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调查以正确理解和处理尴尬情绪为目的,通过实验分析了尴尬情绪的启动方式和尴尬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首先对被试的自尊水平进行测试,区分出被试的高低自尊水平,将被试分为四组;再通过心理团体活动模拟真实情景,启动尴尬情绪;最后模拟志愿行为、友好行为、捐赠行为、合作行为等情景,测试被试的亲社会意愿.结果表明,真实社会情景方式对尴尬情绪启动效果明显,同时不同自尊水平的被试尴尬情绪启动差异显著;尴尬情绪启动组较控制组更愿意做出亲社会行为,验证了道德净化效应;同时自尊水平在尴尬情绪体验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消除激励不当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夕 《人才开发》2000,(7):40-41
人们对激励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总是充分肯定的,而对激励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往往缺乏深刻的认识。其实,激励的价值形态有三种:一是正价值,二是零价值,三是负价值。所谓负价值是指激励的结果不仅未激发被激励者的积极性,反而使其滋生了不良心理和行为,如被激励者物质欲望的膨胀、被激励者与其他人员的对立、相关人群的积极性受挫等。如何认识和消除激励的负面效应,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心理安全感是决定人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人的自尊、自信、自强等均要建立在心理安全感之上。然而,理工科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安全感低的问题,给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理工科高校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来源及其结果,并提出了几点应对心理不安全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对幼儿不良行为矫治中,强化疗法是个可行有效的方法之一。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它是建立在操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分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四种形式。使用强化疗法,最终的行为目标就是增加适应性行为;提高期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过剩行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384名高中生学习倦怠情况与其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少基层医院纷纷走上了产权制度改革之路。资源整合:医疗竞争新主题 态度由对抗而转向联合,资源由分散而转向集中,这是部分医疗机构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新态势。一些具有共同地缘性的医院便纷纷形成伙伴关系或干脆组建医疗集团,甚至“引入”了资产重组、借壳发展等一系列企业改革常用的方法。 县乡联合。某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与该县乡镇卫生院之间组建的区域性医疗联台…  相似文献   

7.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激励:组织的润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激励理论中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产业工人,遵循的心理依据是:员工都害怕被解雇,以此作为一切激励制度设计的基础,强调金钱的激励作用。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不一定害怕被解雇,单纯物质激励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古今中外灿若繁呈的名人、伟人中,有不少人有明显的缺陷,盲者、聋者、跛者、瘫痪者大有人在,政治失意者、科场落第者、地位卑贱者、品行失足者,更不乏其人。这些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弥补了自己的缺陷,终于成为被社会所公认的名人。我们把这些人的成才现象称为补偿现象。 具有缺陷的人能够成才,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这可以看作是负强化的作用。“强化”是新兴的行为科学中的一个概念。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或减弱、激发或压抑人们行为的过程叫强化。强化有正负之分。凡是加强、激发人的行为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正强化;反之,则为负强化。表扬、奖励、领导重用、社会承认,这些都属于正强化,对于人才成功无疑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生理缺陷、家庭悲剧、身处逆境、失败、失足、失恋以及随之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雇佣关系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转变.传统的以忠诚为基础的雇佣心理契约逐渐被瓦解.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一种基于可雇佣性(employabilitv)的新型心理契约悄然而生。围绕提升员工可雇佣性来重构心理契约.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成了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是对广大师生服务的,是针对"人"的人文事业,应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馆员积极情感,关注馆员心理健康.本文从馆员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展开论述的,学自尊、倦怠、职业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使高校图书馆能够为广大师生更好的服务应注重馆员心理.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且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善待选择     
我们的生话时常面临着选择,许多选择往往难以让人感到满意。 在生活中,除了亲情让我们无法选择外,友情与爱情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来选择的。当你选择了一份真挚的友情,你便选择了阳光;当你选择了一个知心的爱人,你便选择了幸福。而当你被你所选择的恋人、朋友所背叛时,你便如坠入了人生的黑洞。  相似文献   

14.
认识自己     
世界上什么事最难:答曰:认识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说浑人、糊涂人不认识自己,那没错。可那些聪明人,怕是不能说他们不认识自己吧?然而,我倒觉得,越是聪明的人越不容易认识自己。古人有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确,人若是太聪明了,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懂,这世上没有自己干不了的事。于是便容易得意忘形、自以为是,便什么都敢干,于是乎便会跌跟头,便会摔得鼻青脸肿,甚至会自己毁了自己。不信,你看那些投机钻营、违法乱纪甚至贪赃枉法之人,十有八九聪明之极,很少有傻里巴叽或者先天愚型的。这样的人,能说他认识自己吗?就是那些头脑清醒、循规蹈矩的聪明人,也不见得完全认识自己,有时也难免要干点儿傻事,这也属于是对自己的疏于认识。 从人事心理学的理论角度看,人的行为方式是与其自我认识相一致的,而自我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现象的实在,它与客观的物质实在(实际的自我)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一致性的程度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自我认识的影响,若它与客观的物质实在相差较大,则个体就可能经历自我的不协调。其结果,对主体来说会造成紧张和内在混乱,显示出焦虑不安和认识偏差,就会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排拒顺应不良等行为,甚至形成各种心理疾  相似文献   

15.
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的心理,遇见比赛就害怕,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的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8,(12):71-71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了几个老哥儿们的兵权,送其钱粮,让他们回家养老。但是,兵马还得有人带,于是新皇帝提拔了一批原来的中下层军官。最重要的岗位——殿前都虞侯一职.先由张琼顶替。张琼救过赵匡胤的命,不识字,性耿直。但两年之后便被皇帝赐死。留下的空位,由杨信来顶替。杨信既没有老师们的赫赫战功,也没救过皇帝的命,这个活儿.真是没法干。  相似文献   

17.
本杰明·富兰克林,被认为是“清教精神”的完美代表。在其自传中,他列举了自己的13个美德,其中第一个便是节制。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的召开及其成果,便是例证。大陆会议上,约翰·亚当斯急坏了,因为他的独立议案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提出来,一开口便遭到反对,甚至被全体代表一致要求闭嘴。亚当斯摔门而去,找到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悠悠地说了一句话:“得另找人提出独立议案。”这彰照出富兰克林身上一个政治家最优秀的品质一妥协。  相似文献   

18.
刘晋  黄波  王颖  李曼毅 《人才瞭望》2017,(16):168-169
随着积极心理学者对可能自我的深入探究,未来工作自我被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提出.该领域探究主要集中于未来工作自我的概念、动机来源、维度、测量以及前因和结果变量几方面.笔者在前因变量的梳理中发现自尊和主动性人格能预测未来工作自我.同时,未来工作自我与许多结果变量具有密切联系,包括使命感、主动性生涯行为.最后笔者指出未来的探究应着重于未来工作自我的内涵界定、强化跨层次探究,以及中国情景下的未来工作自我探究.  相似文献   

19.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集体护理[1]。患病及住院不仅给小儿的身体带来痛苦,而且极易使其身心受到影响,同时对小儿及其家庭也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按心理应激理论,患儿亲属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2]。本文以住院患儿亲属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并针对心理症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达到以人为本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激励的类型按源泉分有内激励,如来自工作、任务本身压力的激励;有外激励,往往产生于工作之后,来之工作以外的奖励。 按性质分,有正激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的肯定,起到继续强化该行为的激励作用;有负激励,是对人的行为的否定、抑制,从而起到改变其行为方向的激励作用。 按内容分,有精神激励,针对人的进取心理需求而言;有物质激励,针对人的生理需求而言;有信息需求;针对人的获取信息需求而言。 按差异分,有普遍激励,即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根据人的共同需求的共性激励;有个别激励,即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根据不同人需求的特殊性激励。 按效益分,有短效、长效时间性激励之别。一般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