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克里普克个体指称理论的疑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个体指称的实践中,通过建立专名与摹状词的对应链来实现有效指称,这是一种基本方式。对简单专名作索引解码,实际上就是寻找与其相应的摹状词以建立对应链。要辨认对象就要刻画对象,要刻画对象不用摹状词是不可能的。在克里普克所谓的命名仪式和命名传递链中也不可能完全排斥摹状词。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难以解决“共用专名”的顽症。为解决“共用专名”引起的指称含混性,人们通常在专名前加上修饰语,以显现专名所指对象的特征或专名的涵义。这种内涵显示法是对专名指称明晰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作为指示词,专名与摹状词都是特指词,在特定的可能世界中具有外延唯一性。他关于专名与摹状词区别的论证并非完美无缺。他在作同一替换中,混淆了不同的可能“世界”,从而在其理论中出现了逻辑矛盾。以往的专名-摹状词理论实质上只是现实世界个体指称理论,这是一种同世界个体指称理论,有别于可能世界个体指称理论。可能世界个体指称理论的构建,不必以葬送现实世界个体指称理论的有效性为代价,修正后的专名摹状词理论仍会在其相应的论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名──摹状词关系问题是意义──指称理论的重要议题。专名和摹状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个体指称的实践中,一个基本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专名与摹状词的对应链来实现有效指称。对简单专名作索引解码实际上就是要寻找与其对应的摹状词以建立对应链。要辨认对象就要刻画对象,要刻画对象就要使用摹状词。个体对象的专名与相应摹状词的关系是一对多与一对一的关系,即个体对象的专名对应若干摹状词,而一个摹状词只对应一个个体对象的专名。  相似文献   

3.
论专名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从弗雷格到克里普克的关于专名的意义理论,分析了“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的合理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将可能世界的观念引入“簇摹状词理论”,对专名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专名在某一可能世界中的内涵等同于描述对象在那一世界中的属性特征的摹状词的总和。本文充分考虑了专名内涵的相对性,以及在指称实践中的灵活性,不把专名的内涵看成凝固的、永恒的,认为它随着可能世界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所代表的直接指称理论因空名问题而受到质疑。《空名与虚构实体》一文着重论述的是克里普克对虚构专名这种空专名的基本观点。通过文献解读可以为直接指称理论做出辩护,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在直接指称理论框架下,虚构专名不同于一般专名:第一,虚构专名有含义,其实质为一簇特定的摹状词;第二,虚构专名有指称,其指称对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抽象实体;第三,若以现实世界为视点,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假装表达命题。  相似文献   

5.
克里普克的因果历史命名理论就自然语言中的专名给出的论证及所得结论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但是,其所研讨的专名都是“典型专名”,对“不完全摹状名称”未予关注。索姆斯提出“不完全摹状理论”意在对克里普克专名理论进行补充;从其论证看来,索姆斯成功实现了目标,从客观上看,这构成对现代名称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是否承认“偶然同一性”,是当代西方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领域长期论争的焦点话题,争论集中于仅仅使用专名进行表达的“同一性陈述”之上。偶然同一观对必然同一观的反驳成功与否,关系到“严格指示词”等一系列专名理论能否成立。梳理双方论争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澄清论争的关键之处和各自背后的合理性依据。明确实体-实体关联与实体-属性关联之根本差异,既能为必然同一观提供新的辩护,也能为化解纷争提供新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于专名有没有涵义和如何指称的问题,塞尔提出了摹状词理论,认为专名不仅有指称而且有涵义。而克里普克则坚持历史因果理论,坚持专名只有指称没有涵义。文章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观点,发现这两种理论之所以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专名涵义和指称的理解有所不同, 因此,与其说二者是对立的,不如说是互补。  相似文献   

8.
对于专名与摹状词的关系,摹状词理论的要点是,专名的含义等同于摹状词或摹状词簇,摹状词指称专名的所指;相反,因果命名理论认为专名仅有所指没有含义.摹状词理论和因果命名理论都存在着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困难.以专名的推广和传播为突破点,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次上来考察,可以对这两种理论的各自困难以及摹状词与专名之间的关系有个较好说明.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论意义和指称》一文讨论了专名、单句和从句的意义与指称,提出客体、语言、思想和真值之间的关系,建构了讨论语言意义问题的基本框架。罗素认可弗雷格的专名理论贡献, 但认为专名理论无法解释空指称。因此他区别了专名和摹状词,并讨论了其意义和真值。  相似文献   

10.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取消了摹状词的指称功能,只保留专名的指称功能,由此罗素从柏拉图和梅农的共相实在论转向殊相实在论.在罗素把亲知作为专名的重要特征之后,他把普通专名当作缩略的摹状词,只保留自我中心指示词的专名地位,并由此转向主观经验论甚至唯我论.斯特劳森从日常语言学派的立场出发,批评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从而坚守殊相实在论的阵地.蒯因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存在是约束变项的值”,由此进入多元实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