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樟柯的《世界》终于与我国内地观众见面了。自从1995年拍摄《小山回家》获得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以来,贾樟柯先后拍摄了《嘟嘟》(1996年)、《小武》(1997年)、《站台》(2000年)、《公共场所》(2001年,31分钟纪录片)、《任逍遥》(2002年)、《世界》(2004年)等影片,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的重要艺术奖项。然而直到如今,他的影片才第一次获得在内地公映的机会。从“地下”到“地上”,虽然今后的路途也许会更艰辛,但对中国第六代电影人来说,应该是个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析学说是由二十世纪杰出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梦的解析》是他以"梦"为立足点来探讨心理学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也是精神分析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以《梦的解析》为基础,分析电影《催眠大师》中主人公的梦境,探究影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内心所存在的种种扭曲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年轻时喜欢读巴金的长篇《家》、《春》、《秋》,老了则读巴金的《真言集》,百读不厌。他是我反省自己灵魂的大百科书。与此同时,小时候我最喜欢读闻一多的诗,如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红烛》、《死水》、《洗衣歌》、《七子之歌》;老了,就抱着《闻一多全集》和《闻一多选集》,一部部地啃,其乐无穷。于是,在我第一次患癌症晚期,被判"死刑"后,以及第二次癌症全面复发,又被  相似文献   

4.
一部电影《桃姐》,让沉寂多年的香港歌手、演员叶德娴,如璀璨的烟火在夜空骤然升起,一夜间红遍所有有华人的地方。从艺30多年,第一次演主角的她赢得大奖无数。面对铺天盖地的荣誉,叶德娴说:"我的人生,跟‘桃姐’无异!"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1997,(3)
就在离香港回归祖国只有131天的时候,"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了。他曾经说过,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就是坐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呆一分钟也好。他深深眷恋着祖国的这片土地。邓榕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书刊资料,披露了邓小平曾经5次去过香港的史实。邓小平第一次到香港是在1920年9月。当时,他和83名四川籍的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于9月11日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鸯特莱蓬"号,经过3天的航程,于14日抵达香港。据一名同行的学生冯学宗的记述,该船抵香港停泊一日。可是,邓榕所著的书…  相似文献   

6.
阿紫 《现代交际》2004,(2):36-37
这个男人是谁?他在10年的演艺生涯中演了10部电视剧,出道的第二年就获得韩国KBS电视台的演技大奖和新人奖,最后的两部电视连续剧《情定大饭店》和《冬季恋歌》更是风靡整个亚洲;他的第一部电影《丑闻》,创下了韩国影史上第一周最多观众、最短时间内达到百万观众、最多上映影院等四项纪录,众多来自  相似文献   

7.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了《宠儿》的翻译策略和特点,分别对潘越和雷格的译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指出在对《宠儿》这部作品进行翻译时,译者是采取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1936年6月4日,来自美国旧金山的胡佛总统号客轮抵达香港。在中国南方红极一时的女演员韦剑芳与好友伍锦霞一同走下甲板。伍锦霞此番来港是为了筹备新片《心恨》在香港的首映式。《心恨》是在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粤语电影.而当时年仅21岁的导演伍锦霞,也以此片走上了中国女导演的先驱之路。  相似文献   

9.
焦点·人物     
《老人天地》2014,(9):7-7
<正>狂者进取——翻译家许渊冲日前荣获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个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首次将目光投向中国。93岁的许渊冲自称"诗译英法,全国我第一",平生得意之作是破译了德国著名作曲家马勒1908年的作品《大地之歌》里的唐诗密码。他70岁从北大退休,译作从20本,猛增到150余本,包括《诗经》  相似文献   

10.
<正>都说人生如戏,他便是这样,银屏内外,同样演出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潜伏"。他在《潜伏》中是保密局档案股股长"盛乡",他在《东方红1949》中是特务"严慧",他还在《神医大道公》《武则天秘史》《唐宫美人天下》等多部影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张国锋"的名字在"横漂"一族中颇受知名导演喜爱。然而,谁能想到,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还拥有一段  相似文献   

11.
詹语 《现代妇女》2007,(8):9-11
李碧华,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艺广,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出书不公开照片、不安排签名售书,为此主动放弃了香港畅销书作家排行榜,被誉为港岛最神秘的女作家。在写作的30多年时间里,有百部作品问世,其中《胭脂扣》、《霸王别姬》、《纠缠》、《秦俑》、《诱僧》、《青蛇》等被改编成影视剧。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女作家生活中为人低调,但活得分外逍遥,她的情感生活被自誉为"不劳而获,但快乐多多"。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杨雄);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本状》(晋·嵇含);第一部药典书是《神农本草经》(秦汉);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汉·司马迁);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汉·班固);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唐·刘知几);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唐·杜佑):第一部兵书是《孙子》(春秋·孙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唐·千宝);第一部笔记  相似文献   

13.
叶伟信和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同姓,他的爷爷当初也是从广东佛山来到香港。他从没查过家谱,否则上溯500年,大概多少能和叶问扯上点亲缘关系,用他自己的话说,"总归都是一家人"。比王家卫抢先一步,叶伟信执导的《叶问》已经杀青,在2008年底的"贺岁档"与陈凯歌的新片《梅兰芳》同期公映。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月7日凌晨,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他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同时,他以个人财产成立"邵氏基金",为内地教育事业捐款达25亿港元;加之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巨额捐赠,在古今捐资助学史上可称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更让人称奇的是,邵逸夫不仅人生传奇,他身后的女人也像他的公司拍出来的电影一样,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5.
坚硬的泡沫     
被称为香港地产教父、曾带领中原地产走过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的施永青先生,时隔十年,再度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对房价泡沫别有一番见解。他在日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认为,"房价泡沫有维持的必要性"。他说:"我觉得泡沫在这个时候有其  相似文献   

16.
根敦群培是现代藏学的开山之人,一部《白史》使他被誉为"从神史转向人史的第一人"。本文主要从根敦群培的生平,《白史》的成书背景、内容以及史料等方面入手,对根敦群培不平凡的经历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浅析《白史》中与其他史料中所言的不同之处。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典籍。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一个时代的大众文化热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之初,《霍元甲》能成为第一部引进内地的香港剧集,首先在于其内容和主题。抵抗外侮,惩恶扬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大陆能够接受和欢迎的。而更早播出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之所以能被引进,首先在于它是一部科幻片,不涉及意识形态差异;另外,该片是索罗制片公司1967年制作的一部老片,价格最便宜。在大陆播出时,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  相似文献   

19.
<正>一次也未谋面郭沫若所读的鲁迅第一篇小说是《头发的故事》,那是192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一篇文章。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的中国近代小说"。他对这篇小说乃至鲁迅的创作风格,是这样评价的:"我当时很佩服他,觉得他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  相似文献   

20.
正巅峰之上记录"高山向导"萧寒原名崔涌,是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副教授。他曾经做过10年的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尽管生活很稳定,但萧寒总觉得还少点什么。他渴望去做一些能诠释生活和自我表达的创作。2010年,他去了丽江。他在那里拍了一部小型的独立纪录片《丽江拉夫斯基》,片中记录了七个生活在丽江的年轻人,七种人生,七段故事,不同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此碰撞……那是萧寒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内容却直击人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