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湖南柑橘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基于农户禀赋视角,实证分析了农户风险可控制感与各类农户禀赋因素对柑橘农户自然风险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农户有较高自然风险认知水平,农户风险可控制感是影响农户柑橘自然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且农户风险认知程度与农户自身禀赋状况密切相关;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子女受教育程度等农户人力资本禀赋、地理环境禀赋、实物资本禀赋状况均对农户自然风险感知状况影响显著。其中,地理环境禀赋对自然风险认知状况有显著负影响,农户资本禀赋对自然风险认知状况有显著正影响,资本投入越多自然风险认知越强;柑橘农户性别、年龄、产业化组织程度不是农户自然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两阶段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要评述经典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一个理想的农户模型出发,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基于风险的农户劳动力配置模型;然后通过等价转换,提出了一个基于劳动力禀赋与风险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两阶段理论模型,并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简要的验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不完全市场下的农业劳动供给研究,普遍采用不可分性或禀赋依赖假设,即农户的生产决策受消费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这种假设只对缺乏非农兼业或市场参与机会的农户成立,故应在决策研究中考虑农户受市场约束的异质性。利用内生选择的切换模型和陕西周至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的非农参与及农业劳动供给决策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可及性和人力资本的分布特征决定了农户非农活动的参与及类型,反映了不完全市场对农户的约束状况,进而决定了农业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机制。纯农户的农业劳动供给行为,除了受农户的生计资本影响外,还受其家庭结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11个粮食主产省份2 172份农户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认知的差异性及其存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特点、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户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认知产生显著影响;从内在因素分析,农户性别对农户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认知影响程度最大,从外在因素分析,测土服务对农户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认知影响程度最深;在测土、施肥技术培训等公益性环节增强对农户的服务力度,有助于提高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知度。研究结果还表明:种植大户在培养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认知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构建多层次效应分解机制基础上,利用微观农户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劳动力投入萎缩效应、生产要素替代效应、种植决策调整效应、土地规模重构效应等方面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空心化通过劳动力投入萎缩效应和种植决策调整效应负向影响农地产出;同时,通过生产要素替代效应和土地规模重构效应正向影响农业产出。在上述效应综合叠加作用下,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地产出形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在资本、技术、土地要素投入及农户个体禀赋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负面作用受到显著限制和削弱。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在河南、湖北两省获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差异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在农村劳动力不同类型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受到其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的双重影响,务工型就业选择主要受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素质的影响,而创业型就业选择更需要得到家庭禀赋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农地市场发育过程中,愈是具有从事非农要素禀赋的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愈大,转出的面积愈大.农地交易费用虽然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但是它井不是构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最主要障碍.本文利用2005年江西省21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以上假说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农户农地使用权转出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地市场发育过程中,愈是具有从事非农要素禀赋的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愈大,转出的面积愈大。农地交易费用虽然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但是它并不是构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最主要障碍。本文利用2005年江西省21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以上假说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户家庭的非农就业现状,并根据农户生产行为的有关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家庭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禀赋,居住地的微观外部环境等对农户家庭从业选择的影响,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非农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究政府支持度通过要素禀赋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对提高中国能源效率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导向型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7—2016年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绿色视角下以要素禀赋结构作为中间途径的政府支持度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以要素禀赋结构为转换变量,政府支持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始终为正,但正效应递减。当要素禀赋结构值低于门槛值9.9324时,转换函数g(KLit;γ,c)→0,说明地区发展过程中资本、技术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此时发挥政府对要素禀赋结构的调节作用,对能源效率有正影响,且弹性系数趋于0.0747。当要素禀赋结构值高于门槛值9.9324时,转换函数g(KLit;γ,c)→1,说明地区发展过程中资本、技术发挥主要作用时,政府支持度与能源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弹性系数趋于0.0523。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在要素禀赋结构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始终为正,但正效应递减。因此,为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度对能源效率的积极作用,对要素禀赋结构存在差异的地区应当差别对待,调整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共生概念作为研究农户集合融资机制的分析工具,按照演化经济学的观点,运用金融契约关系模型,从收益总量角度对比分析了集合外农户与集合内农户进行外源融资时的系统总收益状况,得出集合内农户的系统总收益高于集合外农户融资总收益的结论,并运用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与集群外农户相比,共生机制赋予集合内农户更高的融资可得性和效率性,但也存在一定的边界约束,运用生物熵理论分析,发现农户集合融资存在最优边界,只有在最优边界点上,农户集合融资达到最优融资效率和系统效用.  相似文献   

1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农户生计造成了全面且持久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进程。以新冠肺炎疫情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典型案例,从随机突变论的全新视角,构建疫情前后的农户生计水平演变动力学模型,基于疫情核心区湖北省的465户农村居民调研数据,采用非线性实证分析方法,探寻农户生计脆弱性引致因素及恢复路径。研究发现: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诱发农户生计水平的突变,其程度由生计风险决定,且事件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疫情冲击下,农户自然资本具有显著的抗风险能力,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损失甚微,而金融与社会资本却遭遇重创。疫后农户生计水平的不同源于生计策略差异,务工主导型农户生计脆弱性较高,而农工互补型农户适应力最强。现行的惠农政策对复工复产虽然有效,但农户生计水平恢复具有时滞性。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以农户生计策略为导向,制定并完善农户生计风险应急机制,探索差异化、特色化支农助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户多元化增收渠道,提高农户生计韧性和稳定性,实现生计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冯梅 《统计与决策》2012,(10):120-123
文章通过对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RCA指数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伴随制造业总体RCA指数不断提高的同时,各行业RCA的表现各不相同。然后再以相关年度资本、劳动、外资、技术和管理等因素对RCA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出制造业RCA演化中的各要素禀赋的贡献特征,在解释RCA演化的同时,研究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实现比较优势的提升,进而改善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建欣  张忠根 《统计研究》2007,24(11):90-92
近几年,学术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从“源头”抓起来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已形成了共识。农户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生产主体,分析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对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一、理论假设本文借鉴Prabodh Illukpitiya等(2004)的分析框架,既考虑农户决策的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又考虑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把农户禀赋、农户的生产特征、政府服务、政府规制和农户态度变量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充分研究现有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理论假设:H1:户主年龄对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决策具有负向影…  相似文献   

15.
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信社在管理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措施方面过于简单,没有利用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这两个杠杆去进行风险评级.本文在论证了联保贷款可实施利率区别定价的基础上,从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其最优合同菜单的设计问题.从提高农户时联保贷款有效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联保小组的进入、退出机制的设计,联保贷款的期限设定和管理权的下放,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介入等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户土地抵押贷款风险与均衡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投资风险与管理理论及数理统计概率理论,从风险因素出发,借以拟合类古典分布及Beta-PERT概型,分析了农户对土地抵押贷款项目经营所面临的临界风险概率,及临界损失度期望.通过先后定性和定量二次概率分析,得以建立临界差额公平保险模型.由此实现农户、银行与保险方三方利益的现期稳态均衡,从而解除了经营农户的后顾之忧.并在长期中通过风险因素因子的控制变动,使经营农户的收益水平在可变均衡中得以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呈现高发态势.作为农产品供应链源头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协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考虑到龙头企业与农户博弈的长期性与动态性,文章针对“龙头企业+农户”的订单履约问题进行进化博弈分析.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发现,实行弹性农产品收购价格、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建立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增加双方的订单履约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安徽省336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社会网络关系和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难易程度与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意愿呈反向变化关系,而农户的环境意识、销售渠道、政府补贴和宣传与新技术采纳意愿呈正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水平对中国农户就业行为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教育水平对总收入有着显著的正作用,与农业收入呈负相关的关系,与非农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说明教育水平对农户收入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高非农收入水平上。教育水平对农户农业就业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脱离农业就业而参与非农就业,而教育水平对农户的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表明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总收入在省际间存在显著差异,省际间的农业就业参与差异不明显,但省际间的非农业就业参与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9):119-1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那么,提高农户收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败的关键。文章采用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检验了互联网使用与农户增收之间的关系。文章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提高农户收入水平,采用局部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值得分匹配分别克服了互为因果及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增收的积极效应依然存在。同时,互联网使用的增收效应具有异质性,其中男性农户、青壮年农户与中等教育程度农户互联网使用的增收效应更大。此外,劳动力转移、劳动技能与社会资本是互联网使用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机制。因此,推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户收入,而且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