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价值分配和消费资料分配的一个基本规律,它是由生产要素归属不同所有者的必然结果.但决定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是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他权利如在既定制度下的劳动力所有权、市场垄断权力、政治集团势力等都是分配形式的影响变量,但都不是影响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实践中需要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2.
徐丽红 《兰州学刊》2013,(6):202-204
公民社会权利是指公民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从社会获得基本生活条件的权利,而且当基本生活条件不具备时有权要求国家予以提供。由于民主的制度缺陷,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国家公权力制约不足使公民难以平等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且无法得到国家权力的有效保障。因此,切实推进民主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权力监督制度才能切实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对民主制度的推进,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权力监督的强化都将成为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社会权利实现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军 《中州学刊》2008,19(2):125-128
我国的公共健康实践可以从法律、制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伦理反思.在法律层面,需要平衡个人的权利与政府的权力,使法律尽量避免对公民权利造成压制或侵犯;在制度层面,需要公正地分配公共健康资源,因为公正的公共健康分配制度往往可以避免或有效控制公共健康危机;而在文化层面则需要着力培育社群观念,因为最佳的公共健康状态往往是在良善的社群组织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权力结构是从资源到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基本作用因素,社会主体的资源配置偏好和社会制度的赋存状态共同决定了经济博弈过程中各主体间的权力结构。由生产性分配权力、非生产性分配权力和权力倾向性系数构成的权力函数证明,非生产性分配权力对等是实现参与人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从长期分配过程看,倾向性系数决定社会主体对收入差距的容忍程度,一旦差距超出可容忍范围,资源短缺方便可能采取极端分配方式,继而造成产出效率损失和社会秩序失控。因此,制度的顶层设计应在保证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生产性分配权重调动更多社会主体通过生产投入提高个人收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进而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紧迫性.收入分配不公在于缺少把"蛋糕"分好的合理的分配机制: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导致分配不公问题的根源;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分配不公难以发挥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着力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解决机会不平等的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充分发挥再分配在体制转型阶段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作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对公权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视野下,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具有政治性质的经济问题,这一问题正在成为影响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外,还同社会转型期间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权利制度供给不充分等密切相关.合理分配权力、规范权力运行、保障权利的充分供给是解决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7.
邓纲 《社会科学研究》2008,29(2):98-102
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传统分析大多选择经济学的视角,通过此类措施对社会福利以及个人效用的影响评判其合理性.本文另辟蹊径,从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角度采取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法律诠释,就国家权力通过非关税壁垒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可能引起的对个人权利的侵犯,指出国家掌握的社会财富分配权的滥用以及对个人权利保护位序的错乱是非关税壁垒缺乏正当性的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应尽量少实施涉及个人积极权利和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中产生显著财富转移效应的非关税壁垒;对涉及个人消极权利的非关税措施,则应在承认目标合理性的基础上,遵循合理的公共决策规则来确定,并重点防范实施中国家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制度之法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权力及其关系是行政许可制度产生的逻辑起点,也是行政许可制度的法理基础.权利--社会个体利益的法律存在形式和权力--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存在形式的特性决定了行政许可是权力介入权利实施干预的一种制度,而权力对权利的干预并非无制约的任性,必须受行政许可法律规范之约束.行政许可制度的诸内容都可以从权利、权力及其关系中找寻到相应的法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人力资本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 收入分配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新的生产过程继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制度的保存和有效地运行。而人们的收入分配关系是通过各种制度进行规范的,产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一个主要因素。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及其产权将处于产权结构中的主导和基础地位,收入分配制度也随之将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是衡量和评判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当前最大的不公正是机会的不平等.只有把社会公正作为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体系的法制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机会公平;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才能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六个原则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收入差距是世界各国政府都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宏观性问题,而差距问题争议的焦点在如何看待和合理解决平等问题.本文以平等为主线,对政府调节国民收入的六大原则性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苑小丰 《兰州学刊》2010,(9):44-47,166
在目前外部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政策举措。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比较了居民消费、投资、进出口三者之间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使用1953-2008年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平衡收入差距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居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变迁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我国城市居民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城市居民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叛逆与皈依交织在一起,虽然现代化进程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基本的传统伦理道德仍然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伦理基础。此外,还对城市居民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行了因素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当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持肯定性或否定性看法时,他们对其他类似的社会现象也有可能持相同的看法;当他们认同某一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时,他们对其他类似的道德价值观念也有可能持相同的态度。更进一步地说,当被访者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较高时,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程度也较高;当他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较低时,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常德市人居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常德市属中等城市,其最大特点是强极化性。近15年来,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不断聚集,城市规模急剧膨胀。1988年,常德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2 2 5 0km2 ,非农人口2 3 37万人。到2 0 0 2年,建成区面积达6 1 34km2 ,非农人口达4 3 70万人,分别增长了2 73倍和1 87倍。从人居环境的角度看,作为中等城市的常德市尚未出现大都市所特有的“大城市病”,也不存在小城镇所独有的城乡过渡性。根据中等城市的特点,并参考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1] [2 ] [3 ] [4] [5] ,我们选取了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  相似文献   

15.
王培先 《学术研究》2001,18(1):37-38
我国居民收入的三大差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而土地所有权不能在经济上有效实现和地租分配的不合理,应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土地所有权出发,分三个层面对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居民这个市场主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从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相比较、市场主体的历史形态与现实特征相比较、发达国家的居民主体作用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主体作用相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居民这个市场主体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阐述了居民与企业、政府之间的本质联系,勾勒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三大市场主体相互结合又相互约束的基本运行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秩序和本质具有莫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从居民收入角度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以后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我们党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一、增加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实质  小康社会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在 1984年 3月提出的 ,是针对 2 0世纪 80年代我国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一个低标准的目标 ,即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80 0美元。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国先后制定了《全国人…  相似文献   

18.
截止 2 0 0 3年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首次突破 1 0万亿元 ,出现储蓄超常增长现象 ,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了储蓄超常增长现象的主要特点 ,指出了储蓄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 ,透视了储蓄超常增长带来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常驻使节尚未产生的古代世界,和亲女作为某种替代性的常驻使节在一定情况下弥补了这一不足.和亲女之具有常驻使节作用,体现于其具有持节出使之身份和庞大的陪同使团,她们通过常驻于和亲国之日常活动了解和掌握该国的国情和动态,为朝廷决策提供情报和建议,乃至直接参与谈判、斡旋等使命;她们还发挥女性之特点和优势,通过繁衍后嗣,将和亲效应从时间上延伸,空间上扩展.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市民化身份转换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相伴而生的是失地农民问题,特别是失地农民在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制度性认同模糊、乡土情结浓厚、文化适应滞后、社会保障缺失、就业空间狭窄等因素的影响,身份转换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只有真正落实失地农民的城市身份,为失地农民提供制度保障,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失地农民实现身份转换的心理适应,积极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