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宪法的重要原则,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上议院长期作为立法与司法合一的机构存在,2005年的<宪法改革法>实现了英国宪制的重大变革,即设立新的最高法院以取代原先由上议院独享的最高上诉管辖权,不过该法对议会主权原则下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并未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尽管英国法院对议会立法的违宪审查权事实上存在,但英国议会仍保持其理论上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2.
独立以来,印度实行英国式议会制度。与英属印度时期相比,印度议会制度已经由英国统治印度的工具变为印度自己管理国家的机制,改变了英国人利用议会欺骗印度人民,瓦解分化印度各种力量的团结的状况,发挥着一定的政治作用。印度议会制度与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着许多共同点。首先,两国议会制度都确立了下院多数党执政的内阁制。掌握立法权的议会与掌握行政权的内阁总理或首相负有连带的责任,印度总理和英国首相都是由议会下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其次两国中央一级议会都实行两院制。宪法都规定了民选的下议院比间接选举的上议院拥有更大的权力。再次,无论是印度总统和英国国王都是国家元首。他们作为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只行使礼仪性职责。他们的行为必须征求总理或首相的意见。但是由于印英两国政治文化不同,印度议会制度在许多方面与英国不同。首先,英国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君主;而印度历史上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过统一的封建王国,印度国家元首是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其次,英国宪法是不成文的柔性宪法,体现在以往的司法判例和法律惯例中;印度则实行一部成文宪法。再次,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一、从“三权分立”走向“权力共事”美国宪法是根据最严密的三权分立原则制定的。可是,这种说法还不够全面。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他可以通过必要的立法建议参与立法权的行使。反之,议会也有权承认政府任命的高级官员,并依照法律通过设置行政机关,以便深入干预行政权的行使。正因为如此,才能产生汉密尔顿总统的中心主义者和杰弗逊式的议会中心主义者。十八世纪后半期是总统中心主义者统治的时代,十九世纪是议会中心主义者统治的时代。通过从“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复兴和  相似文献   

4.
立宪政体是指在宪法上设计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制度,并依据宪法施行国事的政治体制,代议民主、财政预算是立宪政体的两项重要内容.历经120年发展,日本立宪体制由明治宪法上君主主权转变战后宪法的国民主权,国会及其预算职能随之发生改变,地位日益凸显,代议民主已经成为日本财政预决算审议的重要特色.我国应借鉴日本法的经验,以<预算法>修改为契机,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宪政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5.
董建萍 《浙江学刊》2002,1(3):176-182
历史选择英国作为议会制度的母体 ,完全是因为英国存在特殊的历史条件。议会不是抽象理论和精心设计的结果 ,而是直觉的结果 ,是无图纸建筑。英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政治的特质主要在于 :王权与贵族力量的平衡、中庸主义的政治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法律的相对独立性、“法律至上、王在法下”宪法原则的形成 ;议会成为政治斗争的主要场所和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关于宪法惯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宪法惯例概念的几种观点何谓宪法惯例,中外宪法学者对此均有过论述。在西方众多的宪法学和政治学的论著中,宪法惯例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谓。有的称宪法惯例为“不成文的宪法准则”(密尔);有的称宪法惯例为“宪法习惯”(安森);有的将宪法惯例解释为“政治道德的整个体系,指导政治家活动的所有的戒律(弗里曼)。在所有的宪法学家中,戴雪关于宪法惯例的观点,具有独到之处。英国  相似文献   

7.
对日本信息公开法上的知情权的宪法依据,日本法学界认识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宪法第21条规定的“表现的自由”等条款,为知情权的宪法依据,也有学者认为宪法序言中“国民主权”的表述是知情权的依据。信息公开法未使用“知情权”概念,而强调“国民主权”和政府的“说明责任”。国民主权与知情权属不同层次的概念,在法律条文中同时出现并不矛盾。为保护和发展公民权利,“知情权”应当在信息公开法中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从19世纪中期创立到现在,已经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英国文官制度经历了创立、发展、乃至较完备的过程。与此相适应,文官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文官结构的变化尤为明显。 “文官”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指“军官以外的官员”。在英国,“文官”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英国的“文官”,包括上自常务次官,下至清洁工,但不包括政务官(大臣、国务大臣、政务次官等),不包括企业、事业文职人员,不包括地方自治人员,不包括法官,特别不包括通过…  相似文献   

9.
民主理论     
我最感兴趣的是自然和自然科学,即宇宙学。我自从1919年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仅仅是作为国民和民主主义者对政治和政治理论产生了兴趣。但是20年代及30年代初逐渐增长的来自左翼和右翼的极权主义运动以及后来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迫使我开始思考民主问题。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民主在德语里的意思是“人民政权”或“人民主权”,它与“贵族统治”和君主统治正好相反。但是词义并不能进一步帮助我们。因为任何地方都不是人民统治,到处都是政府统治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因特网最近特为经常在网上检索与法相有关主题的用户律师而设立了一项因特网研修课程。它包括 :研修课程一 :议会与立法程序。学习在网上获得议会的会议过程、国会议事录 ,包括现行的法律 ,以及它们现在的发展状况的方法。 196 6年以来的所有法律都可以在网上查到。通过网上提供的工具 ,我们可以在网上浏览 ,还可以看看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议会和立法机构。我们可以检索网上提供的英国和北爱尔兰的联合法律数据库。研修课程二 :政府上网。大多数政府机构组织已上网 ,而且 ,它们上网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网上可以查到“开放的政府…  相似文献   

11.
“政治多元化”理论是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多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两个层面的不同指向:一是作为社会政治现象的“政治多元化”;二是作为特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式的“政治多元化”,即“政治多元主义”。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政治多元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面临内外种种困难选择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试图用调整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理论。本文从社会基础、方法论、理论要旨及阶级实质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吕武 《学术交流》2012,(2):44-47
宪法和宪政已经成为宪法学知识谱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宪法应当被实施,否则宪法及其承载的价值将落空,因此,有宪法即应行宪政,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宪政是宪法运行的理想状态。从宪法概念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宪法的四个要素是组织法、根本法、人民主权和人权保障,大体上经历了四要素渐次叠加的历程,其核心则是人权保障。宪法的四个要素有待宪政过程予以落实。中国宪法观中忽视人权保障的因素,成为在中国推行宪政的阻力,需要在宪政过程中予以突破。追求宪政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增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实行宪政的基本路向是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宪法对部门法的指导力和规范力。  相似文献   

13.
一宪法学必须首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宪法是什么。系统的宪法学论著总是首先阐述与这个问题密切相连的一些基本命题,如宪法与民主、主权、独立的内在联系和刚性、柔性、成文、不成文宪法的划分等,其中一些重要原则素为众所接受或重视,可以说是宪法学中的一些基石,宪法学具体内容的展开都以此为前提或基础。然而,这些命题中却存在着矛盾与不合理之处,有关的例证不在少数。一、与“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之命题相矛盾的例证。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体现或保障,这是中外学者一致的观点,英国韦德与菲利普斯认为,“宪政主义产生于西方民主传统”。  相似文献   

14.
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翔 《浙江学刊》2006,(3):14-22
宪法学是在法体系内的、规范导向的、直接或间接为宪法解释服务的研究,是法律系统的“自我观察”。而政治学以及其他学科对宪法的研究是法律系统之外的“异观察”,其问题视角和基本任务与核心意义上的宪法学(宪法解释学)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宪法学应该以宪法文本为中心,坚持以“规范性”为基本特征的法学品格,非此无以建立宪法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忠诚的问题,它直接关涉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程度与秩序状态.传统社会的政治统治一般把合法性维系在意识形态和有效性的基础之上,而现代社会的政治统治则更多地依赖宪政制度来维系其合法性基础.现代社会,随着人民主权观念的日益普及和增强,宪政制度已成为现代政治合法性的一个"刚性"基础.因此,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建构我国政治合法性的宪政基础,便成为中国共产党21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使用相当于“宪法社会学”这一名称的还很少,以此为标题出版的著作,据说还没有。但是,各国宪法的各项原则和各种形态,都不是抽象地在真空中发生作用,而是在各国的条件下,巩固具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宪法与政治或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宪法作政治学、社会学考  相似文献   

17.
在本世纪以前,德国人对政治、政治统治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上带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始终与其他比较成熟的学科如哲学、法学、史学等结合在一起。即使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这方面的学者仍未跳出法学的窠臼,政治研究的问题集中在国家体制和宪法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法律形式主义,“国家学”(Staatslehre)几乎成了政治学的代名词。显然,在二次大战以前的德国,尚未形成作为独立学科的政治学。当然,这并不是说,当时的德国就没有政治学研究。政治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大战前已经萌芽。这里可以举出两个明显的例证。一是1907年创刊的《政治杂志》,它专门刊登有关政治研究、政治评论和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章,是当时德国政治学者的重要阵地。二是著名的德国政治学院,它成立于1920年,是德国第一所专门从事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孙伶伶 《日本学刊》2004,(2):139-154
中国在 15世纪最先发现钓鱼群岛。根据当时国际法上的发现即占有的“先占”原则 ,钓鱼群岛成为中国领土。此后数百年间 ,中国政府和民间对钓鱼群岛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和开发 ,使对该群岛的主权得以有效存续。日本 1895年占领钓鱼群岛不符合“无主地先占”要件 ,不具备取得钓鱼群岛主权的法理前提 ;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抗议行为在国际法上使日本欲以时效取得钓鱼群岛主权的企图无法实现。中日两国应依据国际法寻求和平解决钓鱼群岛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主权问题彻底解决之前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是积极务实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普通法发源于英国,但法学体系中的宪法解释学却是在美国起源并在普通法体系中发展到最高水平的。美国的宪法司法审查实践引发了三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即法官宣告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包括国会和州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无效是否合法,法官如何解释宪法,法官如何发挥能动性从而在审查立法行为时能做到多大程度的自我控制。通过分析可知,司法审查的合法性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且目前也存在着许多解释宪法的理论、方法和方式,而对于司法能动性适合于何种情况却仍然是美国宪法辩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明治宪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放  范晓阳 《日本研究》2004,7(1):75-78
明治宪法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明治宪法的诞生,才使古老的亚洲有了宪、议会、选举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法典。明治宪法对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日本,在集中权力、财力、人力以维护民族独立、统一和建立近代工业、文化教育方面,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此,它曾为当时亚洲其他落后国家的进步人士所向往和效法。  但是,明治宪法所规定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本质上是利用“天皇大权”之名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形式,行维护少数军阀、官僚、贵族、财阀利益之实的寡头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