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二孩家庭成为普遍性的家庭结构,很多家庭还没有做好迎接二孩的准备,就已经迎来了新生命.这或多或少都会对父母及家中的头胎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冲击.受到长期计划生育的影响,新时期的父母缺少处理二孩问题的经验和技巧,导致教育问题更加明显.为了保证家庭和谐,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必须详细分析二孩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7,(3):125-128
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模糊,爱心、责任心和分享教育内容的缺失,教育方法的不恰当以及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减少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培育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孩子;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办好家长学校,提升父母的教育素质;举办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位一体的亲子活动,促进父母与孩子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3.
正"双独二孩"政策的陆续放开,让很多家庭将"生不生二孩"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即将启动的"单独二孩"政策也让渴望拥有二孩的妈妈们进入备孕状态。那么,有二孩计划的妈妈,该如何保持"孕力"实现二孩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杨冬梓为您支招。卵巢功能是关键"与初产妇相比,准备生二孩的女性最大特点是,年纪大、卵巢老。现在,很多女性生第一个孩子时,已经二十七八岁,几年后考虑生第二个孩子时,‘孕力'已大不如前。"杨冬梓主任说。她解释,怀孕就像种庄稼一样,首先要有优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较之其它功能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家庭与教育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是教育的基础,二是家庭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既是不完全的教育,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人的教育活动的主体.家庭的教育功能对  相似文献   

5.
“双独二孩”政策的陆续放开,让很多家庭将“生不生二孩”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即将启动的“单独二孩”政策也让渴望拥有二孩的妈妈们进入备孕状态。那么,有二孩计划的妈妈,该如何保持“孕力”实现二孩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杨冬梓为您支招。  相似文献   

6.
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什么作用?有了孩了后,父母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日本人的《家庭教育手册》涉及教育孩子的种种细节,其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现摘录一些精彩片断,与读者共飨。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地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相似文献   

7.
生育政策调整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目标家庭的反应。除了要探讨家庭的多孩生育意愿以外,还需要对家庭的多孩生育决策过程进行考察。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独生子女政策具有城乡差异,许多农村家庭在政策调整前已经生育了两个或三个孩子,生育决策的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城市,研究范式上则选择日常生活研究更为合适。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国家庭的生育决策过程,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关系性质与生育决策的逻辑,以及一孩生育研究与多孩生育研究在中国政策背景下的差异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家庭人均收入、育龄女性受教育水平对中国育龄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教育水平对其二孩生育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与二孩生育意愿呈现"U型"曲线变动关系,即育龄女性二孩生育意愿随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城乡样本回归后发现,女性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城乡差异。据此,研究提出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生育观;保障女性就业公平,降低女性二孩生育机会成本;完善社会支撑体系,帮助实现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等方面提高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三步走”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态势和特点,"五大人口高峰"相继到来:人口总量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到来;10多年后劳动年龄人口即可达到最高峰值;本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人口已临近最高峰值;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新的高峰。以人口零增长为战略目标的人口发展战略,根据"着陆"方式的不同,分别可称之为"硬着陆"、"软着陆"和"缓着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建立在"软着陆"方案的基础上,这个方案并不要求生育率继续下降,相反,在稍有回升后才保持相对的稳定。具体的生育政策选择为:全面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现在也可以实施,城镇可暂缓几年,2010年以后组织实施为宜;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社会问题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的最新调整。为了解全面放开生育二孩政策后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以行政区划为基础,随机抽取居民区作为调查点,通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四川省Z县300名城镇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访谈。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总体情况是:非常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城镇居民有2.0%,不愿意的有17.7%,对生育二孩表示无所谓态度的有22.3%,愿意的有47.7%,非常愿意生育二孩有10.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有所不同,经统计学检验,这种差别在a=0.05水平上并不显著。总体而言,Z县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尚可。对影响城镇居民生育二孩的12个因素进行打分,计算各因素的平均分。根据平均得分情况得出,影响城镇居民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有社会保障、家庭经济负担、生育保险政策、高房价、工作压力等。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严格落实生育保险政策、建立生育二孩补偿基金、完善政府、社会、家庭抚育二孩的共同担当和责任等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生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是团伙犯罪的高级阶段,一般具备两大特征:一是积极介入经济领域,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二是与权力者相互勾结,有政治上的保护伞.而他们能够实现这两大特征的过程,必然有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二孩政策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了。两个孩子难免出现争宠的局面。争宠方式多样,或直接或间接,或以言语见长,或以行为取胜。爸爸妈妈们再公平也难免偏颇。对于小宝,因为年龄小些,所以家长总是照顾多一点。此时老大心中难免失衡,原来所有人都围着他一个人,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现在被分走了一半,老大心里的落差实在不小。不同的孩子对弟弟妹妹的诞生反应不同,有特别喜欢的,有反应一般但可以接受的,有抵触的,有情绪产生大波动,甚至出现躯体疾病。其实,所谓争宠  相似文献   

13.
高幸 《家庭科技》2020,(5):18-20
正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缓步推进,大龄二孩家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大龄二孩家庭不仅意味着父母与二孩的年龄差距悬殊,更意味着同胞出生间隔过大。种种因素使得大孩社会角色认知发生混乱,同胞间形成特殊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情感稀释与财产分割并存,亲密与隔阂共存。文章从大龄二孩家庭同胞关系展开论述,剖析特殊社会关系下同胞间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从父母层面与子女层面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同胞关系健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实行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画上句号,但与此同时,对家庭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尤其是经济压力。在目前"低利率"和"资产配置荒"的双重压力下,普通家庭养育两个小孩实属不易,如何开源节流,合理进行资产增值,更成为当下打算生"二孩"家庭应考虑的问题。理财专家表示,"二孩"家庭一定要确保先将最重要、最基础的资产规划到位,再考虑投资理财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4):142-150
子女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再生产中至关重要,本文利用CEPS基线数据,分析了两种能力的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阶层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条件都对认知及非认知能力有显著影响;文化资本对认知及非认知能力的获得有很大帮助,文化资本投资是家庭教育投资的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在家庭策略的实践中形塑而成。家庭策略既取决于家庭资源禀赋的强弱,也取决于家庭目标的定位。文章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从家庭资源禀赋和家庭目标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家庭教育观的形塑机制。家庭资源禀赋奠定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经济基础,而家庭目标定位则塑造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动力。总体而言,江浙地区农村由于其本地市场的区位优势,农民家庭资源禀赋较强,而发展导向的家庭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投入的动力。西南地区农民家庭的资源禀赋有限,家庭目标的维持型导向弱化了农民教育投入的动力,农民家庭普遍不够重视子代教育,倾向于采取选择性投入的教育策略。教育是实现农民家庭发展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要引导农民家庭树立正确和理性的教育观,合理配置家庭资源,将家庭资源更多用于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从而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许敬 《家庭科技》2021,(2):26-27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性格,幼儿园教育是通过系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两者各有所长,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在幼儿的成长时期,两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家庭中的亲情沟通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父母想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就需要营造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占最重要的位置。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是任何东西、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呢?母亲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孩子的社会适应、心理健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家庭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裹挟、绑架,出现了"反生活教育"的趋势。只要孩子成绩好,肯上学,其他都不重要。现在,生活技能越来越不被重视,很多家庭正在失去"妈妈的味道"。当一个人讨厌家务、讨厌生活,他的人格会健康吗?我们不重视这些,不传承这些,生活会幸福吗?家庭教育应当直面这些问题。家庭教育的天然优势是亲情联结和情感培育,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及三代人的关系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相似文献   

20.
《家庭科技》2014,(2):7-7
正"单独二孩"的放开,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虽然政策启动时间表未出,但不少家庭已进入"备孕"状态,那么生二孩有哪些条件?"单独"生二孩有什么新规定?以下一一解读。如何界定独生子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