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有位老总说,跟随他多年的下属工厂的厂长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按市场行情,他提供给这位厂长的年薪是绝对有竞争力的。那么,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就在于:你最近的一次与他非工作性交谈距现在有多久了?除了优厚的薪酬之外你还给他提供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认识刘震云可以说是10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刚从大学毕业只身一人到北京工作。出于热心,我的一位姑表从南方来信给我开了一份清单,全是他那些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的联系地址。其中就有刘震云。信中还特意说,刘震云是写小说的,已小有成绩。我的这位姑表让我必要时跟他的那些同学联系,因为我在新闻单位、他并列的那些同学也都在新闻单位,都是同行,总会有打交道的时候。我当然很感激姑表的古肠热心,也乐于与他的那些同学建立联系。但我与刘震云的认识,却不是因为工作上的交道,而是完全出于对,1、说的喜好。大约是1985年初,我偶然…  相似文献   

3.
某单位不久前花大力气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位博士,但是时隔不久,这位博士就跳槽到了上海。这位博士在谈到他跳槽的原因时,深有感触地说,在那里“待遇”并不错,但条条框框较多,机制不活,干扰牵制太多,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太好。在“待遇”和“环境”之间,我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而选择能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两个地方,我先后遇到两个熟人,都向我打听对方近况。这两位熟人早年都在我单位工作,后来双双跳槽。  相似文献   

5.
美元和苹果     
公司已经有三四年没有涨工资了,一些“老人”因此纷纷跳槽,于是老总不得不经常趁午休时间来和我们闲聊,做思想工作。“其实你们的工资已经涨了,只是你们自己没有感觉到。”一天,老总语出惊人。我们个个一脸惊诧,我们每个月拿到的钱可是一分没多,莫非是财务科贪污了?“我们公司是做外贸产品的,你们应该知道,这  相似文献   

6.
跳槽的风险     
佚名 《人才瞭望》2003,(4):21-21
跳槽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过于频繁地更换单位或者工作,会不利于专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跳槽却是激发职业发展潜力的良好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评判跳槽带来的风险。毕业后五年内:跳槽等于自贬身价在人事部主管眼中,大学毕业后第一个五年中出现的跳槽经历根本不能为自己加分,即使被录用也只能当新手培训;毕业后干满5-6年以后再跳槽,才能被列为初步有经验的人员,可以作为熟手录用,独当一面;毕业后干8-9年的工作可为你加分不少,跳槽后一般经历6个月的考察期就可以升为主管。毕业后…  相似文献   

7.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平均18个月就会换一份工作。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至少是那些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的人——也同样会频繁的更换工作,尽管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更换的频率要慢一些。所以,如果你认为跳槽是不好的,你要改变一下你的想法了。跳槽者不是半途而废的人。事实上,他们会成为很好的同事和很好的员工,而且我相信他们都很满意他们的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8.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同学老谢。老谢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公司开得很大。老谢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进了父亲的公司。老父年事已高,渐渐放权,于是老谢年纪轻轻,就当了老总。席间,秘书向他汇报,有个美国人上门联系代理  相似文献   

9.
"我一个非洲的同学,他在中国出生长大,毕业后申请工作签证,但是他要回自己的国家待一个月,满30天才能拿到……"贝壳在谈起同学的经历时有些哭笑不得,她不理解这位从小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同学为什么非要回到非洲一个月才行.然而在中国办理工作签证有明确规定:"携带就业许可和工作邀请函出境,到境外中国使领馆取得1个月工作签证,回到中国."诸如此类一系列的问题,让渴望留在中国继续自己人生的留学生们有苦难言.  相似文献   

10.
记得那还是在十多年前,表弟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表弟他们刚初中毕业,就被一锅端地下放到了农村插队。陆续返城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一天,他的同学遇到了一位中学校长,闲聊中得知该校现缺一名老师,“如果英语好的话,可以考虑去给代课……”这位同学知道自己在初中时只学过一年的俄语,  相似文献   

11.
换牌子     
说实话,我虽然收入状况还可以,但我在抽烟这方面还真没什么要求,经常抽一种两块多钱的香烟。这天,我到单位楼下买烟,结果烟店没有我那种牌子的了,我只好买了包红塔山,因为它的味道和我经常抽的牌子差不多,柔柔的,不烈性。中午吃完饭,我给了老总一支。老总笑笑:“怎么?是不是提醒我该给你加工资了?”给办公室主任一支,主任笑笑:“你朋友进咱单位的事情还要再考虑一下,别着急!”给老总秘书一支,秘书笑笑:“说吧,想让我在老总面前美言什么?”给同事王一支,王笑笑:“说,找我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人才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恐怕是国有企业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普遍现象之一。 细细分析,一种是由于专业不对口、无用武之地等原因而“跳槽”出走;还有一种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挫伤了一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等原因而不得不“跳槽”出走。我以为,前者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后者是不应该出现的“人才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反省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所有‘跳槽者’都是冲着外面的高收入而去的"?回答是否定的。据我调查,有相当部分“跳槽者”的离去是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13.
专家答疑     
《人才瞭望》2013,(3):46-47
1问:我在之前的单位工作了两年,今年年初"跳槽"到现在的单位,最近我向单位提出申请年休假,单位不同意,理由是单位《员工手册》中规定入职满12个月的,才享受带薪年休假。请问单位这样做合法吗?答:单位这种内部规章制度规定并不符合法律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三条也明确,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  相似文献   

14.
年关左右,是跳槽的“高峰时期”,优秀员工为着薪酬或者发展空间“择木而栖“之日,也是用人单位“苦闷“之时。一医药企业的老总刘某就为员工的跳槽问题“一筹莫展”,用他的话说就是“损失惨重”:一个优秀员工的离职不怕,问题是其他的员工也“蠢蠢欲动”旧员工离去,新员工接不上,一些客户面临着流失:有员工跳槽,公司议论纷纷,流言蜚语多,不少员工出工不出力,绩效大不如以前;随着员工的跳槽,  相似文献   

15.
时下,“跳槽”两字恐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如果把招聘和应聘比作“恋爱”的话,那么人才交流部门则是“红娘”了。作为“红娘”都希望“恋爱”双方一见钟情,“跳槽”者如愿以偿。可是,往往却不尽人意。何以好事多磨?招聘者和应聘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位在浦东新区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同志,从“红娘”的角度来说“跳槽”,这些评头论足或许应验了一句老话“旁观者清”,对“跳槽”者和招聘者如何两厢情愿皆大欢喜不无启迪吧! (一) 他年近半百,稳重老练,是位多年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基层领导,有着丰富的经验。说起“跳槽”,他兴奋不已,仿佛立即进入角色。 对于跳槽的背景、根源及其原因,我暂且不论,这里着重谈一下如何跳槽,提高人才交流的成功率。作为“跳槽”者谁不想一举成功,而要马到成  相似文献   

16.
阿伟比我大五岁,在我们公司工作已有八年,是老总名副其实的得力助手。我最羡慕的是,他享有特权——不用打卡,不用坐班。即便这样,他月收入也会在两万元左右。而且在不少场合老总都说过,只要他的公司还在,阿伟就永远是公司的员工!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对工科大学毕业生跳槽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跳槽的原因是难以担当专业技术工作,而其跳槽后的单位的规模、档次和技术水平往往不如前一单位,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企业工程应用严重脱节,由此提出了工科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有位年轻朋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机关工作。在机关没一年,他感到机关工作太死板太机械,就“跳槽”到一国营厂。在厂没一年,赶上社会上经商办公司热,他又离开厂子自行创办公司。公司办起来不长时间,就因连连亏损而不得不关门。前不久,又回到机关工作的他,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他不无感慨地告诉我:当初年轻气盛志高,但又缺乏经验,遇事欠思量,动辄“跳槽”,结果跳来跳去反跳回原处,真是自己苦了自己! 他的经历和体会耐人寻味,催人深思。固然,改革开放的大潮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能、大干一番事业的良好机遇。尤其是随着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更为人们自由抉择职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单位选择员工,员工选择单位,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这是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用工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然而.这种选择(特别是员工对单位的选择)应该是慎重而认真的。慎重并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思想保守。慎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尤其对年轻人而言。这种慎重不仅是对所在单位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相似文献   

19.
勇者物语     
我有个大学同学,女生,长相很像美国电视节目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嗯,奥普拉长什么样自己去搜索。这位整个大学生涯都是特别普通的女生,在大四那年,忽然有人看见她跟我们的英语老师手牵手在逛街。补充一下,那老师挺矮,男女身高居然刚好相等。闲言碎语小道八卦传出,还据说系里找男老师谈话施压。多年后,我在回家路上遇到英语老师,问他近况。他笑容满面说自己还在任教,那女生一毕业他们就结婚了,买房了生娃了。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每年的4月是乔迁的季节。今年,我一位高中同学也迎来了“乔迁之喜”。上周六晚上,我应邀前往他的新居参加了一场家庭派对。 这位同学在一家外资证券公司工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豪,他的新居自然气派非凡——地处东京顶级住宅区之一的“白金台”,面积200平方米,售价高达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50万元)。豪宅位于一幢十四层高级公寓的顶层,视野非常开阔——向东可以看到东京天空树,向南可以看到东京塔,向西可以看到富士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