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社会生活的转变形塑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生态,催生了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的新变化。从治理能力来考察,以往基层政府所运用的硬治理工具和技术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治理实践中涌现出的诸多新问题,进而会阻碍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发展。在基层政府硬治理日渐受阻和治理能力弱化的情境下,以社会文化价值共识的形塑能力、社会心理的干预疏导能力和社会合作共治的沟通协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软治理应该成为基层政府治理能力重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4):32-36
发展轨道交通是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然而,由于我国发展轨道交通时间较短,轨道交通行业规制单一、规制缺位、缺乏规制人才等问题突出。本文提出利用新规制治理理念,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及民间积极性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引入第三方形成金字塔形规制框架,鼓励轨道交通行业提升服务意识,实现自我规制为主、合约规制为辅、命令控制规制为最后手段的规制治理新格局;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实行上级法院为轨道交通PPP合约背书提高合约履约规范性,保证地方政府履行合约;以市场多样化思维转变传统政府地位,政府不再负责提供服务转为提供高质量的平台促进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芮国强 《学术界》2006,(1):176-18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经营逐步成为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的共同指向。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城市经营都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仅仅是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区”,而是源于更深层、更本质的症结,即城市政府管理的制度缺陷。本文在进一步厘清相关概念内涵并借鉴西方城市政府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从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制度创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压制型治理是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之实然模式,其存在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现实需求,但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回应型治理能有效预防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维护公众的合法权利。从制度的构建对回应型模式进行研究,推动回应型治理模式的法律化,是实现环境群体性事件回应型模式构建之关键,主要有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革新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完善政府生态责任问责制等。  相似文献   

5.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具有正当性。多年来,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取得很大成就,但依然存在立法工作不协调、不适应以及法律缺失、法律修改与解释工作跟不上等问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应当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保护与违法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立法新方案,并总结立法经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改进立法工作方法,为全面提高环境资源立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经历了在波动中不断调整、改进、完善的演变历程,产业比例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工业主导,再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内部结构也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追求总量平衡转向结构优化与升级.结合国际发展经验,未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产业结构应向“绿色产业结构”转变,一方面继续加强产业外部结构调整,力求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适度增长、加快升级,第三产业加速增长,由“传统工业主导”转变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另一方面要注重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转型,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为引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下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现代政府必须履行的几项最基本职能之一。政府和市场管理的失灵,使得选择多种组织形式提供环境这种特殊公共物品和服务成为一种必然。环境治理理论正是基于政府失灵等情况,在寻求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有效合作过程中发现的第三项,以管理为主导的政府垄断模式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的战略转变是我国政府环境责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企业治理机制:从单向治理到社会共同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企业本质和所有权归属的理解差异,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两种学说,即股东价值观和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并由此派生出了两种相应的治理机制: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共同治理。一般来说,利益相关者社会观反映了企业的协作本质,但长期以来在资本及其所有者具有非常强势地位的情况下,集中体现资本权力的股东价值观得到了承认和流行;不过,由于单向的委托—代理治理无法抑制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股东至上主义"在实践中也对企业治理和效率带来了深重的混乱和危害。因此,随着人们对企业本质的理解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的权力分散,利益相关者社会观逐渐得到承认和流行,并出现了相应的代理人监督代理人以及社会共同治理学说。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成的特殊社会区是一种有别于城乡社会的独特社会样态,从社会形态上突破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条件,并造成了当前特殊社会区治理的传统体制"失灵",要求基层社会治理的适应性调整与制度创新。融合型治理是新时代特殊社会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模式,其主要内涵与特点包括:治理主体的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的差等协同、治理结果的利益共享、治理体制的多制兼容、治理形态的多样统一,实质是有别于传统城镇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三类治理,促进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变迁。基层社会治理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的变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结构转变;同时又是一个建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行动策略。应当消除特殊社会区融合型治理创新的制度障碍,创新特殊社会区融合型治理的制度体系,建构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体三类"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双重影响下,舆情场域发生了明显变迁,社交媒体平台的舆情治理不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点对象,自身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风险。面对社交媒体舆情治理日趋复杂化的状态,必须要坚持复杂的治理现状需要简约的治理机制的立场和方向,以简驭繁,围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治理目标,建立一个简洁高效的组织体系。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政府,应以"规范权力"和"保护权利"为原则,与公众以及营利性社交媒体平台之间展开互动与对话,从而真正实现"一核多元"各归其位,让社交媒体舆情治理变成一个简洁流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列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但预示着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进入现代化进程,也的标志着我国政治伦理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跨越.在构建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过程中,治理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治理手段从德治转向法治,治理目标从善政迈向善治,体现了现代政治伦理对国家治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韩春虎 《理论界》2010,(1):173-174
2008年的大学弃考率升至10%,而大学内部学术道德、贪污腐化之风有所上升,由此人们开始思考大学治理。大学治理是一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其治理模式亦有自身独特之处。对其进行起步性探索,将有利于中国大学成为人民满意的学府,有益于中国大学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在代议民主制下的传统政府管理中,公民所扮演的是旨在影响政府决策而非以政治为业的政治参与角色。公民的此项角色为政府管理的顺利进行所不可或缺,但因其较为间接性的特征阻碍了公民影响力的充分发挥。而在新兴的治理实践中,公民对合作治理的深度参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公民因之被赋予积极的治理主体资格。这无疑将有助于公民意愿的更好实现,也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因此可被视为对代议民主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重层结构”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结构形态,它因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而产生,兼有国家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性质。在新时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重层结构蕴藏着丰富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机制、运作方式和经验性、社会性的行动模式,治理禀赋的特征十分明显。从重层结构中发掘治理资源并应用到治理实践是实现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应有之义。为此,需要从重层结构的特征入手探讨其内在的治理路径和实践逻辑,以推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整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5.
唐丽萍 《兰州学刊》2007,(3):119-122
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现代民主制经历了从传统的代议民主制到行政集权民主制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代议民主制遭遇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网络民主被视为挽救代议政治危机的一种补救办法.网络民主能解决代议民主制所遭遇到的危机,重塑民主治理吗?该文通过对传统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和共同参与式民主制三种民主制形式的解读,分析了网络民主所面临的问题,指出网络民主制只是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代议民主制的功能和运作方式,部分地取代了代议制民主的功能,而不可能成为国家形态层面上民主制.  相似文献   

16.
以大庆城市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社区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社区治理的路径.在大庆城市社区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变革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庆资源型城市特点的现代城市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府在城市社区自治中的角色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分化日益明显,社区自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目前我国政府依然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基层政府在社区自治中存在职能"越位"、"错位"等角色定位偏差,从而抑制了社区自治的进程.为了推进城市社区自治的快速发展,必须重塑基层政府在城市社区自治中的角色:社区自治应是政府、社区、居民协作的自治,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应当从纵向控制向横向互动上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形式上看,GPT生产的知识文本已接近人类的知识产品,但从知识的形成过程看,GPT生产的知识与人类生产的知识却有着本质差异。人类生成知识是在意向性的基础上完成的,以一阶知识、二阶知识的面目呈现;GPT的知识生产是缺乏反思性的通过逻辑关系对既有知识的联结和组合,以三阶知识的面貌呈现。GPT生产知识的机制也与人类不同,它是“非意向性的”,它对应的是一个必然性的世界,形成的是“既成的知识”。GPT介入知识生产,模糊了知识生产中“人类要素”与“非人类要素”的界限,形成了大量“杂合知识”,人类的生存境遇也将随着知识生产的此种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失去了公共性的追求,公共行政要么会变为少数统治者的工具,要么便会在管理主义的迷茫中失去自我。本文通过对公共性内涵的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治理理论是雅典城邦倡导的公共性的现代回归,它提出的分权、参与、多中心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对我国当前的公共管理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庆  施文凯 《东岳论丛》2024,(2):160-166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政府治理创新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治理在实践中存在条块关系失衡和碎片化问题,成为制约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障碍。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以公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来解决治理实践中的碎片化问题,这为基层政府治理改革提供了方向。基于这一理论,本文构建了基层政府整体性治理框架,从价值理念、组织职能、运行机制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分析发现,现阶段基层政府治理存在管理理念强于服务、公共服务意识不足,职能转变尚未完成、权力责任划分不清,政务服务环节较多、运行便利程度不佳,服务方式仍需提升、多元供给渠道不畅等问题。基层政府整体性治理创新应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积极回应公众需求,以功能整合为重点构建部门协调机制,以提高效率为任务优化管理服务流程,以服务群众为目标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