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 ,从四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就新形势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作了阐述。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 ;改革“两课”教学方式和手段 ;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网络阵地 ;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 ,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 ;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重视和完善学生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2.
注重人文关怀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和新手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在实践上就应着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注重人的心理疏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务劳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女性在家庭中从事的私人关怀活动,大多数女性主义者试图通过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当前职业女性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沉重负担。家务劳动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是将家庭关怀行为以商品化的形式推向市场以获得关怀的经济价值,或者以通过舆论和文化上承认家庭关怀行为的方式以获得关怀的文化价值。但是,承认关怀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措施都没有改变家庭关怀行为的性别属性,也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以生产性劳动为主、以再生产性劳动为辅的工业社会发展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女性主义者们忽视了关怀的政治价值。女性主义关怀伦理通过承认作为一种实践的关怀的政治意义,将给予关怀和接受关怀作为在正义社会中公民基本的义务和权利,这不仅为提升女性地位开拓了新的路径,也为人类对后工业时代正义社会的理解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李萍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49-151,176
信仰作为一种在终极价值取向上牵导着价值创造源泉的精神机制,在现代人类价值选择冲突中,丧失了终极价值目标,出现了自身的危机.消解这种危机,理论上要科学界定好价值目标与价值标准的本质内涵,恢复信仰的终极价值关怀取向,实践中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强化个体责任两个纬度建立消解危机的现实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5.
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终极关怀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理想支柱。这既需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正确认识和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人学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丰富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内涵的内容,为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发挥文化价值和文化根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庆社会科学》2012,(6):122-122
王永前、王永亮撰文指出,重人、唯美、良史是逐层递升的境界,贯通三界畛域,并最终凝炼成传媒责任的三重精神境界。一、重人。对传媒来说,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确定为三个层面。(一)人性层面:对人类价值的追求。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文化关怀;2.情感关怀;3.成长关怀;4.社会关怀。(二)理性层面:对真理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网络软件研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智力活动过程,还内涵有丰富的哲学价值因素。有共性与个性共存、主观能动性与研发条件制约性相统一等哲学价值特征;网络软件研发在目标上、方法上、需求分析上都渗透着哲学价值的意蕴;网络软件研发还应遵循大众哲学文化构件、哲学关怀建构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何书岚 《兰州学刊》2010,(3):176-179
清代诗论是中国古典诗学发展的最后一环,它对古典诗学进行了全面反思。中国文化本来就有重视反思的因素;但清代诗论反思意识的形成,却与清初学术对明代覆亡和阳明心学的深刻反思有直接关系。清代诗论在对古典诗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提出“风雅”是古典诗学的主线,风雅的内涵包括对现实的关怀和诗人性情的真挚、善良;这体现出清代诗论的价值关怀,在清代更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哲学“终极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极关怀”一直是内涵广泛、含义模糊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史上,对其含义的澄明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然而随着当代哲学的生活回归,哲学的“终极关怀”也越来越呈现出其本真的内涵:它是对人类生存命运的总体性、精神性和动态性关怀。  相似文献   

10.
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当下、追求永恒的精神渴望。以善为目标的道德,所展示的价值追求正是对自我本能的超越;道德之善可以无限逼近,却难以最终到达;道德理念内涵着追求"本质"、"始极"的维度。道德所内蕴的终极关怀特性,所显扬的是道德终极的自成目的性,不仅使道德主体因有了终极价值的前提而理直气壮,也使道德主体因体验到一种超越有限和世俗生活的意义,从而在物质利益的冲突中超越出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理念基于人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价值,人文关怀源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潜能及其需要,人们享受人文关怀与创造人文关怀是同一个过程。人文关怀至少可分为六个层次:生命关怀、生存关怀、权利关怀、道德关怀、终极关怀、自然环境关怀。人文关怀思想发源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也饱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维度,马克思主义把人类思想史上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应吸取先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教训,积极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基本精神,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文关怀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的现实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建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本文从当代国人的精神境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的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蕴涵着马克思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执著追求,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充溢着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仁爱情怀。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人文关怀向度昭示出人本精神,是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也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其深刻内涵及精神实质,能为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从理论思辨到科学实践的视界转向,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点;由此建构了人文关怀的全面性、统一性、发展性理论内涵,提供了正确的思维范导;从而体现了价值性与科学性、继承性与批判性、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发展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5.
政治性: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盛勇 《河北学刊》2002,22(2):89-94
“政治性”是鲁迅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的内涵必须放到鲁迅的战斗实践中予以理解。鲁迅思想中的“政治性”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存在 ,但是具有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要想理解鲁迅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关系 ,更须把它们放到一定的“思想场”中进行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 ,以期让它们在深刻的意义上进行更为充分的对话。鲁迅和马克思一样对于人的自由与解放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所以他们在 2 1世纪学者研究视域中的再度融合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在巴赫金语言观照的多元视阈中,话语观作为其超语言学思想的核心要义,表征着鲜活的意识形态性、社会交往性、运动历史性和内在对话性面相,其间凸显出巴赫金的语言研究隐蕴着一种对先贤成就的批判、超越与开拓的认知轨迹,也是巴赫金多元价值论和人文关怀的又一体现,反映了他对人类生活本身的感悟、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17.
戴震的性善论具有经验主义特色,与其义理学中的天道观、主智论与理欲之辩等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是其义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善论包含着鲜明的政治关怀,它通过对人性自然本性为善的论证。为当时平民的正当欲望和权利辩护,进而提出“达情遂欲”的政治主张,这是其性善论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8.
就学理认知路径而言,“和谐”应当是一种以协调与平衡为内涵的“和而不同”价值境界的终极追求,但政治系统实际掌握着和谐社会理论建构及实践进程的话语权。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取得新进步”,首先就要求政治系统拓展与和谐社会内涵相契合的心智图式。追求协调与平衡发展的生态政治观无疑能为更新政治系统的心智图式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但生态政治观的深入思考又应当立足于生态人的前提假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自由观的总体性表现为历史总体性、现实总体性与具体总体性的三重规定。历史总体性规定基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对自由的发展作出批判分析,展现出马克思对相对自由的历史关怀;现实总体性规定要求从生产关系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关系及其自由状况,展现出马克思对集体自由的现实关怀;具体总体性规定要求从人类社会主体出发理解人的自由状况,展现出马克思对主体自由的具体关怀。马克思自由观在中国的当代实践表明:自由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共同体总体进步的发展状态,是个体主体性和群体(人民)主体性的获得与焕发,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努力中彰显出自由价值的巨大“溢出效应”和“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等等 ,既是这一社会发展理念之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典型体现 ,同时也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有关人的问题的提法上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