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产阶级实业家庭出生的恩格斯,其思想演变的轨迹呈现出不同于青年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从哲学批判转为政治批判再转为社会批判的路径.作为这一时期理论固态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完整展现了青年恩格斯入学批判视阈下的经济学理论原相.两个文本在分析商业、工厂制度和科学技术等人与人关系利益化的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辐射作用.同时,恩格斯克服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对立思维,进一步细化了对私有制规律的认识,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经济悖论.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社会发展问题的早期研究中,青年恩格斯而非青年马克思,扮演了思想启发者的角色。正如早期新闻作品所展示的,青年马克思更加关注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窘境,而青年恩格斯更早地注意到挣扎在“工业化”中的产业工人。不仅如此,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揭示出资本逻辑的起点是私有制,这一发现对青年马克思同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后期的《资本论》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尤其是强化了青年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回应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分析路径。此外,青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侧重“社会观察”和“经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方式,为当时侧重以抽象论证针砭时弊的青年马克思带来新视角,从而使二人共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炼出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前提”。  相似文献   

3.
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囿于政治经济学及社会历史观研究水平之局限,在对实际价值概念、价值理论的抽象性、竞争关系与商品价值的本质内涵等问题的解读上,没有区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观点之间的不同,过多地从日常经验性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论的内涵以及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社会抽象化过程层面上所提出的观点。但青年恩格斯在对私有制社会诸现象的解读上秉持的内在对立或矛盾的方法论视角,则为他以后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批判以及对私有制社会内在矛盾过程的正确认识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这部著作中,沿用了美国杰出的原始社会史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的历史分期法。就此,曾受到后人的非难和指责。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合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中写道:“恩格斯在该书中重复了路·摩尔根的不合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公式,即把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我国曾经也有类以见解,认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的分期法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生产方式的分期法。对于这种非难,虽然学术界有过不同意见,但似乎尚无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加之《简明哲学辞典》连续再版(仅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八年就重印了  相似文献   

5.
<正>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恩格斯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年青的恩格斯用社会主义的观点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曾摘记了其中的要点,热情地称它为“天才的大纲”。《大纲》的诞生,对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导致巨著《资本论》的问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颗唐明星。在1842—1844年期间,恩格斯生活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他亲自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详细调查了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直接参加了工人运动。在实践的同时,恩格斯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大纲》是恩格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在这一著作中,恩格斯根据自己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主要  相似文献   

6.
国内在讨论“两种生产”理论中,涉及这一理论在何时(何处)最早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意见:(一) 是在1843—1844年恩格斯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的。恩格斯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完成了探寻历史发展动因的最初构想。(二) “两种生产”理论早在1845—1846年马、恩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作了系统的表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的唯物史观只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经历过一个从哲学共产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演变。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仍停留在哲学共产主义的阶段,但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证明他的哲学共产主义。《神圣家族》展示了一种“去主体性”的证成思路,放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Ⅲ中的“人的主体性”,转向了社会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和环境决定论)。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唯物主义环境决定论作了“自我清算”,重新回到了“人的主体性”,并且基于“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的统一”这一哲学命题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尽管《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共产主义仍然不是科学共产主义,但通过“环境与人的关系”这一理论中介,马克思在探索历史动力机制的尝试中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并且最终得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矛盾运动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相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民族学的一部奠基性论著。由于书名的副题为“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加上恩格斯在第四版序言中称该书以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基础,所以除了某些资产阶级学者的恶意攻击之外,不少人对《起源》的成书并无正确的认识,以至直到不久前还有人指责恩格斯“过分依赖摩尔根”。其  相似文献   

9.
<正> 恩格斯的第一篇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马克思曾经誉之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①。在这一著作中,恩格斯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范畴,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主张。在论及价值范畴时,恩格斯批判了麦克库洛赫、李嘉图的价值只是由生产费用决定和萨伊的价值只是由物品的效用来测定的观点,指出价值量的决定包含着生产费用和效用两个因素。恩格斯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上运用价值来进行交换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晚年一部重要的独立著作陈克进恩格斯在晚年多次强调,《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在一段时间内将是最后一本独立的著作”①。然而,自19世纪90年代迄今,在西方学者中由于立场不同、观点有异,对...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分多层从多个方面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有三个观点值得今人深入解读: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我们所要批判的经济学家离我们的时代越近,我们对他们的判决就越严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和规律得以永恒的基础。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原创性的贡献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导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为无产阶级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尤其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过程中,恩格斯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恩格斯的研究是略早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本著作是恩格斯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本著作大约写于1843年底,发表在1844年2月由马克思和卢格编辑出版的《德法年鉴》杂志上。在这篇著作中,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维护这种私有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是我们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指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搞好“四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起源》内容极其丰富,思想极为深刻,本文不可能面面具到,逐一评价,仅就其中有关婚姻家庭的论述,结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阐明笔者对婚姻家庭关系本质的一点理解,说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非公有制经济的勃兴不是对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的否定 ,而是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和发展 ,它的发展也遵循着马恩论述“消灭私有制”同样的逻辑。考察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一历史进程 ,对我们今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自然的报复”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提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恩格斯有力地证实了其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形式,具有历史辩证法的意蕴,呈现出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辩证法规律理解上的一致性。恩格斯“自然报复”论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以极为强烈的形式--新冠疫情和极端气候等重大生态危机呈现出来,表明了资本逻辑统治的界限和荒谬之处。基于此,他对资本主义文明中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进行了自然辩证法的深刻批判,意图通过社会革命建构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的共产主义新文明生态理念,重塑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在现代文明推进中实现对自然的合理安放。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奴隶社会第一节奴隶制的确立原始社会瓦解以后,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标志着奴隶制的确立。它是一场政治革命,经过了顽强而持久的斗争。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进一步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与革命》)原始社会晚期,当氏族贵族奴隶主和奴隶以及平民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对从前哲学信仰的清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司马志纯著),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心得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第一个四十年的历史,对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作了全面系统地历史分析和深刻论述。对恩格斯在书中提出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作者不仅以丰富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观点,从源头上看,可以追溯到其早年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种种不自由状态,这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他认为作为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确证以及人与自然界,自由与必然等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能够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这表明他此时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提出了关于生产的概念。以后恩格斯又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述到“家庭”时说:“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人类血缘关系,婚姻制度在语言中的反映。在任何语言中,现行的亲属称谓与家庭形式,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已历经变化。当家庭继续发展的时候,亲属制度却僵化了起来,当亲属制度还以习惯的方式继续存在的时候,家庭却已经超过它了。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历史上所留传下来的亲属制度来断定,曾经存在过与这个制度相适应的业已绝迹的家庭形式。”(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这个意义上各民族的亲属称呼可以说是人类的语言化石。因此对亲属称谓词的研究不仅有语言学的价值,还有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