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后半叶的人口趋势具有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特征。过去30年全球人口的增长数字超过了本世纪初世界人口的总数,而80%以上的增长是在发展中国家。从一个国家的范围来看,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导致不断恶化的就业前景,促使城市大规模扩大,粮食供应的巨大压力,加重环境污染,增加“绝对贫困者”的人数,并有更多的可能出现极权政府。1960—1980年这20年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作年龄(15岁至64岁)的人口增加了7.3亿,达到18.6亿。1980—2000年的20年中,其总数还将增加11.5亿。这些人在穷国等待着他们的是失业。农业也很难扩大就业。土地面积和人口的比率已处于很低的水平。1953—1971年,印度农业户的数量增加了66%,而耕地面积却只增加了2%。  相似文献   

2.
漫谈二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于文秀徐秀梅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乡土文学”(这里主要指小说创作)是继“问题小说”、“自叙传”小说后出现的又一股较为突出的文学潮流,它主要是指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作家,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并带...  相似文献   

3.
关于德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据德国《政治、文化、经济和科学》杂志1998年4月号报道,德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在德国是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德国人口的增长经历了西欧国家典型的进程。从19世纪的巨大社会变革到本世纪20年代,德意志帝国的人口...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人的美国观这一视角来看,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美国及美国人在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在这短短的大约15年间,美国由中国人上下敬仰、有口皆碑的‘“友邦”渐而变之为万夫所指、妇孺耻言的“死敌”。特别是在1946至1947年之交不到一年的工夫,由“顶好’到“滚出去”──以此为标志,美国在中国的“友邦”形象彻底化为乌有。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当有人呼吁“用一切力量把美帝国主义踢出去”的时候,此后数十年中美关系的历史也就大致“定格”了。要想真正化解中美之间的疙疙瘩瘩,尚须时间的慢慢消化,亦有赖于方方面面持续、艰苦的努力。因为伤痕太深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观念经过近二千年的曲折演变,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面貌,存在各异的倾向。本文描述了小说观念嬗变历程,划分为先秦至清代、戊戌维新至本世纪70年代、70年代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对林林总总的小说观念整合为“谐谑”、“庄严”、“寓谲谏于诙谐,发忠爱于馨艳”等主导倾向。从而突现了中国小说观念的轨迹,总结了其发生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自70年代末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0%,在全国领先进入老年型地区的行列。10年来,上海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化趋势逐渐加剧,因此,研究上海这样一个老年型城市的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问题,无疑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旨在探索不同人口结构和不同区位结构的社区,关于社区成员对社区服务设施的的需求,建立社区服务保障的影响,为社区规划工作,尤其老年人社区生活服务保障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建议。研究工作从社会调查入手,采用判断抽样和随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上海市人口国际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上海市人口国际迁移研究《国际迁移研究》课题组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期间在上海出现的“出国热”曾牵挂了多少上海人的心。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和论述了80年代上海市公民出国的规模和构成、主要的出国流向、出国的阶段性和出国的原因及影响,从而...  相似文献   

8.
杨芳勇 《社会工作》2008,(23):20-22
一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是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化进程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与中国发展观王敏波王素秋自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邓小平以其战略家的深邃眼光、敏锐的判断得出:世界格局正处于大转换时期;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基于此,他规划设计并实施了具有中...  相似文献   

10.
郭晓蓓 《唐都学刊》2011,27(3):38-41
当代中国,上海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符合一般人想象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尽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传口号早已不胫而走,妇孺皆知,但人们对城市的疑虑和担忧,也从未停止过。这不仅因为近年来在城市生活中,安全、健康、满足和幸福都让我们感觉渐行渐远,也因为现在的城市似乎只一门心思地要去成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大本营、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社会是一张由多层次多向度的代际关系构成的网络,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来看,中年人都处在构联各个网眼的中枢位置。以此而论,其他各种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中年人的问题,或者至少都是与中年入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所涉的老年问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首当其冲的老年问团按照联合国制定的指标,社会学家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ic%的社会,称为“老年型”社会。老年问题则是随着“老年型”社会的到来而日渐*太福目的。据统计,1987年我国老人人口已近一亿,达到了10%的指标。其中,上海在全国率先迈入“老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上海人口问题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上海人口问题综合研究王建民,张开敏等本文对90年代上海的人口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着力考察了上海人口自然变动的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浦东新区人口发展的新态势,揭示了未来上海人口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1991,(9)
1988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西安、重庆八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日均规模合计近600万人,相当于1987年武汉市常住人口总量。由于流动人口的增长,使这些城市实际容纳的人口超出常住人口总和的10%左右,达到7400万人。上海是目前八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1988年140.8万人,以下依次是广州(117万人)、北京(111.9万人)、天津(110万人)、成都(53万人)、西安(50万人)、沈阳(50万人)、武汉(30万人)。在1981~1988年7年间,这八个城市的流动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自1984年以后,各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1984年至1988年以下五城市的流动人口的增长幅度分别为:北京48%、天津2.7倍、上海1倍、广州1.3倍、沈阳2.5倍。五城市流动人口总量合计由250万人上升到536万人,增长幅度达114%。流动人口在短短几年形成了庞大的群体,成为大城市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控制人口的重点“特别是在农村”,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城市人口已超过二亿,接近美国总人口,而且增长速度与人口密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数。因此,开展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认识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浙江省人口学会与省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联合邀请上海同行参加,前不久组织了一次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首先讨论了我国城镇化问题。所谓城镇化通常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部分地区转变为城镇,从而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对城镇化的标准,长期来学术界看法不尽一致。按照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标准(即市镇人口和非市镇人口分别划分为城、乡人  相似文献   

15.
边际人”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帕克于本世纪20年代针对美国不同种族移民间题时首先提出的。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进城农民,正逐渐演变成一个特殊的“边际人”阶层。他们既是农民和工人的“过渡人”,也是村民和市民的“中介人”.他们在职业上是工人,但身份仍旧属为农民。近年来,“边际人”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的进城农民犯罪在城市犯罪息数中的比例导进城农民的规臣里正相关。乐采沿源一些地区已进过70%,面的甚至超过90%。研究真犯罪JD\理形成的原因,寻求治理的刘素,对于…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城市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世界性潮流。尤其自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力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势头更为迅猛。到1989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已接近80%,进入了高度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虽然只有40%左右,但是自195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显示出与世界城市化水平日益缩小的趋势。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但是如果从世界范围去考察,其城市化水平却属于最低之列,城市化的进程速度也较为滞缓。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滞了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当前这一进程中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的50年间,墨西哥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结果,同时也是人口政策的结果。上个世纪流行着一种很普遍的思想,认为必须增加国土上的居民,才能捍卫国家主权。这一思想一直影响着本世纪前70年各届政府的人口政策。1936年,卡德纳斯政府在进行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同时,颁布了墨西哥第一部《总人口法》。这部法的宗旨是为捍卫国家主权必须增加人口,基本战略是通过增加出生率使人口自然增长,同时鼓励流亡国外的墨西哥人重返祖国,鼓励移民,1947年颁布的《总人口法》与第一部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从1940年到1970年,墨西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而变成城市社会。医疗卫生方面的科技进步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初生预期寿命增加。加之生育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加速了人口增长。到七十年代初,全国人口达到5,000万。在这一背景下,政府认识到必须根据发展的新目标,重新制定人口政策。由于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已达到稳定的低水平,生育率成为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南朝鲜、中国和苏联的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协作区)设想。这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 从历史上看,东北亚是多事之地。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中叶,这里曾发生过几次战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既是战  相似文献   

19.
唐宁 《日本研究》2007,(3):46-46
自1962年10月5日至1987年6月30日,日本共计先后制定实施了四部“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998年3月31日,又制定了第五部新版“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计划实施是从2010年至2015年。同前四部“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相比,第五部“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又有新的内容。新版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是在全球化、人口高龄化和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制定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三个依靠”王家琦刘淑春邢志贤“九五”时期,是本世纪的最后五年,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经过“七五”、“八五”的风风雨雨,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新的世纪,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大问题。我们认为:“九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