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系统中主缸压力和轮缸压力具有强非线性关系,且传统的控制算法中控制参数不能根据路面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很难在多变的路面工况下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为提高ABS的控制效果,提出一种神经网络模糊PID控制策略。将理想滑移率与实际滑移率之差作为系统输入,经模糊化和归一化后输入神经网络,应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误差反向传播,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的初始权重,利用BP算法完成网络训练实现模糊规则,使模糊规则的生成转变为加权系数初值的确定和调节,从而表示出模糊规则,寻找一个最佳的PID非线性组合控制率,调整车轮制动力矩,以适应多变的路面。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兼备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PID控制的优点,能适应复杂多变的路面。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天然气发动机空燃比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糊自适应整定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以及神经网络等各种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分别建立了仿真模型,给出了不同控制策略下的仿真结果图形曲线。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并对比了各种控制策略的控制特点,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提出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的智能PID控制器. 仿真结果表明,此NNPID控制器对线性、弱非线性时不变系统比传统的PID有好 的控制效果;对中等非线性系统和含有噪声扰动的线性知非线性系统有单纯PID 不能达到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被控对象的复杂性、大规模性和不确定性,要实现自动控制,传统控制理论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控制系统,既具有一般神经元的共性,又具备不同的特性,增强了神经元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实和完善了神经元的种类,使其行为更加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5.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噪音低、效率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矢量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的控制需要,为了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在普通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方法。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并建立了PMSM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PSO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id=0矢量控制下的PMSM调速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相比,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方法在具备传统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算法优点的同时,利用粒子群算法得到最佳模糊论域,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减少了超调和波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电站柴油发电机不确定时延性所带来的非线性调速问题,研究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船舶电站PID控制器。对RBF-PID调速控制系统在控制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实现对船舶电站柴油发电机非线性调速的快速稳定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RBF-PID调速控制系统控制结构中,增加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两个输入参数,使得PID参数调节更加灵敏,优化了调速系统性能;改进RBF-PID控制器的调速系统控制参数动态调整规律为:当转速变小、排气总管压力和温度变小时,PID控制参数会调高;当转速变大、排气总管压力和温度变大时,PID控制参数会调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Ziegler-Nichols规则的PID控制器设计,给出了基于MATLAB的实现方法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设计的PID控制器有良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直流电机作为一种执行机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机电控制的各个领域。为提高直流电机的调速性和转速稳定性,将积分校正网络算法应用于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运用MAT-LAB的SIMUHNK软件构建了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态性能与瞬态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温度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AVR单片机运行速度高、中断响应快、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对于一般温度控制环节存在的非线性、大滞后以及时变性等问题,该系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将模糊控制引入到传统PID控制中,既达到PID控制精确、静态误差小的目的,又能够保证模糊控制自适应性强、鲁棒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改善了温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粗糙路面行驶时空气弹簧座椅舒适性较差的情况,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以人体加速度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作为输入量,以空气弹簧控制力作为输出量,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为验证控制效果,与ADAMS建立的整车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并与被动空气弹簧座椅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的座椅系统减振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提高了人体振动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落实司法责任制,增加办案人员的责任感意识,凸显审判为中心,将引起审判方式的重大变革。理性回归审判规律,使"谁办案,谁负责",使审判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它对推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司法责任制要明确具体司法权和行政权的权力界限,落实各自行使主体、责任范围和保障措施,从而保障司法公正和公平,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增加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速动态变化引起转向特性改变,从而导致转向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速量化分级的主动转向控制算法。首先,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建立量化分级算法划分车速区间;其次,构建具备目标转向控制参数的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各分区间采集模型运行参数训练神经网络完成模式识别,结合基于位移偏差的修正算法建立分区间控制单元;最后,运用隶属函数实现了变车速下控制单元间的柔性切换。此外,设置车辆姿态监视算法,降低车辆的侧翻风险。联合Carsim车辆模型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量化分级控制算法可提高变速工况转向控制的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以并联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和发动机转矩为控制目标,建立模糊控制器,并将其嵌入到 ADVISOR 软件中进行仿真分析。将模糊控制策略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电机辅助控制相比较,分析了模糊控制策略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绿色金融逐步成为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力量.如何从生态合作角度,有效地防控绿色融资风险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绿色融资风险控制问题,从生态合作意愿角度,刻画绿色融资的环境风险、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依次构建生态合作意愿和绿色融资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分析生态合作意愿对绿色融资风险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生态合作意愿,有助于降低绿色融资风险,提升金融创新合作能力,实现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电机直驱系统高效区利用不足的问题,以某款纯电动城市客车为例设计了一种同轴双电机系统,基于行驶工况分析进行参数匹配,根据电机高效区提出了基于规则的转矩控制策略。运用CRUISE和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建立整车模型和同轴双电机系统控制策略模型,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同轴双电机系统满足整车动力性要求,与单电机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双注浆泵同步系统中同步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双注浆泵同步系统。利用电液比例阀控制液压缸,液压缸活塞杆直接控制注浆泵活塞,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液压缸活塞杆位移,保证注浆泵活塞位移同步,从而使双注浆泵的进料与出料过程同步。采用AMESim/Simulink对该系统进行联合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与传统无模糊PID控制该系统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可以有效改善同步注浆系统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磁阀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及存在小信号死区时间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积分补偿模糊控制算法,将目标气压和实际气压的气压差以及气压差的变化率作为输入,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库,将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作为输出作用于电磁阀,实现了气压的精准跟踪控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气压控制系统中具有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好等特点,优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种新型基于双行星排构型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以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为目标,进行混合动力系统的全局优化控制研究。基于杠杆原理,建立准确反映行星排式混合动力系统转速转矩关系的准静态模型,通过建立各部件效率模型,确定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系统工作效率,并进行系统工作效率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系统工作效率最优为目标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基于贝尔曼最优原理,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实现最优控制序列的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在NEDC测试工况下,相较于基于发动机燃油消耗最优的控制策略,基于工作效率最优的控制策略使车辆等效燃油经济性提高了4. 13%。  相似文献   

19.
以一级直线倒立摆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使用PID控制策略,对倒立摆角度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强大的计算仿真能力,解决了利用试凑法来整定参数十分浩繁的工作,方便、快速地找到了使系统达到满意性能指标的参数,并取得了很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从迁出地转移出来之后,我国流动人口的二次迁移(永久迁移)意愿出现了明显分化。在构建“推力—拉力—阻力—能力”的“四力”解释机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呈现出层次性特征,按意愿强烈程度依次是“长期居留”“家庭团聚”“户籍转换”和“置业安家”。迁入地拉力越大、个体能力越强、家乡羁绊与迁移阻力越小,则其永久迁移意愿越强烈;而来自迁出地及家庭的推力仅能提高其“户籍转换”意愿;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和“置业安家”意愿主要受到“能力”机制影响,“家庭团聚”与“户籍转换”意愿主要由“拉力”机制决定。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决策已主要遵循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逻辑,而不再是生存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