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洛佩·德·维加的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世纪",其戏剧与诗歌、小说同样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戏剧家洛佩·德·维加是其中的代表者.维加创作了两千多部作品,其戏剧作品以历史和传统题材反映现实社会,充满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维加的戏剧创作为成就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世纪”,其戏剧与诗歌、小说同样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戏剧家洛佩·德·维加是其中的代表者。维加创作了两千多部作品,其戏剧作品以历史和传统题材反映现实社会,充满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维加的戏剧创作为成就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20世纪初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戏剧发展的基本特点.认为20世纪上半期爱尔兰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矛盾的独立观念;二是英国本土文化和爱尔兰文化的冲突.这些特点导致和形成了爱尔兰文学发展的三条道路,即英国道路、爱尔兰本土道路和欧洲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黄金定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节在现当代严肃文学中的阙如已是不争的事实。探讨这个问题的由来也是摆在中外文学史家面前的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但若从情节及其与主题的关系切入,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情节由高走低,主题由低走高)在小说甚至戏剧史上恰好表现为一个X的两条曲线。本文从十七世纪欧洲"黄金世纪"文学切入,瞻前顾后。以期展示西方小说在十七世纪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情节和主题完美结合的历史范式,它不妨被称之为文学的"黄金定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文学历经了从挣脱古典到拥抱现代的文学嬗变过程,折射出璀璨夺目的人类文化精神之光.它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需要源源不竭地延续下去,根据"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文学发展规律,21世纪文学的最佳选择是实际也很可能是走多元并存、"和而不同"的道路,即不失母民族血统的"文化混血".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开始,戏剧文学的中心地位渐渐地被移位了,戏剧从以剧本为中心转变到了以剧场为中心。戏剧文学,也就是剧本,变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当代戏剧的创作更是将戏剧文学推到了边缘地位,剧作家或者"无名",或者由导演兼任,优秀的剧本难得一见,优秀的剧作家更是凤毛麟角。戏剧文学出现新模式化现象;快餐式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一流演员二流导演三流剧本"的市场定律是造成当代戏剧文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变异是如此的明显,从而形成了它与过去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差异甚大的特性,由此,20世纪西方文学也就被打上了别具一格的时代痕迹,弥漫着浓厚的时代文化的氛围,从而呈现出20世纪西方文学极为鲜明的"文化品格".显然,探究20世纪西方文学的"文化品格"的形成原因和认识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把握20世纪西方文学,而且更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西方社会和文化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一百四十六年间,是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在这一段历史的长河中,古希腊文学主人公不断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天上到人间、从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从幻想到现实、从被不自觉地加工到被自觉地创造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神到半神半人到人的过程:古希腊神话,是神的世界;荷马史诗,是半神半人的世界;古希腊戏剧,是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伪民俗"是一种民俗的虚构与发明,在民俗世界中并不罕见.在文本中,作家摹拟民俗也是民俗与文学常见的互动关系之一,其产品是"伪民俗"书写,尤其在民族文学文本中常常出现."伪民俗"形成了文本的"景观化",参与建构了文本的文学效果."伪民俗"书写出现在文本的各个层面,构成了文本的"场面""段落",形成了"情节"和"母题",形成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它还标识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民族的文化语境,并产生了突破文本之外的动力,甚至成了生活世界的"涵化"力量.民族文学文本中的"伪民俗"书写是一种"系统的文化干预",其展示过程接近"社会戏剧"和"表演",具有"误传"和"神秘化"的文化策略,同时通过文学"前台"拉开了与"后台"的距离,提供了某种意义上民俗的"文学真实",也对民俗本身起到了唤醒和激活的作用,我们应该更为立体多元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心之"戏剧"——论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伯特.布朗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诗人,他对英国诗歌最具独创性的成就在于他成功地发展了"戏剧独白"体裁。本文着重探讨了布朗宁如何巧妙运用戏剧场景、独白的形式、多种诗歌技巧和独特的诗歌语言来完成主人公对自我灵魂状态的揭示,从而展示布朗宁戏剧独白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