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闻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在汨罗江畔召开,甚为欣喜。屈赋及其精神,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年,渗透深广;因此,弘扬民族文化,我们首先就应研究屈原及其作品。此其一也。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立足世界,而屈原又早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因此,楚辞研究,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屈子在中国,楚辞学在世界。此其二也。就如此意义观之,湖南省组织  相似文献   

2.
方铭  章映 《云梦学刊》2007,28(1):50-54,138
在2005年的古代文学研究中,屈原及楚辞研究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发表了有关屈原及楚辞学的论文百余篇,出版了专著十余种,涉及到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各个方面。楚辞与楚文化及楚辞的编辑及其文体特征研究、屈原作品及屈原的精神价值研究、宋玉研究、楚辞传播研究等,是2005年楚辞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宋代以前,人们对《渔父》的著作权从未提出过怀疑。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然明代张京元(《删注楚辞》)以后的注家却有人开始对其著作权问题提出怀疑。他们认为《渔父》非屈原所作,或为宋玉、景差等楚人所为,或为汉人伪作(如清代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及胡适《读楚辞》和陆侃如等)。马茂元先生主编的《楚辞注释》亦认为“本篇是楚人悼念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4.
关于屈原的卒年,以前学者们纯粹从《哀郢》一诗反映的历史来推断,由于各家对《哀郢》前半部分反映的事件及诗的作时看法不一,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有以下九种说法:1、顷襄王十年(前289),黄文焕《楚辞听直》主之;2、顷襄王十一年(前288),林云铭《楚辞灯》、刘永济《屈赋·通笺·叙论》主之;3、顷襄王十三、四年,或十五、六年(前286——283年),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之;4、顷襄王十六年(前283),姜亮夫《屈原事迹续考》(《楚辞学论文集》)主之;5、顷襄王三年(前296)、林庚《屈原生卒年考》(《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主之;6、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郭沫若《屈原研究》,孙作云《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处置屈原问题》、陈子展《屈原传评注》(《楚辞直解》)主之;  相似文献   

5.
<正> 《悲回风》是屈原《九章》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但关于这篇作品,自南末以来就有某些楚辞研究者认为它是伪作或可疑之作。不少楚辞选本就是因为此篇作者有异议而不选它。因此,弄清《悲回风》的作者问题,是楚辞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南宋魏了翁在《鹤山渠阳经外杂抄》卷二中说:“子胥挟吴败楚,几墟其国。三闾同姓  相似文献   

6.
楚辞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现象.楚辞是以屈原及其作品为主体的,所以,研究楚辞,必须首先研究屈原.郭沫若说过:“它的时代的确是群星丽天的时代,而他在这个时代中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屈原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楚辞》中的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这四篇汉人作品是纯粹的对屈骚的模拟之作,内容空洞,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本文通过对汉人这四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写作体例等问题的考察分析,认为此四篇作品并非传统理解的是对屈骚的单纯模拟之作,而是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解读之作,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的文学性评传。它们是汉代极值得重视的评论楚辞的文献资料,在楚辞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创造了“骚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在我国近代以前,并没有人怀疑过。只是到了近代,廖季平在他的《楚辞新解》里才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人”的怪论。1922年,胡适在其《读<楚辞>》一文里,也对屈原的存在提出怀疑。尤其是三十年代何天行的《楚辞新考》,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的否定。由于受中国屈原“否定论”的影响,国外的屈原研究者,特别是日本的少数学者,相继对屈原及其作品也提出种种怀疑和否定。近年来日本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辨》,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对屈原其人及其作品,都作了彻底的否定。他声称:“屈原是一躯过去中国文学史上的偶像,……但是为了科学的现代化,我们毫不要什么偶像。” (《屈原问题考辨·后记》)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颇有咄咄逼人之势。从国内外屈原“否定论”的文章来看,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很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客观存在,是无须重新研究的。需要研究的是,新老屈原“否定论”者为什么会得出许多奇奇怪怪的结论。我认为,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必须从研究方法论入手,研究新老屈原“否定论”的研究方法,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以,本文拟从以偏概全、主  相似文献   

9.
陈桐生 《学术研究》2012,(2):129-136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王逸《楚辞章句》确认了屈原作品的具体篇目,由此奠定了中国楚辞学的基本格局.根据战国时期的著述署名习俗,结合近几十年出土文献来看,战国楚辞的发生发展是多元的,汉人确认的屈原二十五篇作品应该是战国南楚辞赋的合集,它像战国子书一样,署名权属于南楚诗坛盟主屈原.如果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现存战国楚辞作品可以分为骚体、天问体、招魂体、散文赋、楚歌五种体式,每一种体式都各有自己的源流.恢复战国楚辞多元发展的原貌,将某些作品与屈原进行剥离,有助于建立楚辞研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对屈原为何而作《天问》,历代都有争论。《天问》是屈原的一篇重要作品,是研究屈原思想的重要史料。因而,弄清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一、关于《天问》的主题要辩明屈原为何作《天问》,须先辩明《天问》的主题。王逸首先提出“舒愤说”。他说《天问》是屈原放逐后,看见楚国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辞章句·天问叙》)。王逸是东汉人,他的《楚辞章句》是较早的  相似文献   

11.
方铭  牟颖  余霞 《云梦学刊》2011,32(3):49-62
一、2008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2008年,发表有与屈原及楚辞的相关论文250余篇,出版各类与屈原及楚辞学相关的著作20余部,现将此年度的楚辞学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支伟成撰《楚辞之研究》的原因,是出于对屈原文学天赋和品格的赞美,以及被作品中屈原的思想和遭遇所深深打动。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把近现代文学理念与传统训诂方式相结合。他在"以近代人的眼光探讨楚辞的文学意义"方面,虽受梁启超《屈原研究》的影响颇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新拓展;他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注释方法,但摈弃了繁琐而选择了简明。尽管《楚辞之研究》也存在不足,但它毕竟是新时代理念与旧传统方法孕育出的混血儿,在近现代楚辞学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方铭  张鹤 《云梦学刊》2020,(1):20-32
2017年屈原及楚辞研究创获颇丰,成果显著。统计本年度出版和发表的论著、论文可知,研究范围大致包括:屈原研究、楚辞作品研究、楚辞学史研究、宋玉研究四个部分。研究成果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方法新与角度新;二是重视出土文献。  相似文献   

14.
支伟成撰《楚辞之研究》的原因,是出于时屈原文学天赋和品格的赞美,以及被作品中屈原的思想和遭遇所深深打动.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把近现代文学理念与传统训诂方式相结合.他在"以近代人的眼光探讨楚辞的文学意义"方面,虽受梁启超《屈原研究》的影响颇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新拓展;他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注释方法,但摈弃了繁琐而选择了简明.尽管《楚辞之研究》也存在不足,但它毕竟是新时代理念与旧传统方法孕育出的混血儿,在近现代楚辞学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 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王逸是从《九歌》与沅湘巫歌间的密切关系来考察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的,所以得出了《九歌》为屈原所作,作于  相似文献   

16.
试解《招魂》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作者的考辨在《楚辞》里,《招魂》是一个难解的谜。首先,《招魂》的作者即有屈原或者宋玉两说。太史公说是屈原(《史记·屈原列传赞》):王逸说是宋玉(《楚辞章句》)。后人或屈或宋,争讼近两千年,尚难遽定。其次,《招魂》系招谁人的魂和生招、死招等问题,说法不一。或云屈原招陷秦的楚怀王之生魂(如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或云系屈原自招生魂(黄文焕《楚辞听直》林云铭《楚辞灯》)。或言宋玉为屈原招致生魂(王逸等);或说宋玉为某一楚王招魂(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卷一);或谓宋玉“模拟巫覡所唱的歌词”而作不一定有招魂的具体对象(陆侃如、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在昆明举行。近两百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针对"屈原及楚辞作家作品""楚辞与中国文化"等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侧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罗建新 《云梦学刊》2008,29(1):54-56
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楚辞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屈原学会主办的"2007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于2007年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已故楚辞名家姜亮夫、汤炳正、林庚、褚斌杰、郭在贻诸先生的卓著贡献进行了探讨,表达了后学的追愐与景仰之情.代表们还就屈宋及其作品、楚辞与文化文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以下问题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13-16日.中国屈原学会十周年纪念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江陵召开。1985年端午节,中国屈原学会在江陵成立,转眼之间已是十个年头‘因此.检阅十年来楚辞研究的成果.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探讨楚辞学未来的走向.使这门传统学科结出更多的学术成果,具有特殊的意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由于今年又是湖北省屈原学会成立整整十周年纪念,所以在全国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在江陵也召开了湖北省屈原学会十周年纪念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在举行了一天的省会后,即全部转入全国屈学会议的活动。提交大…  相似文献   

20.
方铭  牟颖 《云梦学刊》2007,28(6):31-37
2006年屈原及楚辞研究依然保持其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不仅数量有增无减,而且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更加宽广。主要表现在屈原传记资料研究、楚辞文体的渊源及文体特征研究、《离骚》研究、《九歌》等楚辞作品研究、楚辞研究的方法论及楚辞学科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