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以自己研究和理解的思潮或流派,诸如世纪末思潮、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来概括理应由现代主义来代表的文学思潮或流派。克服这种以偏概全的研究现象的路径应该是回到历史现场,还原和运用作为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现代主义”这一更具涵盖力的概念,并以此来重新审视它所具有的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双重特性。正是这种双重性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不同于欧美现代主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思潮的性质历来被归结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看,五四文学思潮具有启蒙主义性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最初的、局部的批判。浪漫主义反抗城市文明和工具理性的统治,现实主义批判现代化对人的价值的毁灭。五四文学鼓吹现代性,包括科学和民主,而不是批判现代性。因此,五四文学思潮不是浪漫主义,也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启蒙主义。虽然五四文学也引进和借鉴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由于启蒙的需要,对它们进行了选择和改造,使之成为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反思五四以来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启蒙性和现代性的论争及其历史进程,试图说明中国文学如何在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完成启蒙主义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审美现代性是以启蒙现代性对立面出现的,这种冲突的现代性传入中国后,现代性的错位、价值观的背离致使中国文学并不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特质.然而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都不能解释现代文学创作的实绩,审美具有自身的现代性.现代美与永恒美都是现代意识的表现和现代形式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本身的现实主义倾向并不能以西方现代主义的标准来衡量,它在积淀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一个模糊、多义的范畴,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审美自觉是现代性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与现代性启蒙思潮的“理性崇拜”不同,审美自觉将“现代性”推进到了一个“感性解放”的阶段。现代唯美主义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推进了现代性视域中对于人类自由和艺术自由的理解。以“感性解放”为特征的“感性学”的建立是一种美学自觉,以“为艺术而艺术”为旗帜的现代主义则是一种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6.
古典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主义是一种反映和谐审美理想的文学思潮。根据对启蒙现代性的态度,20世纪中国古典主义文学可分为国粹式、政治化和消费性三种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态的古典主义文学的消长起伏,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7.
二次世界大战后,关于现代性及其结果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现代性的局限是什么?二、现代性之后的社会应当是怎样?因界定现代性的代表性特征本身就是多维的,故问题一的答案具有暧昧性。对于问题二,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倾向于用"后现代性"或"后现代主义"来指称现代性之后的社会思潮。后现代性体现了对现代性及其根源的批判,但并不完全意味着一种启蒙理性的终结,而是一种希望能够废弃理性所产生的等级制和统一化,从而实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相和解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自由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启蒙开启了现代社会的进程,现代性深深扎根于启蒙运动之中。本文对现代性的起源做出历史的考察,探讨了现代性与启蒙精神的渊源关系,并深入分析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理性与主体性)在文化、思想领域确立自身地位的过程,指出启蒙理性僵化的思维方式乃是造成现代性的矛盾与异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0.
启蒙现代性追求自由、个人主义、世俗化,崇尚理性,相信进步;审美现代性具有求新、感性、乌托邦取向和自反性,二者构成现代性的内在张力。尼采、波德莱尔、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列斐伏尔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列斐伏尔继承了黑格尔的理性主义、主体性、历史意识等重要的现代性理念,又从黑格尔走向马克思,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继承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总体批判,拓展了现代性批判的视域,丰富了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内容,对中国现代性建构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启蒙的悖论所引起的困境业已显现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面对陷入困境的启蒙,简单地质疑、否定、反对启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应该把启蒙视为人类走向进步、文明的精神诉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启蒙在中国还远未完成,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去。但同时也必须警惕这种生发于西方语境中的启蒙和现代性所带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影响,进而打破西方话语操控下的现代性标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弥补启蒙理性弊端的成分从而让启蒙精神和现代性成为符合中国文化及民族性的价值尺度,以便彻底实现中国的启蒙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性的开端,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在18世纪后半叶达到高潮,引发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导致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比之下,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地纳入启蒙和现代性世界版图之中。在近现代中国史上,启蒙、救亡、革命和改良构成不同阶段的主题。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启蒙运动的高潮,指向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多个方向,并最终导致现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了更好地理解启蒙,需要认真对待启蒙与革命、启蒙与理性、启蒙的共性与个性、启蒙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问题。启蒙有自己的使命,不会随着革命的完成而结束,也不会随着现代化的成就而中止。在新世纪,启蒙将为中国进一步改革提供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既可以体现为审美(文学)现代性,也可以体现为启蒙现代性.从"现代性"的角度审视梁启超的思想与文论,启蒙现代性是其主导精神,但启蒙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的冲突和调适也贯穿其始终.这使他既不同于恪守艺术自律性的王国维,又不像一些研究者所误解的那样,只是强调文学的政治工具作用,而无视审美与艺术特性.这种复杂性,正是作为中国现代性生成期代表人物的梁启超的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唯美/颓废"倾向不能被看做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思潮形态.西方的唯美主义思潮本身即是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之时的某种过渡形态.由于中国特定的现代性境遇的限制,唯美主义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即出现了分化."唯美/颓废"的思想倾向一直是作为附带性的因素参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建构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启蒙运动及其精神遗产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启蒙反思成为当代人类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在肯定启蒙精神积极意义的同时,亦必须正视启蒙精神的三大盲点。在此基础上,要通过调动包括非西方文明与原初传统在内的多方资源,在对话中超越启蒙心态,成就多元现代性。儒家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可以在自身、社群、自然和上天四层面为超越启蒙凡俗的人文主义提供思想资源。前辈现代新儒家主要是要将儒家思想在基本精神方向上纳入启蒙理性的范畴之内,与之不同,杜维明更为自觉地突显了儒家思想与以启蒙理性为基础的西方现代性的不同取向。如何更完整地突显建立在儒家智慧精神基础上的中国式现代性的核心价值,是现代儒学有待进一步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启蒙"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其衍生与发展的基本语境源于西方社会。与西方的现代性进程相比,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源于外部压力,呈现出非自主的性质。如何将西方的启蒙话语置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中,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所要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现代性的产物,同时也是在现代性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的产物,因而具有启蒙与批判的双重特质。对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启蒙与现代性批判的双重内涵,可以为中国的现代性进程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对欧洲20世纪前各种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元素的综览显示:只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文学才堪称理性文学,此前彼后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倾向则只能称之为文学理性.而理性文学得以形成是顺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同为理性文学,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又在反封建、狭义与广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各具差异。理性文学曾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精神实质,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哲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和批判。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其古典性表现在理性、主体性、人类中心论、科学方法论、审美超越的缺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古典自由观、现实主义文艺观等方面。由于其思想资源来自西方古典美学,实践美学无法回应审美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来自欧洲启蒙运动并迅速全球化的哲学理想,现代化是其社会图景。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初期的启蒙救亡、中期的政治遽变、"文革"后的经济建设,至今仍在现代化过程中努力前进。然而中西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形态,决定了现代性进入中国后的曲折与变形。20世纪的中国文学被捆绑在现代化之路上,其审美特质与自主精神都必然受到特定时期历史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和后现代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辩证关系。后现代主义其实是审美现代主义的继续 ,它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对理性的质疑和批判立场 ,张扬个性、开放、矛盾、混乱和无意义 ,是对理性至上倾向的反拨 ,一次释放出现代性为获得自身解放而积蓄的潜能。透过这个辩证关系 ,可以发现 ,后现代的“冲动”本质上对个人和共同自决、理性和历史的重新思考 ,是一种“理性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