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翟悸灵 《社科纵横》2010,25(5):69-70,79
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用地的扩张,大量农民土地被征用,导致了新的社会群——失地农民的出现。本文在分析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建立与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保护失地农民的必要性及其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粉霞 《社会》2002,(6):22-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点地区,高起点、快速度、超强度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上海的开发和开放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使用制度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土地征用.土地征用制度不仅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市民转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征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社会保障以及就业安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创新》2009,3(5):13-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保持日本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在于符合本国国情,以完善的法制建设作为强大后盾.在我国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它的建立对于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意义和现实作用.而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这方面为我国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权利保障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跃秋 《学术交流》2005,(4):126-129
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城市经营项目的发展以及征地行为不规范、现行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造成耕地大量被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失地后,生活、就业、住房等问题难以解决,其结果是:一方面,农民权利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为此,应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做法,采取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失地农民正当权益、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等对策,建立起失地农民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的结构困境,农村社会救助的供求差距,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缺陷,并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土地制度的缺陷日渐明显。同时,农业的规模效益与经济的市场化也要求进行土地制度创新。但东北地区还存在土地转出动力不足,政府在土地制度创新中主导性不足等问题。建议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地权选择与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同。但是,当前农村的土地权属关系仍不明晰、不稳定,农民最担心和反对的是国家或集体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农民不仅要求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还有实行土地私有化的愿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总方向应该是:完善土地二轮延包,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农地退出机制,实行"农地稳定、公地调整"的政策,建立农村地价评估机制,从而进一步明晰和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确保"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将长期保持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相似文献   

9.
徐美银 《创新》2016,(3):116-128
农村土地主要具有生产价值、财产价值、转让价值,农户家庭根据自身禀赋对土地价值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偏好,这会对其土地转出意愿产生影响。对生产价值、财产价值偏好强度较高的农户家庭,土地转出意愿较弱;转让价值提高会增强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提高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满足农户的土地财产价值要求、提高土地转让价值、提高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改革现有的农业生产补贴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程度,来增强农户家庭土地转出意愿,促进农村土地顺利流转。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因国家征收而失去土地,面临生存危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远非一次性发放有限征地补偿款所能解决的。从政府来讲,必须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并系统协调其与征地补偿制度的关系,确保行政损失补偿和给付行政两种制度协调发展。建立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应遵循生存考虑、发展、自立自强与补充等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作为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农民和开发商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农民和开发商等个体利益,实现公益和私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