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所有制的解决非目的论 传统理论把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特征,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整个社会主义最基础的东西。是不能有任何突破,不允许讨论的。而在旧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这种公有制只能是两种形式,即国家所有制(亦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前者是高级形式,后者是低级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最终必须向全民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过渡。这种理论长期占着统治和指导实践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研究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与按劳分配,必须以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为依据,才能追溯其源,彻底揭示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都离不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个要素。事实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同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我国建立已经25年了。经过25年的辛勤栽培和浇灌,社会主义的两种基本所有制在我国的大地上扎了根,并且已经开了花,结了果,使我国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适合我国生产力的性质的。但是25年来,我们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受到了“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遭受过严重的挫折。这种“左”的倾向还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期就有萌芽。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原计划三个五年计划左右的时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结果三年就完成了。实际上,当时社会主义高潮的条件并不十分成熟,工业化刚起步,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大的发展,许多贫下中农连手工工具都还残缺不全(1954年平均每两户贫农才有一头牛,每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群众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的需要,创造出许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形式。中共中央1987年5号文件指出:“双层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伙经营、股份制经营、不同所有制间的联合经营等,体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既统一又分离,不同所有制交叉融合的趋向”。这种新的联合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出现。因此,探索两种公有制融合的实践及理论,将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就目前发展趋势看,两种公有制融合的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先联合后尔逐步融合。首先,要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承认,在全民所有制内部,企业、部门、地方有生产资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报告还同时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也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些开创性的论断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所有制理论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一、所有制形式: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适应所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它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人、阶级、集团或社会所有,是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地主的私有制已经废除了,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人民推翻统治阶级、夺取生产资料的斗争已经过去了;劳动人民的个体私有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但是,在这里仍然要考虑到以下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所有制是国家产生的产物,国家权力高于所有制权力,国家的征税权和调节权使一切所有制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公有制性质.公有制不仅包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而且包括产品与剩余产品的公有制、产品分配的公平化程度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公有制中层次最低作用最小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公有化程度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而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多少决定.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目标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中,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主导力量,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些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不应该要求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从根本上说来,全民所有制也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所有”。也有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不如集体所有制经济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应通过改革,使它变为集体所有制。上述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全民与集体两种公有制经济没有高低之分,不存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后者认为全民企业不如集体企业,全民经济在我国不仅不应是主体力量,而且连存在的地位也没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10.
析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国绕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及其有关问题,已争论多年,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它又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这里,谈点我的粗浅看法. 在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根本不同的两种基本类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基本制度,它们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计划经济,必须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社会化大生产提出了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必要性,但要实现有计划发展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特别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决定的,构成计划经济的基本要素至少有这样四点:(1)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占据主体;(2)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是用统一计划组织、有计划发展的;(3)实行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按劳分配制度;(4)体现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识就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顾中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与国情,片面强调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反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主张抑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种倾向不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问题,学者们作过相当广泛的讨论,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说明。本文谈谈我们的看法,欢迎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一、社会所有制范畴的提出过去,我们一直都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本质特征就是公有制,公有制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都以为这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为根据的。但是,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说明,单一的公有制并未充分地发展生产力,这说明我们的公有制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被打破了,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应当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应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来理解。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核心,离开这一本质属性,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而且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既有质的问题,它规定社会性质,也有一个量的问题,它决定社会发展状况。只有生产力解放及发展了,公有生产资料的量才能不断增加,社会主义才能得以不断发展。所以,解放及发展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发展的要求,当这种生产力表现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存量与增量时,它便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人们之间由于物的占有而引起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总和中一种最重要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公有制或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特征就不能存在,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近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有人声称公有制限制生产力发展,公有制与改革开放矛盾,主张国有资产私有化.这种国有资产私有化的主张,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制度"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若真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开放必然走上邪路.  相似文献   

16.
论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根本性质樊卓然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如何对待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在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情况下,要不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有许多争论。有些经济学者提出了“所有制手段论”,意在把生产资料所...  相似文献   

17.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以完善生产关系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对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重新思考和认识。这里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一、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现实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对劳动力管理特征是高度的集中和统一。这种体制既抑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又泯灭了企业对劳动力使用的具体选择。从理论上考察,形成这种体制的根据是“社会劳动力论”。而“社会劳动力论”的起源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分析和设想。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后,劳动力就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18.
<正> 建国三十三年来,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由建国初期的五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逐步趋向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再到现在的公有制占绝对优势、个体所有制等作为补充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认真总结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的历史经验,探讨多种所有制形式及其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所有制变革和发展的客观依据,使所有制结构趋向合理,对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我们宏伟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9.
“趋同论”是指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所有制趋同论”,其要旨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抛弃各自固有的本质,相互趋同。这种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危害很大,它可以诱导人们得出诸多错误的结论:两种社会制度质的界限正在消失;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已经过时等。因此,必须对“所有制趋同论”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这是其可能性,社会主义具备这一条件。第二,劳动力的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是其必要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似乎不存在这一条件。但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每个劳动者只有当他与其他劳动者一起,构成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