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疫情防控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全民战、总体战,关乎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发挥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构筑起防止疫情扩散的屏障,切实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为防疫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之力。本文从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意义出发,针对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分析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去年春天,我国遭受了一场“非典”疫情的重大灾害。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研究和部署防治“非典”工作。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对城乡道路交通实施管控,对居民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生活物资的保障成为一项突出的问题。在此期间,各地积极采取了不同措施应对生活物资保障问题,努力做到米、面、果蔬等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及储备,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通过对居民自行采购、物业代购、电商配送等不同类型的生活物资采购方式进行分析,并给出不同采购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弊端,最后提出疫情防控下居民生活物资采购及供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它不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且也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衷心拥护。《决定》指出:必须“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若干方面,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接受人民群众外部监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大制度设计。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办案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规定》,以构建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体制科学化为原则,探索多元化监督办案模式。实证研究表明,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正常有序,但存在人员抽选机制不完善、监督范围不均衡、权利保障不到位、管理体制不科学等现实问题,还需要从理论和实务层面做出积极回应,创新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实质性参与效能,完善人民监督员管理机制,优化履职案件监督权利保障规程,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社会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但目前还存在人民不懂监督、不能有效监督、不知道如何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改进公民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舆论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权;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开辟有效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我国继《行政诉讼法》之后的又一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制度。实行国家赔偿,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促进国家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廉政建设,促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从而对保护社会安定,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穿越时空的影响力,与其彰显的"人本"思想密不可分。所谓"人本",是"以人为本";"人"指广大的人民群众。《宣言》关注"人"、尊重"人",肯定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力量与功绩。《宣言》是助力底层群众觉醒、振奋的一剂有力的强心剂——资产阶级通过"英雄造时势"的谎言实现对无产阶级新的压迫,而长期受压迫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经历了从蒙昧无知、任人驱使到觉醒、自信、自尊的过程。《宣言》强调人民群众的价值,也遵循"人"的性质和规律,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笔者结合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加社会实践调研的经历,以安吉的经济转型为例,探索"人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强大生命力,深刻体会到《宣言》中的人本思想绝非片面的人道主义,当代执政者应该全面、发展、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践中智慧施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八周年。正当全党、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时候,重温《讲话》中关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感  相似文献   

11.
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决定》,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加强党同人  相似文献   

12.
一、毛泽东革命的群众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三大支柱,即实践论、矛盾论、群众论。毛泽东亲笔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光辉著作,他虽然没有写过一本名叫《群众论》的著作,但却从解决政党与阶级、领袖与人民、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整套群众论思想。这些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明确规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4.
张静在《理论探讨》2020年第6期撰文认为,"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和完善的价值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的价值根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将"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立场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制度探索和创造中始终把更好地保障人民根本权益、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和满足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每一项具体制度都毫无例外、一以贯之地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自觉,就是要在制度实践中自觉强化"人民至上"的制度立场,自觉强化实现人民福祉的制度追求,自觉尊重人民群众制度建设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自信,需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高效运行的内在机理就在于其"人民至上"性,需要理性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动力源泉归根结底在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需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制度优势的创造性转化中筑牢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制度根基,彰显中国之治的人民智慧和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十三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以及现在所处的历史时期、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深远的意义,向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提出了联系群众的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决定》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把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其理由之一就是,“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解”,这就“把‘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看做是善,是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再论历史的创造者及其他》,《光明日报》1986年7月30日)在黎澍看来,要么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要么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者不可同时而语;他用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来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矛盾,两个命题是一致的:前者是就历  相似文献   

17.
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着眼于政治大局,解决认识问题,建立思想基础;必须在改革发展中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群众收益的持续增长;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改革创新,为其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1.正确认识实施行政复议法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的重要法律。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层级监督机制,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对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密切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都具…  相似文献   

19.
《为人民服务》是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光辉篇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文献,其核心思想“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忠实地代表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人文关怀,更好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重视促进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显然,人的所有价值创造实践皆围绕人的主体需要而展开,这决定了人本价值在所有价值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梳理《为人民服务》人本价值的这四重意蕴,对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学辉  周猷 《阴山学刊》2020,(2):5-11,17
重大疫情信息披露包括信息的对内报告、通报和对外公开发布两种机制,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未对二者加以区分,混淆了疫情信息对内报告、通报之权力运行逻辑和对外公开之权利保障逻辑。因制度设计偏向疫情信息的对内报告、通报而忽视了信息对外公开,导致行政权内部运行的一些惯例被不恰当地适用于疫情信息对外公开机制中,如下级须经上级授权、批准或同意才实施行政措施,由此产生“疫情未经授权不得公布”的错误理解。此外,由于缺乏权利保障的理念和信息公开的外在压力,疫情信息对内报告、通报也因缺少足够监督而反应迟滞。有鉴于此,重大疫情信息披露应当厘清权力运行和权利保障两种逻辑,并构建起公共参与的机制以确保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