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邱骏  林馨  吕萍 《调研世界》2022,(5):23-32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可能带来跨区域的影响,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用地效益为主要研究变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两者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随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呈现“倒U型”的变化关系;(2)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京津冀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城市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存在异质性,2014年以前表现为正向的溢出效应,而2014年后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同时,北京和天津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而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2.
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了体育用地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全国耕地面积对体育产业增加值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集约效应”和“滞后效应”,且体育产业与全国耕地面积呈“U”型发展。(2)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体育产业增长是引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变化的原因,与其他变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3)脉冲响应函数显示体育产业除受自身约束外,还受全国耕地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全国耕地面积对体育产业增加值冲击均产生正向脉冲响应。(4)方差分解得出体育产业增加值贡献率最大的是自身的影响,贡献率始终保持在82%以上;体育产业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贡献率尤为突出;体育产业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全国耕地面积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3.
加快长三角城市的绿色发展转型,是长三角城市在一体化进程中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同时考查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城市群扩张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增加城市创新投入可有效缓解城市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将结构化数据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地级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了城市群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群数字经济在考察期内实现了显著升级,但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十大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从空间依赖性来看,我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并且空间相关性总体呈现增强的趋势。为量化分析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分析范式与数据支撑,也为促进城市群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空间结构高级形态——城市群的框架内,基于 2000—2012 年市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心城市发展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溢出或极化效应,结果发现:(1)针对十大城市群 136 个城市的分析证实,中心城市发展对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2)针对不同城市群的分类分析发现,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区的影响会出现 U形关系,如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北京的发展在 2007 年之前抑制了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而 2007 年之后转为正向溢出效应;(3)城市群内部结构的异质性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的双中心结构对外围城市的共同影响较单个城市更为显著。此外,研究结果还证实以受教育水平衡量的人力资本对以熟练劳动力为主的低端制造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低,政府规模对市场投资相对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准确认识数字经济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拓展数字经济影响的评估视角,也为发挥数字经济和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倍增效应提供有益思路。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打破了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市场分割,助推城市群边界的有效扩大。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机制,一是推动创新主体跨城市跨区域进行合作创新,促进城市协同创新网络发育壮大;二是提升城市空间集中度,增强邻近空间范围内的城市要素集聚能力。数字经济的网络性、跳跃性及外部性特征放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和要素统筹配置机制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土地价值产生显著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以武汉市土地出让样本和城市POI数据为基础,建立特征价格模型,测算总体-郊区-主城区以及不同地类轨道交通溢价效应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差异性,进一步研究政府在何时出售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地块能获取最大溢价,为政府土地价值捕获政策下的土地供应提供规划策略和思路。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轨道交通土地价值增值影响范围呈现出郊区(1200米)大于主城区(800米),居住用地价值增值对轨道交通可达性依赖度大于商业用地;(2)在时间上,轨道交通可达性引致土地价值资本化在其开通后5~10年到达峰值,居住用地增值时间过程较商业用地平缓;(3)不同地类土地价值增值差异明显,商住混合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对土地价值影响则为负。研究结论:政府适度向城郊延长轨道交通既可以节约边际成本,又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还能加强城市中心与外围相互作用与经济联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政府提前5~10年储备土地可最大程度捕获土地价值,回收投资;政府轨道交通规划应该优先布局在人口稠密和经济活动活跃的商住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成为相邻城市谋求共同发展、参与广域竞争的普遍选择。基于湖南“一点一线”地区六市与洞庭湖区域发展的实态,加快大洞庭湖城市群的建设应立足自身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发挥大洞庭湖城市群的区域效应,以建立有效的城市群管理机制、培育一体化城市功能体系、构建一体化城际体系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未来中国如何更好发展“大城市”为主题,探讨新时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从都市圈视角回答大城市规模扩张的原因及其潜在边界。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影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中心—外围”的城市体系与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的一体化会带来服务业型消费岗位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集中,人流也将呈现出“向心”特征。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本文认为政策上应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发挥都市圈和城市群引领现代化增长的功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已成为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推动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与提高绿色增长效率等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基于市场一体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在2004年到2018年这一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值有了显著提高,但绿色发展效率不平衡发展的空间格局较为突出;(2)采用地理距离矩阵、经济矩阵以及地理距离和经济嵌套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确存在显著正向空间交互效应,即当长三角城市群内相邻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上升时,受影响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也跟随上升;(3)从空间异质性来看,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出空间连片特征,上海、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温州、宁波以及合肥等城市,其中大多数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大的系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对其他城市发展的影响,以京津冀城市群为考察对象,选取区域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以1995~2017年城市间的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通过构建城市规模、高铁开通两个计量模型,并对模型可能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考察、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就区域内中心城市是引领带动还是产生“虹吸效应”,高铁开通对城市协同发展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对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有影响,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土地规模的不同集聚导致这一影响效应不同,城市间的地理距离对这一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 同时,高铁开通这一外生事件对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也有影响,且高铁开通在城市规模对经济协同发展影响的路径中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划分标准,采用熵值法、集聚能力评级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利用ArcGIS 软件对其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异展示。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群,其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城市群和城市群内具体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城市群,其内部的城市总体呈现出“领导—跟进”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发达城市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城市群内包含的城市协调发展并非同步,金融集聚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在不同城市发挥的作用不一致,第二产业占比越大的城市,产业集聚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经济高速增长和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城市绿色发展,考虑到上述背景以及经济行为存在空间交互影响的事实,在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7年269个城市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长期内总效应明显;城市创新水平对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能源政策会影响到地方产业集聚模式,短期内对能源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城市规模异质和经济发展分层下,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因此,应充分激发产业集聚短期内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尤其关注中小城市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黄河流域分布着7个省会城市,它们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和城市群建设的核心。文章运用城市竞争力模型,比较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依据城市竞争力的分项指标,对比分析了7个城市20项竞争力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构想,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区经济之间的联系程度及变化情况,探究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在整个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扮演的角色,选取珠三角九大城市2000~2016年相关经济数据,一方面从GDP、劳动和资本3个方面运用KLD散度对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另一方面结合引力模型和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等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内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程度呈现两阶段发展特征,在2013年之前呈逐渐加强趋势,但随后不断减弱;劳动和资本一体化程度整体上远高于GDP一体化程度,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珠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程度影响较大;广州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明显,深圳经济发展的独立性较强,两大中心城市对城市群内部其他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待加强。广州要继续发挥服务和教育产业优势,积极寻求与其经济合作潜力较大的城市探索互利共赢的交流模式;深圳应积极探寻与其他地区供求互补产业之间的合作可能性;调动具有较高经济合作潜力但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或任何经济发展联系的城市组合,探索适合彼此经济发展的合作途径;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珠三角资源配置范围,积极探索与香港、澳门合作机会,实现湾区内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concept of adher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olicy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hot topic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2007-2016 data of 10 cities in the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first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generally high,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Hefei, Maanshan and Wuhu being in the first phalanx; second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 cities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ing volatility in terms of time series changes; third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cities of the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 is low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whil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cities is relatively high. Finally, the article proposes a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nsfor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mprov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adjusting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accelera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标志着"大关中"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推进阶段。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为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西安是经济区集聚辐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天水、咸阳,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铜川、商洛、渭南、宝鸡、杨凌,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进而提出强化城市流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明确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强化城市间分工与协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实现旅游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以长株潭城市群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使用2007—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模型、自然断点法和受限因变量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公路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互动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这对于全面揭示城市群内部旅游空间结构,促进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果发现:城市群公路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效率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且这类互动关系存在显著市域差异。具体表现为长沙、湘潭、益阳和娄底4市对旅游产业的高效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其他城市公路交通建设与效率间协调程度不高。城市群公路交通、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对效率具有抑制作用。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