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是大千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历代诗人常常让它步入诗的领域,成为诗语言的一种材料,用它传达出艺术信息。因此,数字入诗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清人汪中《述学》内篇一《释三九》上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入诗的数字是实指,那么它们必须首先做到:真实、准确、贴切,然后才谈得上运用。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  相似文献   

2.
冰心小诗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在诗中构筑的是一片温柔、祥和、安宁的世界。本文从“温柔、微忧、含蓄”、“不败的诗魂”等方面 ,来揭开其诗“柔美”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入诗     
数字本身是单调枯燥的,但当它被一些别具匠心的诗人巧妙地运用到诗歌中,就会收到特定的艺术效果,余味无穷。如宋代邵康节的一首五言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人把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别有情趣地嵌入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色宜人的乡村画面。因其通俗顺口,是过去儿童在私塾启蒙必学之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改削白居易诗一事,对人颇有启迪。白居易的《板桥路》一诗写得不够出色,经刘禹锡“稍加删削,改易数字,便觉精采动人。”(《唐绝句史》107页)白诗如下:  相似文献   

5.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首出名的打油诗《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人梅花终不见。”巧妙地使用平淡无味的数词,使整首诗显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 确实,数词本身并不带什么色彩,一般来说它只表示数目和次序,记录客观事物数据,但在具体使用时,一旦经过巧妙运用,它既能艺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又能增  相似文献   

6.
娱乐世界     
数字诗集趣 王顺才 宋代著名学者邵康,写过这样一首颇为有趣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巧妙地运用10个数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朴实而美丽的乡村风俗画。  相似文献   

7.
在对于物质媒介感觉终止的地方,诗才真正开始。诗是心灵的艺术,它摆脱一切物质媒介的束缚,获得深远的情思空间。由于心灵化程度很高,所以诗是云中之光,水中之味,花中之香,女中之态,唯能会心,难以言传。诗是一种无言的沉默。沈德潜《说诗日卒语》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陶渊明《饮酒之五》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刘禹锡《视刀环歌》说:“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周易》说:“言不尽意”,都是切中要害之论。一经说破,语言就会破坏诗,赶走诗。在诗歌写作上,诗人是“肉眼闭而心眼开”;在诗歌表达上,诗人是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相似文献   

8.
趣者,味也。一首诗,乏情寡趣,就会味同嚼蜡,令人生厌,不堪卒读。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叙陈正甫会心集》)。可见,在诗中写出“趣”来,使人体会到“色”、“味”、“光”、“态”等妙处,常常是一篇诗作成功的表现。趣诗是主观的情、意、理、志与客观的景、物、人、事自然结合的产物。从审美角度看,其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 粉碎“四人帮”,带来文艺的春天。近两三年来,我国诗坛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的新景象:十年动乱时期的那以“假大空”为特点“帮”气十足的诗已为“抒真情说真话”的真正的诗所替代;在反右扩大化的政治灾难中被迫搁笔的一批早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就已蜚声诗坛的老、中年诗人在沉寂二十多年之后,又放声歌唱了,青春正茂,一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诗作者正在崛起,其中又有一部分勇于探索的人们,他们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某些表现,写出不少闪耀着奇异光采的诗,尽管某些探索未必  相似文献   

10.
说“诗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提起“诗眼”、“词眼”就会使人想起那些几经锤炼,在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字眼。这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作些考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诗眼”、“词眼”这些概念的出现,并不太早。一般只能追溯到宋、元。如有人曾指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八月,当章明在《诗刊》上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时,他所批评的“朦胧体”是老诗人杜运燮的《秋》和青年女诗人李小雨的《海南情思》,但随即爆发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却把目标一致对准了北岛、舒婷和顾诚等人的作品。唯一的原因是他们太“怪”了。一个字就是一首诗:“网”(北岛《生活》);自行车的铃声可以“悬浮在空间”,地球能够“飞速地倒转”(舒婷《路遇》);彩虹一眨眼变成了一团蛇影,红花一眨眼变成了一片血腥(顾诚《眨眼》)。语言不再是语言,诗也不再象诗。这不啻是一群怪影闯进丁缪司的殿堂!所以,一些评论家要斥责“朦胧诗”情绪灰暗,格调低下,并将其目为“古怪诗”,而另一些评论家却又赞扬它们真诚和富有探索精神,认为是  相似文献   

12.
数十年来,苏位东虽“误入戏途”,却苦心经营,终于成为中国剧坛一颗闪亮的星。作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的他,数十年来是以诗的意境、诗的语言来编剧的。请看《新婚礼葬》,就既是一出戏,又是一篇长长的抒情诗:“大雪纷飞……望群山,素裹银辉。一片片雪花枝条上缀,转瞬间绽开千树梅。”它美得如“一簇簇色彩斑烂的冰花”,美得如“万籁俱寂,偶尔传来几声蟋蟀的弹奏和热烈的蛙鼓”。又如《香罗带》里乌程县令柴久宜的唱词:“有心告老早还乡,思前想后心胆寒。今日为官人孝敬,一朝丢职谁拢边。宦海的诀窍我谙熟,纸扎的灯笼糊着玩。能糊一时是一时,能…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此话说出了读与写的因果关系:“熟读”是条件,“会吟”是结果;意在强调“熟读”,“熟读”之后才“会吟”,其实,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往往被忽略了,即实现条件转化为结果的那个“揣摩”练习;倘若不在“熟读”的过程中,揣摩体会,找出规律,诗还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要想产生“会吟”的结果,不仅“熟读”的条件不可少,揣摩效仿的手段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定要用简炼的诗语对山谷诗的美学特征做出明晰的界定,他的“八节滩头上水船”的譬喻无疑是比较惬当的。比较一下黄山谷、苏东坡的差异,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读苏诗犹如“坐上风帆鼓饱的游船,在浩浩荡荡,气象万千的大江上顺流直下,轻波微涌,清风徐来,两岸景物,迅速地尽收眼底”,“使你感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乐趣”,读黄诗则好象黑夜走进幽深莫测、危峰千尺的峡谷,读进去需要毅力、耐力和探险精神,给人的是征服危峰后的快感。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骏发凌厉、扬帆鼓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唐宋两代作品繁盛、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对后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细读其中优秀之怍,我们便能发现: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极擅长把数字用于诗中的。于是,那些原先给人的感觉是枯燥单调的数字便十分自然地显示了在诗中的独特作用,使作品倍增光彩。那么数字在唐宋诗中的艺术魅力究竟体现在何处呢?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体现在“艺术形象”上,艺术形象总是和直观性、具体性紧密结合的。诗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也往往是运用形象思维从生活本身出发、按生活本身的形式对生活进行认识和反映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古柏行》中是这样描写孔明庙前的那株古柏的:  相似文献   

16.
诗贵含蓄     
诗贵含蓄。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是,含不尽之意,(?)言外”。后面一句就是说的诗贵含蓄。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这些说法都道出了诗的奥妙。陈与义咏牡丹一诗中说: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杰出的诗人,这首诗写于南宋,南宋的半壁山河沦天金人之手,(?)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诗中的数字大多是模糊数字,这些数字对诗歌的意境刻画起了重要作用。唐诗中的模糊数字除了有一般汉语与英语比较得出的一般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的数字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正确理解原文,使译文不但“意似”,而且“形似”,才能“神似”。为了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和达到“传神”的目的,本文提出了“模糊等值”法和音译数词法、音译量词法、保留数字翻译地名法和注释法等异化翻译的方法进行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学史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家自身命运的不幸往往是某种创作飞跃的潜在原因,而作家自身的幸运却常常会葬送他的创作.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自序》)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天未怀李白》)韩愈说“(文章)恒发于羁旅草野”.(《荆潭唱和诗序》)欧阳修认为诗“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刘克庄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诗非达官显人所能为”.(《跋章仲山诗》)安史之乱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的诗歌创作实践就是力证.  相似文献   

19.
三、浓郁隽永的诗情画意 孙犁同志是一个善于创造意境和情调的抒情艺术家,用抒情的笔调来渲染气氛,使人物上身摇曳着一片霞光。善于“从生活的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用这生活的忠实描绘来震撼灵魂。”(《别林斯基选集》P180,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有的同志把孙犁的作品说成是“诗的小说”,或者称之为有一种“诗美”,这是很有道理的。孙犁的一些小说,确实是可以作为叙事诗以致抒情诗看待的。读起来,我们会不知不觉地置身于浓烈的抒情气氛中,使你或击节赞赏,或品味再三,或发出会心的微笑,或鼓起想像的翅膀……。最能代表这种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诗和哲理一至被规为似乎不能相容的对立物,认为哲理会导致诗的抽象和枯燥。在西方,如狄德罗说:哲学思辩导致说教和枯燥的风格.中国传统的观点也多持此论,如严羽认为诗是“吟咏情性”而’不涉理路”的,明朝人则更进一步,认为阐发哲理是散文的专利,与诗无涉:“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更有甚者,则有由此而全盘否定宋诗的,认为”宋失之理趣”近年来,学术界对苏轼的哲理诗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对于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宋诗和苏诗在中国诗史的地位,都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