迷情绪的信息溢出效应;中国A股除了在2007年和2015年两次牛市后期表现出较明显的净对外溢出,其他时间均表现出明显的接受溢出状态,说明中国A股的对外影响力还不能与其规模相匹配.因此,应在建立有效的金融防火墙的基础上,加大A股的开放程度、引入更多的国际投资者,逐步扩大A股在全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碳交易体系日益完善,有必要系统性分析中国试点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溢出指数模型,使用2014年4月4日—2019年6月28日的周度波动率,刻画中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静态波动溢出指数和时变的波动溢出指数。结果表明:中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溢出效应,不同区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净溢出关系存在差异。通过滚动宽口方法计算的溢出指数呈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市场间的总溢出水平主要在能源市场震荡期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总体来看,在能源市场震荡时期中国碳市场接收到的风险溢出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但中国不同试点碳市场在相应时期受能源市场的波动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据此认为,下一步应加快形成中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间内在稳定的价格机制,完善中国碳市场自身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构建统一碳市场交易体系的同时,综合考量并有效协调各地区差异以促进碳交易体系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非常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规避非常规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利用ARIMA模型研究了SARS事件对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影响。通过建立ARIMA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ARS事件期间的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发现,在SARS事件发生期间,上证指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大部分都为负数,而上证国债指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大部分都为正数。实证结果表明,由于存在投资者的安全性转移行为,SARS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负向冲击,对国债市场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年1月26日至2013年1月31日的日数据,通过对中国、欧盟以及美国政府债券日收益率建立三元VAR-GRACH-BEKK模型,从均值与波动两个角度对三者间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次贷危机还未远去、欧债危机又全面爆发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债券与欧美政府债券之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三者间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监管部门应在保证资本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传播与冲击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并放开国内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信息溢出模型,对2007年1月—2018年10月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多元金融及房地产五个行业的非对称风险溢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较高,整体溢出值高达70%,且表现出极强的非对称性,在样本期内负向风险溢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且这种非对称性与股市上涨或下跌无关;除银行业外,其他行业的风险溢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实证结论验证了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性,同时也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防范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建议加强对金融风险尤其是对下行风险的监控和预防;建立金融防火墙;防止金融风险在不同行业间的迅速扩散;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市场指国际间有关借贷一切货币的交易业务与活动。从交易对象、金融机构或交易方法来看,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是紧密联系的。所不同的是,国际金融市场一般还包括外汇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这些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联结在一起,构成世界金融体系。本论文将就国际金融市场及研究方法做一个比较详尽的综合论述。主要从有效市场假说,分形市场假说和建立在信息论和博弈论基础上的新的研究方法这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资产市场说与戈登模型对金融市场均衡分析的概述,归纳出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及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之间的关系模型。由三者的关系模型,可以看出资金在金融市场中是如何追逐利润,又如何最终实现整个金融市场的均衡与汇率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各国或地区金融市场的关联性不断上升,局部金融风险通过关联网络不断地扩散,进而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溢出的网络特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2005—2019年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股指数据,采用网络拓扑方法测度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并采用滚窗估计对系统性风险溢出进行动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处于全球风险溢出网络的中心地位,而中国尚处于网络边缘,并与周边经济体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此外,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水平呈现出一种“脆弱”的状态,易受风险事件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面临深度调整,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能源市场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于推进我国能源市场价格机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TVP-VAR-DY模型研究了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能源市场与A股市场的时变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煤炭、石油、天然气市场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从静态溢出效应来看,原油市场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强于煤炭和天然气市场,说明能源市场与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与能源商品的“金融化”程度密切相关;从动态溢出效应来看,溢出水平对于极端事件较为敏感,当股市崩盘等极端事件发生时,能源市场与股市的波动溢出指数明显上升;最后,从方向性溢出和动态网络分析来看,各市场的方向性溢出以及溢出网络的结构特征均会随经济金融环境不断变化,且原油市场和股票市场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时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对债券市场的平稳运行造成威胁。以2020年11月永煤债券违约为外部冲击,从地区、行业、评级机构与承销商四个层面,基于2020年债券市场日度数据,利用事件研究法与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AAA级国有企业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影响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永煤债券违约事件导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规模缩小与发行成本提升,并显著提高了二级债券市场存续债券的回报。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违约事件造成的负面溢出效应(异常回报提升)同时存在于地区、行业、评级机构与承销商层面;从长期影响来看,违约事件导致的存续债券收益率提升的负面冲击仅在地区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分析表明,违约事件对低承付能力地区、低市场竞争程度行业、由内资背景机构评级以及低声誉机构承销的债券负面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上述短期负面溢出效应在高等级(AAA)债券组中更加显著,并且评级机构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受到该违约事件的影响,说明信用评级膨胀问题仍然严重。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债券市场的引导,从债券市场信息中介(评级机构与承销商等)角度采取措施来防范与降低债券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跳跃扩散模型的中国股市和期市风险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6—2007年我国股市大盘股和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高频价格数据,建立了基于跳跃扩散的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事件风险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我国大盘股和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沪深300指数既存在同时的跳跃溢出效应,也存在我国大盘股领先沪深300指数5分钟的跳跃溢出效应,表明我国股市和期市存在极强的风险关联性,进一步为我国股市和期市跨市场监管的机制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传染的货币市场渠道、资本市场渠道、外汇市场渠道的理论分析,采用VAR系统方法对危机的传染效应和传染强度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三个渠道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显著的传染效应。其中来自货币市场渠道的直接传染效应显著,来自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渠道的交叉传染效应显著,并且传染效应的持续时间较长。危机通过外汇市场渠道和货币市场渠道对我国货币市场传染效应的贡献度最大。最后提出了应对本次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美玉米期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大小,选取2006年1月4日至2017年5月31日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的玉米主力连续价格以及央行外汇中间价的日数据为样本数据,并将样本期间分为3个阶段,借助平稳性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EGARCH-GED模型、V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两市玉米期货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玉米期货市场的风险存在正相关性,且在金融危机期间风险相关性明显增强并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有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A股与亚洲几个主要股市之间的联动性和风险传导效应进一步增强,而波动溢出效应是不同股市间风险传导路径和方向的重要指标。通过运用二元GARCH—BEKK(1,1)模型对A股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亚洲主要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A股与中国香港港、印度股市呈现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与日本股市呈现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但与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三地股市不呈现波动溢出效应。文章力图揭示A股与亚洲几个主要股市的风险传导效应,以期为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风险防范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基于投资套利视角的理论模型阐述了资本市场之间产生联动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利用考虑股市涨跌非对称效应的均值波动模型考察了中美两国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包括均值溢出效应、ARCH/GARCH型波动溢出效应和股市涨跌产生的非对称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美股票市场在均值层面不存在显著的溢出关系,但在波动层面则具有多重显著的溢出关系。同时,中美两国股票市场上升或下降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中美股票市场联动关系也有着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公司债券与股票是公司融资的重要手段,两者间的极端风险溢出备受关注。从微观层面出发,利用2010-2019年126家发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分位GARCH模型度量公司债券与股票极端风险,在此基础上运用分位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考察两者间极端风险溢出。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债券的极端风险整体上低于股票的极端风险;公司债券与股票共同受公司价值影响,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公司债券与股票间的极端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性,即公司债券对股票的极端风险溢出强度高于股票对公司债券的极端风险溢出强度;股灾的爆发对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产生了冲击,使公司债券与股票的极端风险增大,两者间的极端风险溢出强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2010年6月到2016年1月人民币汇率和沪深300股指数据,可发现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票价格之间的价格引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票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汇率对股价具有显著的短期价格引导,而股价对汇率的价格引导效应不显著,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的关系符合"流量导向"假说;同时,仅存在由股价对汇率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股票市场的风险容易向外汇市场传染。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同时进一步将汇率政策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放在重要位置,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