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6年11月,在天津休养的周扬被拘押.从批判者一变而为被批判者,他生涯中特殊的9年开始了.其实,在此前的几个月,批判他的浪潮早已波澜壮阔."文革"中的周扬批判,与著名的"文艺黑线"密切相关.文化大革命的经典文献<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指认了"文艺黑线"的存在:"文艺界在建国以来……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周扬在这条黑线中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他被认为是"总头目"①"祖师爷"②"代表人物中的代表人物"③.周扬是文艺界的大人物、重量级人物.对他的批判,成为"文革"中的一出重头戏."文革"中的周扬批判,也为考查"文革"大批判逻辑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恰恰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映出来的"异源文化"差异,成为夫妻关系中最难逾越的一道心理鸿沟,妨碍着双方最终的接纳、亲近、融洽. 眼下,在日趋增多的婚姻危机和家庭解体事件中,"感情不和"、"性格不合"、"缺少共同语言"、"性生活失谐"等等,经常成为当事者挂在嘴边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中潜在的"异源文化"冲突,不是被表面现象掩盖着,就是被当事者忽视了.其实,择偶成婚、建立与维系家庭,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特有的重要文化现象,"文化同源"的规律顽强地左右着婚姻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以来的小说对"80年代"的记忆常常复活在日常生活叙事之中,这种关于"80年代"的叙事既呈现了日常生活与现代性世俗化和同一化两个思想层面的矛盾关系.又展示出80年代个体日常生活与社会规范伦理之间的冲突.90年代以来关于"80年代"的日常生活叙事所展现的这些意义维度,在80年代小说关于当时时代的日常生活叙事中尚属缺失状态.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1990年代以来"80年代日常生活叙事"的时代错位及其将日常生活欲望化的叙事局限.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为拥堵的交通烦闷时,是否盼望过智能导航仪能够为我们找到最畅通的道路?当我们出差在外忘记关家里的电灯时,是否盼望过手机遥控为我们切断家里的电源?当我们为老人走失而焦虑时,是否盼望过跟踪器能为我们准确定位老人的方位?其实,科技的触角早已探测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些"梦想"也早已被科技纳入了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12,(1):50
继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之后,2012年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载人飞行,又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您知道航天技术对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吗?目前,中国航天民用产业已经形成了七十多亿元的总收入,服务于新能源、新材料等国民经济五大领域,航天技术已经实现了航天和民用的初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日常生活的"常态"概念入手,认为选择这样一个"常态"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家庭社会学是十分有意义的.具体地说,我们认为以被访人的生活史为切入点,去挖掘和揭示制度安排中的"盲点",应该成为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番禺"考辨     
何科根 《学术研究》2001,(9):119-126
岭南学者轻而易举地以"五羊献穗"的故事解释广州又名"羊城"的因由,惜未能续以把握华夏、荆楚文化南播的特点去释读"番禺".其实,"番禺之名最古"(屈大均语),番禺的得名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饶宗颐先生说,番禺的名字"亦大有研究价值".但是,毕竟年湮代远,线索难寻,彼古义冥昧,欲考辨精详,殊非易事.此前学者之意见颇不一致,有的说法较欠浅近,有的说法虽迫近源来但其考证不及本义.可以相信,多少前代学者穷思苦索的真义一经寻回,必能令世人一睹古番禺文化的斑斓耀目.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一文中,我曾提到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唯物史观的"艺术整体"问题,一个是"二分板块"结构(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文主要涉及的是争鸣双方对文本的理解,无法展开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这次的学术争鸣,双方探讨的正是唯物史观"艺术整体"中的问题,它们直接地撞击着"推广"论和"运用"说.长期以来,在我国学界,唯物史观被罩上了一个理论胚胎,即它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推广"或"应用"的产物.以前,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有的没有公开问世,有的虽然问世,但深入研究不够,这种"推广"、"应用"说还有一定理由存在.现在这种僵硬的"二分板块"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我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理解.因此,无论在理论上抑或实践上,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一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的"艺术整体"理论.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边界"之争绕不开如何理解"审美".正是这一点,实实在在地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边界"论争具体地联系在一起.经过"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既有文艺理论话语和文艺理论学科已无法再保持其固有的格局,话语转型与学科重构已无可避免.学术研究与文化现象间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如何同步?学科设置与学术研究究竟孰轻孰重?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由于文学"边界"、"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而再次得到人们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后现代哲学视角看,"网络恶搞"不是偶然的,不会因为网民的欢呼而被每个人所接受,也不会因为网民的厌恶而消失.在今日,它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网络,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恶搞"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也成为一种潮流.这实际上反映了哲学的现代性向后现代的转向.对待"网络恶搞"态度就是对待后现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元假设"是一切问卷设计的基础与灵魂,也是目前社会调查方法论中最缺乏论述、在问卷设计中最容易失误的方面.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其实都是"光谱式地"存在着,而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任何一个问卷,都是在使用我们所创造的各种"界定"来裁剪社会.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确定社会现象的"两极",斟酌我们客观存在的"排除",避免出现调查内容上的误导.  相似文献   

12.
枪手,或职业或业余,即现在所谓的杀手也,只不过以工具意象取代了行为结果而已.如果我们细究历史,就会发现"枪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古人就将这称为"捉刀代笔",而随着现代考试种类的增多,各形各色的"枪手"们冲杀于各类考场上也就更加的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齐勇 《文史哲》2005,(3):14-16
有没有什么一般"哲学"、普遍"哲学"?黑格尔自认为其哲学是普遍的、圆满自足的,是"绝对精神"的展现.今天我们有的专家不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其中有的人的理据是"哲学只有一个",他们把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或者将其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作为普遍的哲学,以此作为"哲学"的唯一范式,因而不承认非西方的族群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对日常生活重要意义的研究根植于欧洲批判理论传统,文化研究和后结构主义都继承了这一视角并对日常生活中的"抵抗"进行了严肃思考."社会性"在此处指未被社会正式接纳的某些因素.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权力分析、以费斯克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媒介分析和德赛都的日常生活分析都对抵抗的场所、条件及其效果进行了论述.抵抗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抗体制所带来的压迫,还在于它使文化多元性得以彰显,同时也拓展了社会实践的含义,因此抵抗的视角对后现代日常生活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张梦然 《家庭科技》2021,(10):18-19
生物学的3种高端技术——基因编辑、荧光蛋白和光遗传学,都受到大自然的启发.那些数百万年来一直在为细菌、水母和藻类"服务"的生物分子工具,现在正被广泛用于医学和生物研究.可以说,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6.
回顾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在反思"文革"前17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近代史研究时,在方法论上逐渐突破早先反思者在旧有框架中进行部分修正和补充的做法(例如,作为较早反思者代表的李时岳先生,虽然提出以"四个阶梯"说代替"三次革命"说,但他本人声称自己的提法"对‘三次高潮'论并非根本对立,只是部分的修正和补充"①),认为"我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概念、范畴、命题、判断,即使有些并不错误,却一直缺乏足够的科学性论证和学术性探讨,有的虽然流行多年奉为定论,其实却似是而非大可商榷"②,主张进行"拨乱反正"式的重写历史,这种激进论的观点集中表现为所谓的"告别革命"说③.  相似文献   

17.
"看不见的手"思想的十大理论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才 《河北学刊》2003,23(6):67-72
本文围绕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的内在结构提出和分析问题,结合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实践的历史,意在指出"看不见的手"思想固有的理论缺陷.这些缺陷,有的被后继者弥补,大部分仍处于未被认识到、甚至被强化的境地.这对市场经济研究和实践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   

18.
孤立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文化与外交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流地位早已为全球主义所取代,但每逢美国的国际处境恶化或国内问题突出,孤立主义便会抬头.就维护自身利益的目标而言,孤立主义与全球主义其实殊途同归.冷战后尤其是伊战以来,美国人的孤立情绪确实有所上升,但新孤立主义的政策主张更多地反映了某些特殊利益群体的需要,未必代表公众的普遍意愿.美国的世界地位、"国家风格"及其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决定了它不可能真正放弃全球主义.  相似文献   

19.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审美活动普遍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范围远远大于"艺术"活动.但是,这并非否定审美的无功利性.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带有对于"审美"的误解.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只能说是日常生活资料的审美化,实质上是商品和消费的审美化.从表面上看,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比以往更加广泛,实际上却是审美活动被利用和夸大,掩盖了商品消费全面侵占日常生活的真相.因而我们提出:让消费回归消费,让审美回归审美.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接受了玄学思想的影响,但他把玄学思想落实于现实人生和诗歌创作,他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都灌注了一种诗性精神.他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玄学义理,呈现了"诗化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任真"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行为方式;通过"写意"的诗歌创作原则,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表现方式.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