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打工族来说。想谋求更好的发展,提升自我,换一换沉闷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善经济条件等,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慎重选择,盲目跳槽,只会陷入泥潭, 难以达到“高升”的目的。那么,成功跳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确认你现在是否应该跳槽,是否有能力跳槽。若真想跳槽了,不妨在纸上列出两个表,问问自己:一、跳  相似文献   

2.
密友小王“跳槽”吃了大亏,悔恨不已:本来在原企业工作月薪3000元;哪知跳槽一次,月薪1000余元;再跳一次,月薪不足1000元。我们常常拿他取笑:“你从‘米槽’跳进了‘糠槽’,原来‘吃米’,现在‘吃糠’……” 小王的教训,就错在跳槽前对应聘的企业缺乏了解,“这山望着那山高”,轻信企业在报纸招聘广告上吹嘘的“高薪”谎言,盲目跳槽,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3.
时下,“跳槽”两字恐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如果把招聘和应聘比作“恋爱”的话,那么人才交流部门则是“红娘”了。作为“红娘”都希望“恋爱”双方一见钟情,“跳槽”者如愿以偿。可是,往往却不尽人意。何以好事多磨?招聘者和应聘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位在浦东新区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同志,从“红娘”的角度来说“跳槽”,这些评头论足或许应验了一句老话“旁观者清”,对“跳槽”者和招聘者如何两厢情愿皆大欢喜不无启迪吧! (一) 他年近半百,稳重老练,是位多年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基层领导,有着丰富的经验。说起“跳槽”,他兴奋不已,仿佛立即进入角色。 对于跳槽的背景、根源及其原因,我暂且不论,这里着重谈一下如何跳槽,提高人才交流的成功率。作为“跳槽”者谁不想一举成功,而要马到成  相似文献   

4.
党荣 《人才瞭望》2006,(4):37-38
2004年4月,同方销售经理郝毅及其领导的几名曾是同方销售前三名的大区经理集体跳槽到长城电脑。2005年7月美国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开复突然出走,投奔该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google公司,这件事在中美两国都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还闹上了法庭。表面上看,这只是李开复个人的跳槽行为,但实际上,近来在微软像李开复这样的高级人才跳槽并不是个别现象,仅从微软跳槽到google公司的就有100多人,还有好几十人到了其他公司。  相似文献   

5.
人往高处走,乃人之常情。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的常态,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更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据调查,中国的年轻人几乎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跳槽率水涨船高,因跳槽而引发的纠纷甚至诉讼也日渐增多,这不能不引起跳槽者的注意。跳槽虽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跳槽亦有其”道”。  相似文献   

6.
员工的跳槽,有两种动机:一是对所在企业不满意,被迫跳槽;二是受其他单位更好条件的诱惑,主动跳槽。无论是哪一种动机,可以肯定一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更趋于现实,现在的员工很少选择终身服务的企业,企业也不再是员工颐养天年的靠山。他们的工作动力不完全取决于物质上的优越或职位的高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物质境界。  相似文献   

7.
从著名案例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跳槽Google,到戴尔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跳槽联想公司、万明坚带领TCL旧部20多人“转会”长虹,高管“高价”跳槽成为人力资源论题的焦点。“高价跳槽”风潮般遍及IT、电讯、金融、餐饮旅游等各个行业。鉴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商业秘密保护,我国在制度设计上欲两全其美,期待已提交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草案)》能给予我们一个优化的答案。任何制度的设计和选择都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笔者鉴于“高价跳槽”涉及的多方利益,力图分析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8.
在人才市场日益红火,人才的合理流动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科技人员的“跳槽”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跳槽”决不是毫无规则的,随心所欲的,一句话,“跳槽”也要讲“跳德”。 何谓“跳德”?不妨试举几例说明之。某君欲“跳槽”,在事未如愿之前,便消极怠工,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某君要“跳槽”了,搁下手中“半拉子”的研究课题,屁股一拍,扬长而去了,致使单位的科研项目搁浅,已投入的经费造成损失。某君“跳槽”了,一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22日,就杭州商界名人厉玲经理“跳槽”一事,浙江省人才开发中心与《之江晨报》社联合举办“人才流动研讨会”。高等院校、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大型企业集团负责人以及新闻界代表共40余人,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研讨有关人才流动问题。 厉玲跳槽引起轰动的思考 按一般人的思维,人才的”跳槽”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不是新单位的高薪诱惑,就是与原单位关系搞僵。然而,厉玲的“跳槽”是在她于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功成名就之后,至银泰百货追求做一名职业经理。对此,在研讨会上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 省社科院…  相似文献   

10.
年关左右,是跳槽的“高峰时期”,优秀员工为着薪酬或者发展空间“择木而栖“之日,也是用人单位“苦闷“之时。一医药企业的老总刘某就为员工的跳槽问题“一筹莫展”,用他的话说就是“损失惨重”:一个优秀员工的离职不怕,问题是其他的员工也“蠢蠢欲动”旧员工离去,新员工接不上,一些客户面临着流失:有员工跳槽,公司议论纷纷,流言蜚语多,不少员工出工不出力,绩效大不如以前;随着员工的跳槽,  相似文献   

11.
到人才市场设摊招聘的或是人事主管,或是厂长经理,他们亲自出马物色人才,犹如“伯乐”选“千里马”那样,往往别出心裁,独具慧眼。本文既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的独特见地,也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者的各种要求,对“跳槽”者来说不无裨益。 (一) 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且举止文雅,老练稳重。一看便知道是位老人事干部了。谈起“跳槽”,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毫不夸张地说,“跳槽”两字,几乎成了青年人的“口头禅”。人们开始拥有择业自主权,不必象以往那样“吊在一棵树上”“从一而终”,可以自由“跳槽”了。它确实促进了人才流动,开发了人力资源,受到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普遍欢迎。就拿我们公司来讲,能在人才市场上找到紧缺急需的人才。有位助理工程师原在国营企业工作,该厂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他在工厂只能给工程师们当“配角”,轮到他“当主角”,负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职业经理人跳槽的现状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跳槽问题是当今民营企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职业经理人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的阶层,但近几年来,职业经理人跳槽现象已成了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令民营企业家(主)们十分头疼。因此,研究职业经理人为何跳槽,进而制定相应措施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跳槽行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岁末跳槽,不管是对员工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人才重新洗牌的过程。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一年工作下来,工作的适应与否、待遇的好坏和未来的发展前途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有充足的理由,他自然不会选择辞职。但是,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并不满意,当然会选择跳槽,去寻找一个最终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他所寻找的是一个更能发挥自己才能、更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岗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个不愿意在企业继续干下去的员工走了,企业可以从员工的跳槽中认真分析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  相似文献   

14.
团队跳槽原因、防范及事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队跳槽的定义为:5个或5个以上的企业核心人才(一说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从一家企业同时转职到另一家公司的事件。团队跳槽的对象一般是IT、金融证券、网络技术、营销策划、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人员、拥有强大客户资源的销售人员和高层项目管理人员等。  相似文献   

15.
在时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跳槽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跳槽的过程中,我们得尽量避免负面的影响,不要误认为跳槽就意味着对过去的结束和否定,而要积极处理好新旧职场里的各种关系,提炼出积极有用的东西,带着你的"金子"去跳槽,这对你今后的发展益处多多.  相似文献   

16.
人才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恐怕是国有企业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普遍现象之一。 细细分析,一种是由于专业不对口、无用武之地等原因而“跳槽”出走;还有一种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挫伤了一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等原因而不得不“跳槽”出走。我以为,前者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后者是不应该出现的“人才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反省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所有‘跳槽者’都是冲着外面的高收入而去的"?回答是否定的。据我调查,有相当部分“跳槽者”的离去是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17.
跳槽的风险     
佚名 《人才瞭望》2003,(4):21-21
跳槽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过于频繁地更换单位或者工作,会不利于专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跳槽却是激发职业发展潜力的良好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评判跳槽带来的风险。毕业后五年内:跳槽等于自贬身价在人事部主管眼中,大学毕业后第一个五年中出现的跳槽经历根本不能为自己加分,即使被录用也只能当新手培训;毕业后干满5-6年以后再跳槽,才能被列为初步有经验的人员,可以作为熟手录用,独当一面;毕业后干8-9年的工作可为你加分不少,跳槽后一般经历6个月的考察期就可以升为主管。毕业后…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对工科大学毕业生跳槽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跳槽的原因是难以担当专业技术工作,而其跳槽后的单位的规模、档次和技术水平往往不如前一单位,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企业工程应用严重脱节,由此提出了工科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的员工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  相似文献   

20.
写在卷首     
新春伊始,先向读者、作者朋友们拜个早年,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新年新动作,新春新打算,本期首页有我社社长叶尚志先生的《新年寄语》,请您一读。 眼下,时空轮转,社会繁荣,跳槽也随之盛行。作者王宝发先生通过三个“跳槽”者的自述,折射出他们的心态,叙述了“跳槽”的甘苦,欲知详情,请看《频频跳槽为哪般》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