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论北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北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姚兆余北宋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辽阔的地域上,分布着吐蕃、回鹘、党项先等少数民族。他们或以部落形式散居,或以独立政权形式存在,与北来王朝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近年来,学术界在讨论北宋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时,忽略了探讨北...  相似文献   

2.
明朝与北方游牧政权的关系,是左右明代西北地域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明代与蒙古等游牧政权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了明代政权出于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措施,来调整中央王朝的国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 ,回鹘、契丹、吐蕃等民族活动在西北和中亚地区 ,并建立了甘州回鹘、西州回鹘、喀喇汗王朝、西辽、西凉府吐蕃六谷联盟和青唐骫骬骭等地方民族政权。上个世纪 ,特别是其后期 ,对这些西北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他们的研究状况略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中原文化熏陶下的偰玉立及其诗词创作石晓奇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掌握中央政权的朝代,也是西北少数民族人才辈出的时期。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领域,都卓有成就。这一方面固然与元代蒙古族统治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得利于在这一局面下出...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甘肃的农业开发及其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甘肃地广旷人稀,满目疮痰,农业经济极度萧条。随着中央政权的巩固以及镇压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发动的叛乱分裂活动,使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社会出现了安定的统一局面。在此基础上,统治者劝农桑、修水利、兴屯田、薄赋税,使甘肃的农业经济在清代前期得到了巨大开发。文章拟对这一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迪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18世纪前半期 ,代表中国中央王朝的清朝在统一天山南北的过程中 ,与当时割据中国西北地区的准噶尔政权为了争夺吐鲁番地区的控制权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斗争。双方政治、军事斗争较量的结果 ,以清朝消灭准噶尔政权、统一天山南北 ,并确立在吐鲁番地区的统治地位而告终。本文比较翔实地叙述了这一过程 ,并就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疆域的扩大,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的“内中华,外戎狄”种族观念的突破与更新。在夏商周三代,华夏族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冲突、融合中,不断强盛起来,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与诸侯政权相结合的奴隶制王朝。但是,由于当时国力的限制,以及生产方式还不发达,人们在对外族的关系中自我保护意识十分强烈,对少数民族缺乏真正的了解,带有很大的偏见。以孔子为首的中原儒家文化,强调夷夏之别,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春秋》的中心思想就是内诸夏而外夷狄。但是秦汉以来,新的宇宙一统论正在悄然兴起,人们不再…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规范的制定和适用做了相应的调整,西南少数民族在努力保持固有规范的同时,也积极朝着中央王朝规范靠拢.纠纷解决规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说明,社会秩序的确立是国家规范和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规范在调节少数民族固有规范的机制时有所创新,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在国家规范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马克思的一般社会文化形态发展理论 ,结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民族文化特点 ,对西北地区的社会结构转型的文化整合问题进行一般性的哲学研究 ,从整体上把握西北民族地区文化整合的特征 ,为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建丽 《西域研究》2007,492(3):13-20
两宋时期,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凉府吐蕃六谷联盟是"蕃汉联盟"。世袭首领与册封官职并存;唃厮啰政权是以部落为政权的基层组织,"国主"与"议事厅"是其政治特色;高昌回鹘采用王制;甘州回鹘实行部落领主制,官号沿用突厥语名号,但兼采汉制;喀喇汗王朝的政治体制是双王制与封地制;西辽继续实行"两部制",制定了禁止分封土地、中央控制军队、减轻赋税、实行羁縻等基本政策。这些民族政权机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等,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北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斗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湖广川黔少数民族的进犯与启衅,时刻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生存与安全。因此,北宋自太宗以后,民族矛盾尤其是“边患”问题就成为最高统治集团所最感棘手的问题。到仁宗时,情况愈益严重。作为正统儒家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司马光,面对国家这种危难局面,不得不考虑这一严重现实问题。他在认真总结历史上有关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处理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张。现将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唐朝中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中国西北政治史上区域政治比较优势开始衰变的一个拐点,而西北地区民族矛盾冲突的不断、中外海上交通技术提高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原王朝的都城从西北转移出去等,是西北与其他地区比较优势转衰、发展差距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量的事实说明,早在七世纪,松赞干布领导的吐蕃王朝就是唐中央政权统辖之下的一个地方政权,西藏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首先应取决于中央政权决策的效率。在严重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发生战争和叛乱时,决策的效率更是至关重要的。唐中央政权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从唐初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保证决策各个环节的有效运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这些制度进行适时的修订。(一)唐王朝的御前决策会议,是中央政权决策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5.
刘进 《兰州学刊》2009,(8):218-222
发端于甘肃河州的诸马回族军阀,是影响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以来甘宁青乃至西北政治与社会的地方军事政治集团,近代以来的中央政权经略西北,不能不将该集团的存在纳入政策与策略的考量之中。文章将探讨中央权威衰落背景下的诸马军阀崛起历史的轨迹,以及决定其崛起的诸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边疆史研究是近年来日显重要的学科,其中中央政权与边疆地区的关系问题,正成为学者们注目的焦点之一。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南边疆,本文将对两汉时期中央王朝集权统治在云南的初步建立及其发展过程,作一点初步讨论。本文不评判中央王朝对云南统治的社会价值,只着眼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手段,其目的,是勾画两汉时期中央王朝对云南控制手段的骨架——它的粗略结构和重要变化,从而探索其效用,并找出其构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北宋对西夏的羁縻政策姚兆余酉更是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党项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支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七世纪,党项族因不堪忍受吐蕃的欺压和掠夺,从今甘育川边界地区迁徙到静边(今甘肃庆阳县)等州。八世纪中期,在唐政府干预下,党项族再度迁徙到银州(今陕...  相似文献   

18.
略论元朝在云南的经济法制措施方慧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自古就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汉朝在云南设置郡县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代中原王朝都对云南实行羁魔统治,唐、宋时期,云南先后建立南诏、大理两个国内少数民族政权。忽必烈征服云南后,...  相似文献   

19.
古代灵州形胜扼要,属中原王朝西北边陲重地。11世纪初,李继迁攻占灵州,初创西夏政权,灵州成为西夏前期的统治中心和最稳固的根据地。元昊建制后,灵州又是西夏王朝的腹里和陪都,是直接屏护都城所在地兴州的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唃厮啰政权是吐蕃分裂割据时期在西北地区建立的一支强大的吐蕃地方政权,而有关该王朝的史料在藏汉史籍中都非常少见。唃厮啰作为青唐王朝的奠基人,在现存的藏文史书中却没有关于他明确的记载,在汉文史籍中也只是简约的介绍并没有详细资料。本文对相关藏汉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对唃厮啰的身世和名称加以考证,力求贴近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