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且在青少年间更加普遍.目前美国对于网络欺凌的立法相对完善,明确了欺凌者的法律责任、受害者的救济权利、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立法经验,在法律上明确网络欺凌的法律责任,完善受害者救济权利,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和监管功能,同时引导父母协同配合,构建应对网络欺凌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的校园欺凌.美国通过法律规制网络欺凌行为,对网络欺凌进行界定,并对网络欺凌施害者、学校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相应责任进行规制.受害者可以通过诽谤诉讼、故意致人伤害的侵权诉讼和反骚扰诉讼等方式得到法律救济,学校在网络欺凌中承担教育、管理和防范的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网络言论免责,但应承担"通知-移除"责任.  相似文献   

3.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互动机制及行为逻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过程是青少年与其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从对受访的社区矫正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研究发现,他们经历了游离、自衍和多元衍化的次生社会化发展阶段.从微观层面分析,"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是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互动机制;"寻求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是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凌行为在对被欺凌者身心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会对欺凌者自身产生不良的影响.欺凌者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常常具有冲动性、模仿性、团伙性等特点.揭示了欺凌者的心理特征.作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给予欺凌者系统的引导与教育,帮助其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对消除校园欺凌现象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5.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青少年不仅在思想上、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不良家教、学校教育的偏差与不足及青少年自身判别错位是青少年生活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行为是指一个或多个学生,以强凌弱或以众欺寡,集中地、持续地蓄意伤害或欺压其他学生,造成受害学生肉体上或精神上痛苦的行为。校园欺凌行为的性质是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也必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四个要件。校园欺凌行为的侵权责任承担区分欺凌行为人的责任、监护人的责任以及学校的责任:成年欺凌行为人根据行为的特点应当承担单独、连带或按份责任;未成年行为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承担替代责任;学校未尽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7.
学校行为偏差青少年作为一类长期受到集体排斥的边缘群体,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本文基于优势视角理论,通过对怀化市某学校行为偏差青少年现状的阐述和归因,以接纳和同理的原则,探讨社工课堂在该学校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中的作用和介入策略,以及在学校实际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根据本文的活动分析,社工课堂对学校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矫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实际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偏差、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及"搭便车"等代理人问题的存在,代理成本就无法避免.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代理成本问题而出现的,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必须以效率为原则,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近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预防对策看,关心教育理论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关心教育理论以关心为核心,而关心本质上就是亲社会行为,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教学生学会关心是对反社会行为的直接干预。"学会关心"这一多元化教育目标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消除不良情绪;学会关心有助于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充满关心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以关心作为教育主题,也有助于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合作,以共同预防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严浩 《学术探索》2001,(Z1):222-224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依然在一些学校严重存在;学校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活的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有的社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在新世纪,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特别是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7,(12)
治理刑讯逼供行为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刑法虽然较早规定了对刑讯逼供行为的处罚,但由于存在概念界定不明确、主体范围确定模糊、客观行为表现不周延、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标准理解偏差等问题,都亟需从刑事一体化角度,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仅限于官僚统治欺凌等社会外在原因,同时还有"小人物"自身固有的内在原因,其中,因循守旧不思转变观念的思维模式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思想原因,软弱怯懦、不思反抗的逃避行为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作者再现"小人物"保守思想和懦弱性格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人物"灵魂的拷问,完成人格形态的批判,把他们从沉睡中唤醒.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7):175-183
专断性医疗行为是欠缺患者有效同意的医疗行为,"全面入罪说"主张对所有缺乏患者的有效同意施以刑事处罚,而"部分入罪说"则主张仅在缺乏患者同意导致医疗行为严重脱离其业务规范时,方得动用刑法进行规制。专断性医疗行为由于具有医疗目的,因而只存在成立过失犯罪的余地。过失犯罪是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医疗行为的注意义务取决于一般医疗准则和具体的患者病情、体质与意向,只有当专断性医疗行为由于未取得患者同意导致不明确具体的患者病情、体质与意向,从而违反医疗行为注意义务时,才有可能成立过失犯罪;而在不存在患者选择可能性及缺乏"患者同意"与违反医疗注意义务无关的场合,都不因为缺乏"患者同意"而成立过失犯罪。同时,医疗目的、医疗适正性以及患者的有效同意都能够为医疗行为提供正当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韩国的毁损名誉罪涵盖的行为类型较我国的诽谤罪更为广泛;两罪的保护法益应理解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即外部名誉;两罪宜解释为具体危险犯.韩国的毁损名誉罪要求公然实施,"公然性"应解释为"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能够直接认识的状态".我国诽谤罪罪状中的"捏造事实"宜解释为散布行为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独立的实行行为,我国应通过修法在罪状中追加"以诽谤为目的,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加以散布的行为",同时明确将"公然性"规定为构成要件.揭露真实事实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需要动用刑法予以处罚,为此我国需要在诽谤罪之外增设处罚该种行为的罪名,同时配套设置相应的违法阻却事由条款,并坚持控方举证原则,将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的举证责任赋予控方.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控制理论是解释和解决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正综合治理模式的重要依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目标与社会控制的目标并不矛盾。两种理论取向的整合,将有助于认识我国传统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矫正模式在理念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建构真正具备综合、系统特征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正社会服务体系,做到个人层面的偏差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文政  乔万敏 《理论界》2009,(3):178-179
"网络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信息搜索的重要形式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统计,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达1.07亿,占整个网民数量的半数,青少年自然也成为"网络人肉搜索"的主体力量.研究青少年广泛参与的"网络人肉搜索"这一新现象,对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与资本结构理论明显背离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这既与我国在股份制改制过程中产权不明确导致的对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全有关,也与我国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市场上各种信号的无序混杂有关.偏好配股融资事实上是管理层对配股资金"软"约束的过度依赖,极易导致配股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正在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发心理问题与行为偏差。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体育健心、健身的功能,选择适当的体育对策是抵抗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办法,也是防范和矫治亚健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公共品的供给与政府行为,尤其是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对增长的片面追求可能会忽视其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政府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越位"和"缺位"行为、融资的变通行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推诿行为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激烈等导致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地方政府行为出现偏差的制度根源是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干部考核制度以及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不完善所导致.因此,完善相关的制度是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效益偏差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业人通过不良方式生财创收 ,增加个人的职业收入 ,危害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和谐 ,职业效益存在偏差 ,实质是职业人的职业经济行为偏差 ,矫正偏差的关键是改变职业人的不良职业经济行为 ,合理从事职业经济活动 ,科学讲求职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