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中的一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其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或建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但是,各项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并不一致;借款费用资本化与资产支出是否关联的处理不一致;专门借款取得前后的资产支出的内容确认不一致;以承担债务方式购买工程物资时资产支出确认的范围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借款费用资本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促进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及对象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指出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良好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喻云珠 《经营管理者》2013,(25):191-191
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由于借款费用的处理涉及到企业资产价值及利润的确认问题,借款费用该不该资本化,是全部资本化还是部分资本化,一直是很敏感的问题。财政部也多次颁布了法规来规范借款费用的处理。其最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即《借款费用准则》,对借款费用的核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其定义、范围、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借款费用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借款产生的费用,并非全部作为冲减当期利润的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上,对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因资本化而计入资产.长期以来,由于确认依据不明确,借款费用资本化成为个别股份公司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重要手段,也是困扰财务人员的一大难题.<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颁布,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明确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依据和方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范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确保了该准则总体思路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于辉 《经营管理者》2013,(26):148-148
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一直是实务操作上的难点,很多会计工作者对资本化确认的时点、条件、计算方式和金额存在较大的疑惑。本文在捋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针对转移非现金资产、带息债务和外币借款等具体业务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相似文献   

6.
新的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就新旧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在实务中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简称“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借款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明确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依据和方法,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本文根据新准则对借款费用核算的规定,结合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交易或事项的实际发生情况,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新旧借款费用准则下借款费用的核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新准则仍旧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相较于旧的借款费用准则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资产范围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准则的规定更加合理化,并且更加趋向于国际会计准则。当然借款费用处理方法的差异不仅仅只在于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基本区别上,在其他的细节问题上各会计准则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找出这些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探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借款费用规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的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就新旧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在实务中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堵攀 《经营管理者》2014,(34):23-24
本文研究企业的借款利息资本化行为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总结了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可能动因,同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纳税筹划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性较强的理财业务。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实践中的实施;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笔者就借款费用中涉及的纳税筹划问题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借款费用准则中专门借款的财务费用确认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错款费用》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规定借款的资本化处理纲要,但没有明确规定资本化以外的利息具体该怎么处理,也没有规定专门借款账户和存款账户的科目要不要合并。本文通过引用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指定参考书和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上的例题探讨此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都是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计价方法。由于同一种存货可能是分批次购入,而每批次购入的单位成本又不同,在发出时又无法个别计价,于是便有了实物流转假设,并按不同的实务流转假设来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这些计价方法不仅在存货发出的计价中适用,也可适用于借款费用资本化中资本化率的确定。由于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购建的过程中可能借入多笔借款,而每笔借款的借款利率又不相同。在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支出时,不可能去对应出哪笔支出用的是哪笔借款,进而无法确定计算应资本…  相似文献   

14.
为在竞争中取胜,企业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因此,对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显得十分必要.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我国对于研究开发费用采用了费用化和资本化相结合的方法.比较而言,新准则能够在体现谨慎性的同时、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  相似文献   

15.
董洋 《决策与信息》2011,(8):188-188
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而言,采用R&D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会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但是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是区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区分标准和如何却分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判断,外部人对于企业的研发费用化政策很难有清晰的了解,因此上市公司可能利用研发费用的资本化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16.
正一、研发活动会计处理方法的国际比较研发活动是一种广义的投资活动,和一般的投资活动相比,具有收益性不确定和更大的风险性。研发支出是为开发新产品、改进旧产品或降低企业成本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包括研究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研发人员的工资费用等。研发活动的风险性引起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的困难。研发支出在国际上有三种会计处理方法:资本化、费用化、有条件资本化。其代表国家和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7.
俞薇薇 《经营管理者》2009,(20):236-236
新会计规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旧会计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开发费用是否资本化,是新旧会计准则对开发费用的主要区别,本文主要阐述开发费用资本化与否对企业造成的影响。1.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据统计,我国研究与开发费用仅占GDP的0.83%,而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比重为2%,其中美国高达2.53%。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上市国有企业消费性现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的角度,考察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效果。本文发现,"八项规定"实施后,国有企业的消费性现金支出计入当期管理和销售费用的比例显著下降,而计入本期存货科目的比例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八项规定"之后,国企费用下降的持续性较低;同时,这种费用率下降并没有导致下一年度的公司业绩上升。这表明"八项规定"实施后,国有企业有可能通过改变消费性现金支出的会计科目归类,来部分规避"八项规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房企土增税所得税中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与一般企业的差异问题,从计税基础到计税的条件两大主要方面,比较研究了土增税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差异。研究发现,会计准则与税法关于房企的土地增值税计税口径与计税条件的规定,是大体一致的,因此通过相关法规准则对土地增值税与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比较,具有规范性与可比一致性。而通过比较研究,房企土值税与所得税最大的差异在于二者计算利息支出的税基不同,从而围绕其会计处理的条件也因此不同,房企以及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情况 大唐渭河热电厂两台供热机组分别于2009年4月30日和5月13日借租用临时线路完成通过168小时试运行,330kV正式送出工程(约1.8公里)利用渭有限到沣河变线路,涉及渭有限330kV改接至草滩变线路改造问题,预计在10月左右建成投产,届时我厂才能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由此产生在完成试运后至正式线路建成期间的借款费用和折旧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