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语音合成中多音字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大举  罗大伯 《中文信息》1991,(1):33-36,39
  相似文献   

2.
从国故整理看胡适的文化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国故整理涉及文史哲等各方面 ,为中国现代学术开创了全新的整体范式。尤其在儒学研究中 ,他不仅对孔子、孔教与经学做了理性的检视 ,还对传统哲学的人文批判精神做了有意义的挖掘 ,从中可见其传统意识。但考据癖及对方法论的偏重限制了他的文化整合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孙立峰 《学术论坛》2012,35(1):219-222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德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对汉语教师素质的实际需求,并对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加强汉语本体知识的教学,加强外语能力、海外社交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特别是加强针对派往国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便使我们培养的汉语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海外的汉语教学工作,也能够更好地开展和拓展汉语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汉语史看语言发展的内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语言学界正热烈地展开关于语言发展的内部问题的讨论,讨论的关键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一)语言是什么?即什么是语言内部的组成部分?(二)什么是语言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发展的内因?由于大家对于语言内部的组成部分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于语言发展的内因的看法也就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这两点联结起来实际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语批评的理念与方法,肇始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文化.其中一个显要特点便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来从事文化批评,而文学批评从属于这种思想对话.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中国学的迅猛发展,刺激和影响了中国整理国故运动的发生和开展.胡适在整理国故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上受到日本中国学家桑原骘藏的直接影响.胡适以<水浒传>考证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研究,得到了日本中国学家青木正儿提供的材料帮助,<水浒传>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日本中国学家狩野直喜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实验主义是胡适一生的标识。当胡适以此为参照整理国故时,实验主义的进化论与功利主义精神在成就传统历史主义的近代化时,却又在与后者的遭遇中被进一步消解,它使胡适的国故整理虽以西学为参造,却又更多的融合中西;虽以实用性为价值观,却又使其在跨文化传播的变异中,更多的折射出历史主义的求真、求是的真理意向。  相似文献   

8.
实验主义是胡适一生的标识.当胡适以此为参照整理国故时,实验主义的进化论与功利主义精神在成就传统历史主义的近代化时,却又在与后者的遭遇中被进一步消解,它使胡适的国故整理虽以西学为参造,却又更多的融合中西;虽以实用性为价值观,却又使其在跨文化传播的变异中,更多的折射出历史主义的求真、求是的真理意向.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对死亡的解释可谓多矣,但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却能在众多的死亡哲学中独树一帜,原因就在于海德格尔是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领会死亡的.存在论上的死亡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此在从存在之日起就开始承担起来的存在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此在的生存既可以说是"去存在",也可以说是"去死",但是"去死"并不意味着去实现死这种可能性,而是在对死的领会中,领会此在自身,进而让死亡之光亮烛照生存之道路.  相似文献   

10.
40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文字改革工作,大大降低了学习和书写的困难,在儿童教育、普及教育方面效果赫然在目,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继续坚持推行简化字的同时,对40年来使用简化字的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的改革及将来“书同文”时参考。就《通讯用汉字字符集(基本集)及其交换码国家标准》收汉字6763个而言,第一级汉字3755个,经笔者逐一考查,容易写错的字有1600多个(参见拙书《正字指南·常用汉字易错字表》)。对这些易错字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其中小部分易错字是当初简化整理科学性不足而埋下的隐患造成的。现在把笔者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怎样分析汉语里的句子,是当前“教学语法”讨论中颇有争论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析句方法是将句子分析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六大成分。例如下边的句子分析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2.
语法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结构系统。在这个结构系统中,有两种互相对立的结构:一是词法结构,一是句法结构。词法结构是指词素和词素借助于字序、词缀、迭音等手段组织起来的最小造句单位——词;句法结构是指实词和实词借助于词序、虚词等手段组织起来的大于词的造句单位——词组。句子是词或词组加上说明语调构成的独立的表达思想的语法单位,舍弃语调,只就造句材料来说,少数由一个词构成的句子,属于词法结构,加上语调才进入句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的发展除受内部机制的制约外,也离不开社会的影响。汉语无论是在语音,还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表现语气的句调各方言相似,中外各语言也基本一致,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古今汉语句调也应基本相同.语气词是与句调共同来表达语气的,其字调受句调控制.上古汉语中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与语气词的字调有比较整齐的对应,陈述句用上声字,一般疑问句用平声字,这应为上古字调的反映.上古平声和上声有音高的区别,平声是升调或高调,上声是降调或低调.语气词中没有入声和去声字,入声的缺位是由于塞音尾不利于顺畅表达语气.上古上声大量作语气词则说明其没有塞音尾,上古语气词主要是阴声韵(少数几个为阳声韵)也说明上古阴声韵没有塞音尾;去声问题比较复杂,其性质待考.上古语气词主要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的是该时期的声调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汉语比拟式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梳理了它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作者认为,在考察历史语言现象时,有时须跳出历史比较法的框框,从语言渗透、语言融合的角度去把握。元明时期的比拟式正应如此解释。金元时期出现了与先秦唐宋完全不同的新的句式和语法功能,这种句式不是汉语原有句式的继承和发展,而是受阿尔泰语(主要是蒙古语)语法影响而产生的。它经过了从模仿照搬到逐步调整、改造,从而纳入汉语语法体系的过程,是在特定历史社会条件下语言接触、渗透和融合的产物。而现代汉语的比拟式则充分地体现了语言渗透和融合的结果:上述两种比拟式的形式融为一体,两种语法功能也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由语言来传承和记录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汉民族的婚姻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文化现象有一部分记录在汉语方言特殊称谓词语中。文章主要讨论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看汉语方言特殊称谓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讨论:婚姻制度与特殊称谓;民俗文化与特殊称谓;传统观念与特殊称谓。  相似文献   

17.
陶红梅 《江淮论坛》2011,(1):188-191
语言包容性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必需具备的特性。本文从音译法、意译法、音意结合法和中式英语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指出英语之所以成为现代世界强势语言,是因为其所具有的较强包容性。  相似文献   

18.
郑樵的文献整理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毕生从事文献的收集整理,著作繁富,对图书文献的搜求、编排著录、著录人选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性见解;关于金石图谱文献也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9.
一、何谓语法的宏观研究1989年,笔者曾在《汉语学习》上撰文呼吁加强对汉语的宏观研究,并提出了亟待引起重视的五个宏观课题.本文将围绕汉语特有词类这一课题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宏观研究的有关问题.宏观研究跟微观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宏观研究需要展开一些更大课题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必须有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微观研究成果作基础.而微观研究也应该逐步建立起宏观的立足点,以突破课题本身的局限,使微观成为宏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提倡的宏观研究,更主要的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汉语词汇看基本范畴词汇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范畴词汇词形最简单,而在现代汉语中更是很多都是单音节词,因而也就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即使是双音节词,其潜在的构词能力也是不容否认的.因为基本范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层面,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多地依赖于基本范畴词汇.交际中更多情况下使用的都是基本范畴词汇,只有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使用非基本范畴词汇.基本范畴词汇最简洁,最容易理解、最常用,也就最容易解释说明非基本范畴词汇,词典中也就最容易充当释义用词.基本范畴词汇在组合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与其搭配的词语是比较自由的.与非基本范畴词汇不同,基本范畴词汇多可以自由地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