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玉林 《云梦学刊》2009,30(6):81-84
残雪是孤独的,她孤独地探索人性的最阴暗面,孤独地面对少之又少的读者。在残雪的小说中,也执意于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处境的悲剧性反映.体现较深刻的是作为个体的人所感到的无处不在又无能为力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拔剑四顾心茫然─—略论金庸小说中的孤独退隐观钟晓毅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作家在作品中不断地诠释、通涵孤独的心境与出路,因为这种孤独感已大量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如同空气浸透了我们的身体。即使是在热热闹闹、蒸蒸腾腾的武侠小说中,骨干里也透露出一种...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要度过十几年的集体生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集体生活,孤独情绪往往如影随形。产生孤独感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先天的气质,学习压力,社交困难等。孤独感是学生不良情绪中杀伤力最大的一种,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深入探讨孤独感形成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不少老年朋友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专家提醒,孤独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相关研究表明,孤独的老人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引发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此外,精神不好还会加重老年人生理疾病.由此可见,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布丽尔小姐》,揭示女主角从"孤独,但不可怜"走向真正"孤独并可悲"的过程。"布丽儿小姐"的身上有现代社会老年孤独的鲜活影射。分析她的心理变化,能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老年孤独心理,帮助消除空巢老人的社会隐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手机依赖程度、焦虑和孤独感的关系,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干预。方法:对在校学生进行关于手机依赖程度、交往焦虑和孤独感的问卷调查,对有手机依赖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果:一是90.94%的大学生有手机依赖倾向,且手机依赖与焦虑和孤独感有显著的相关性。二是经过干预,10名不同手机依赖程度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焦虑、情绪-社交孤独总分上有所下降。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手机依赖、减少焦虑、降低情绪和社交孤独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形态目前正发生深度变革,显著化特征表现在人口流失、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加速。随着人口流失和老龄化趋势加速,乡村面临熟人社会逐步瓦解、留守老人群体扩大、乡村文化衰退等问题,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逐步瓦解。如何在乡村社会解构的背景下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老人生活是日后乡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探寻实现乡村社会重构的方式越发具有现实意义和急迫性。文章提出了以集居养老模式来作为缓解乡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路径,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Z村留守老人集居意愿进行分析,分析影响Z村留守老人迁居意愿的影响因素,找到显著因素加以分析,以此为提出留守老人集居政策提供依据。基于社会对农村日益普及的留守老人集居模式探究存在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Z村抽样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当地愿意集居的留守老人所占比重为64.4%,有35.6%的留守老人不愿集居,愿意集居比例人数占多数。(2)房屋区位、公共服务水平、孤独感、子女生活水平、患有老年疾病等因素对于留守老人集居意愿影响具有显著性,其中房屋区位、公共服务水平呈负相关性,孤独感、子女生活水平、患有老年疾病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老年人抑郁(GDS)、孤独(UCL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等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北碚区50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空巢老人孤独、抑郁与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抑郁显著大于城市;女性空巢老人比男性更抑郁孤独和抑郁;随着年龄增大,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减弱、孤独和抑郁显著增强;无子女空巢老人相对于有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差、孤独和抑郁更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孤独与抑郁水平越低,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低龄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低龄老人失落感与孤独感较低,心理状况较好;低龄空巢老人与低龄非空巢老人在失落感和孤独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次序分析,发现与配偶居住情况、与子女关系等因素对低龄老人心理状况影响显著,而是否空巢、其子女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均未对低龄老人心理状况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低龄老人对于子女的精神养老需求较低。而对于精神养老而言,更应该强调对无配偶同住的老人进行必要的关心;强调子女与老人的关系,而不是强调老人与子女居住状况。  相似文献   

10.
互联 《家庭科技》2009,(8):38-38
人到老年,儿女都成家立业"飞"离了身边,于是原本热闹的家变得冷清起来.面对"空巢",有些老人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些老人却活得轻松、自得.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与老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到老年,儿女都成家立业"飞"离了身边,于是原本热闹的家变得冷清起来.面对"空巢",有些老人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些老人却活得轻松、自得.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与老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屈原孤独感的产生来源于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孤伟超拔的个性特征,及其自我实现生命力量的严重受挫。他欲借助文学这种载体来拯救自己的孤独,但最终没能“得救”,而是以自沉汨罗江来宣告自己孤独历程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白玉红 《兰州学刊》2012,(1):210-212
通过对穆时英小说中"孤独"意象的显性与隐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阐释这种孤独感产生的原因,由此揭示其小说所反映的"文化现代性"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传统孝道表现为成年子女通过同住的方式来照顾年迈的父母,并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父母关怀和照顾。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以同住方式来照顾老人的人群比例呈下降趋势,单身独居老人、老夫妻家庭不断增多,孤独成了这些老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孤独意识产生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而日本哲人三木清则更直截了当地宣称“一切人间的罪恶都产生于不能忍受孤独”,并且进一步认为,“孤独之所以令人恐惧并不是因为孤独本身,而是由于孤独的条件。任何对象都无法使我超越孤独,在孤独中我是将对象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超越。”①毫无疑问,人类孤独意识的产生根源是极其复杂的,本文试图对以下三个具有…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期,作为时代精神的先行者,卡夫卡是绝对孤独寂寞的。他那世纪的创痛无人能够解读,而那与生俱来的伤口也无人能够抚平。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民族身份、特殊的家庭及敏感的天性,成就了一个独特的、永恒的卡夫卡。孤独是卡夫卡生命的本色,他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是透彻骨髓、萦绕生命的哲学意义上的孤独。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孤独意识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作为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这种感受深化了人类对痛苦的理解。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而日本哲人三木清则更直接了当地宣称:“一切人间的罪恶都产生于不能忍受孤独”,并且他进一步认为。“孤独之所以令人恐惧并不是因为孤独本身,而是由于孤独的条件。任何对象都无法使我超越孤独,在孤独中我是将对象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超越。”①那么,产生孤独的条件是什么呢?其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陆宇 《家庭科技》2021,(2):41-44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涉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非营利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途径逐渐在养老领域实现价值,以满足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一日三餐、生活照料作为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是许多高龄失能老人所必需的基础服务.老年食堂既可满足许多老人的就餐需求,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完善...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的孤独、贫困、疾病以及生活自理和护理等老人问题的产生与“男主外 ,女主内”这种传统性别分工有着密切关联。只有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在职业、家庭和社会等领域全面强制推行男女平等 ,破除传统性别分工习俗及观念 ,才能有助于上述老人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初中美两位在各自国度被称为乡土作家的沈从文和威拉.凯瑟的作品都具有城市孤独情结,都表现了由城市化带来的不安,这也具有了可比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沈从文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的陌生而产生的不安,威拉.凯瑟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化的了解而产生的不安。尽管如此,二者都表达了对逝去的纯朴生活的怀念,强调了城市化带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