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劳动力买卖就是人身买卖,只存在于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是租赁而不是买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劳动力租赁理论付诸实践,能够激励劳动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能够使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企业主人地位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权力转移既可能带来经济绩效提高、政治民主、市民认同等正效应,也可能带来体系的动荡、主权的丧失等负效应。中国作为单一制的主权国家,只能由中央政府代表全国人民来行使国家主权,所以,中央一定要有足够的权力和权威。从利益的维度来看,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当以市场的、科学的、民主的、法制的原则来保证两者的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正在迅速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对加强权力机关建设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第一,要求强化权力机关的立法功能。商品经济作为一种以开放性和横向性为主要特征,以市场交换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形态,要求实现一个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变,这样一个追求经济改革、注重人的自身价值的社会本身就为实现政治民主、自由平等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由于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规范、调整和控制手段,可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商品经  相似文献   

4.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政治经济学对商品下的这个定义,在近代社会里,应该说是对的或比较对的。因为那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生产率不高,社会产品不太丰富,一般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日  相似文献   

5.
权力拜物教是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但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两者奇妙地交杂在一起,成为我国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的两大“痼疾”。对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视。 权力、商品拜物教的特征 权力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都是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6.
工业文明的内在特征在于它片面强调理性的万能 ,在于它纵容财富对人类生存领域的无限僭越。这样 ,工业文明的现代性将把人变成失去正常情感和人性特征的“逐利者” ,它确立了另一种压抑的秩序 ,这种秩序是利用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与性爱的满足欲的结合 ,来营造工业文明的性伦理。于是 ,性的交换价值便与商品社会的功利原则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权力转移的机制性和结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格局是不断变化的,权力会经常遭遇到解构与重构,因而权力转移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全球化、善治、知识等会使得权力发生机制性转移,而利益分化、民主化、责任逃避等又会促使权力的结构性转移。通过对权力转移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分析,可深刻地认识权力转移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大多认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运行机制主要是由生产关系的特性决定的,而对生产力特性对它的影响则有所忽视,没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来研究它的存在和运行。然而,不重视生产力这一基本因素,就无法说明为什么在几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下都存在和发展着商品经济,更难以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运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10.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有商品和商品生产,就有价值规律,商品经济不存在了,价值规律也就不存在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还不能不保留商品经济。因此,价值规律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企分开是政府一直试图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和体制上的,还有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而思想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因为人的行为是靠思想意识支配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就难以解决。在思想方面主要表现为“权力本位”和“官本位”,尤为突出的是“权力本位”,它严重地束缚着政企分开,必须彻底清除,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既“义务本位”观念。党的十五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抓大放小,这无疑是解决政企分开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可以自下而上的解决政府直接管理、干预企业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完…  相似文献   

12.
承认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要求,因为它关系到商品经济的范围和性质;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打破“铁饭碗”,需要对劳动工资制度进行改革,但是  相似文献   

13.
符号统治是鲍德里亚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复仇源起,符号起义也就成为瓦解权力布控的唯一路径。不过符号的反叛不是消灭符号,而是用象征性符号粉碎权力秩序中的充实符号,实现对部落符号无指涉的回归。但是,"空虚能指"的出场并不空虚,不过是另一种政治交换的图谋。同时,模拟的"完美交换"不仅没有解开虚拟资本的现实性死结,也没有走出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场域。  相似文献   

14.
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分析框架,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中国改革问题进行独辟蹊径的剖析后发现,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本质上是中国社会权力的变迁,变迁的具体形式是政治领域权力向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转移,是行政全能主义国家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权力格局的转变。借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理性政府"来看,在权力的转移过程中,政治领域权力向经济领域转移有着内外两种合力的作用,因而相对来说其难度要小些;而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权力向社会领域转移则缺乏明确的动力源泉,因而转移的难度要大得多。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而社会领域的改革则可能要艰难许多。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6日,由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主办的"权力转移与东亚国家战略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的60余名学者和200余名中外学生参加了研  相似文献   

16.
论东北经济中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振兴东北的核心问题是调整政府和企业关系的错位, 错位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替代甚至扭曲。计划经济的本质是行政权力替代了企业权力、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中国的改革是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和分解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各权力主体保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态博弈。在计划经济重灾区的东北, 权力的下放没有把市场主体培育起来, 却使有些政府部门和个人变成利益主体。所以, 东北要振兴, 必须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整个市场放权, 才能实现市场的各种权力对等, 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府权力体系重心的转移,即政府权力体系的任务和运行方向有序地从一个重心转向另一个重心,其目的是建设公共性和服务型政府.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制的建设和建构包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多元的合作治理体系的建构、公正成为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原则.政府原有的功能结必须调整和转变.政府权力的三个转变:社会领域,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转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经济领域,从计划管理和微观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政治领域,从政治统治转为对利益矛盾和阶级阶层关系的调解.政治统治功能的两个弱化:极度弱化阶级斗争和专政的阶级斗争功能;弱化"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政府公共权力功能的四个强化:强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创造;强化公共服务;强化公平分配;强化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王敏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43-144
晚清以来,绅权不断扩张,尤其是在半亥革命后,城镇的自治机构成为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上层乡绅不断向城镇集中,形成了近代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控制机构。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由村落转移到城镇,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衰败。  相似文献   

19.
DDE是动态数据交换的简称,它通过应用程序之间共享的公共内存空间实现应用程序之间互相通讯的一种手段。采用DDE方式,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与另外的应用程序进行传递和交换数据信息来实现对话。在以下的例子中,我们通过VB编程,让DDE连接动态控制IE游览器,得到URL地址和IE标题,通过实例来掌握DDE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品市场中不正当竞争之我见龙长文,刘媛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树立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观念,通过立法和严肃执法,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确立和保护公平竞争秩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出现一些地方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