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喀什市气象站1991~2009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角的喀什市近19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9年来喀什市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温达到0.22℃,气温波动较大,并明显升高,气温波动基本上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春、秋、冬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贡献较大.(2)近19年来喀什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均降水量减少为1.37mm,结果与我国西北地区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趋势相反.年内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两季降水量减少,但秋冬两季略有增多,变干趋势有所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区近50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I)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气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趋势和突变特征.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川中丘陵区夏季气温、年平均气温和秋季降水量与年PDOI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DO冷位相(1977年以前)对应着高温、多秋雨,而PDO暖位相(1977年以后)对应着夏季和年均温下降,秋季雨水减少.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三江源地区河南站﹑甘德站﹑同德站﹑玉树站﹑曲麻莱站﹑伍道梁站和玛多站等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地区2002-2010年以来草地净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及其时空差异变化,并分别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气候生产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三江源区域的生产力变化方向及其生态经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近9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总体趋于暖湿化;在该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增加趋势,并且三江源草地的生产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但降水是影响生产力增加的关键因素;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以及丰富牧户的收入来源是促进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50年安庆市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安庆市1957-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安庆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安庆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295℃/10a,并以春季增温最显著,对全年气温变化的贡献最大,夏季增温幅度最不明显。年降水量波动性大,夏、冬季降水量上升,春、秋季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降水量最多,是多雨期;近7年是降水量最少,是少雨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日为单位考察了上海气温变化与日电力消费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海气温变化对日电力消费的影响模型.模型推导结果表明,上海气温升高使夏季电力消费增加,使冬季电力消费减少,且气温对夏季电力消费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冬季的影响.降温耗电量集中于夏季,取暖耗电量集中于冬季,且降温耗电量明显大于取暖耗电量.受气温变化影响的用电量在夏季降温耗电最高可以达到总用电量的30%,在冬季取暖耗电最高可以达到总用电量的10%.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与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苹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与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对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中仅27.90%农户采用果园覆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且户均采用强度为1.51亩;气温变化、降水量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应能力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参加技术培训次数,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合作组织参与对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自然资本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苹果种植面积,金融资本中家庭总现金收入,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通讯费用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1970—2013年共计44年、50个气象站的风速观测数据,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多年风速变化特征.采用气候倾向率、克里金空间插值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新疆地区风速时空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970—2013年,新疆地区多年平均风速为2.34 m.s~(-1),呈下降趋势,速率为-0.0148 m.s~(-1).a~(-1);四季多年平均风速也都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和平均风速值的大小顺序都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下降速率和冬季下降速率分别为-0.0188 m.s~(-1).a~(-1)和-0.0078 m.s~(-1).a~(-1).风速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主要受到地形影响,其中风速下降率排序为:准格尔盆地周边的北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南疆地区以七角井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平均风速大小顺序为:七角井区域准格尔盆地区域塔里木盆地区域.平均风速变化存在两类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分别为24~31年和15~21年,前者时间尺度周期变化比后者更为显著,且28年左右是风速变化的主周期.最后分析风速下降原因,主要考虑到大气环流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的影响,通过对比新疆地区多年平均风速和温度变化,发现风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胶东半岛近50年来的年平均、年最高、最低温度以及全年累计降水量、6~9月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累积距平法以及有序聚类分析法,分析了胶东半岛最近约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最近50年来胶东半岛气候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先是降水量于1980年前后开始明显减少,而后气温于1990年前后突然上升.其中,年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1990年前后发生显著的增温突变;升温主要是年最低温度上升的结果,而年最高温度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均不明显.年降水量有所减少,大多数水文站年降水在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但部分站点突变时间为1966年;年降水量减少主要是由6~9月降水减少造成的,同时6~9月降水在全年中所占比重也略有下降.此外,半岛东南部各气候要素突变时间较西北部偏早,降水减少幅度也更为明显.比较而言,胶东半岛同期温度变化趋势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但降水量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2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对四川的若尔盏、甘肃的合作、夏河、临潭以及青海的西海5个草原点的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高原鼢鼠种群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呈典型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与土丘平均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高原鼢鼠土丘聚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9~2018年我国256个地级城市的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进程给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并利用系统GMM模型以及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特征;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显著的正“U”型关系;城市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不同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对环境污染呈现差异性特征,其中东部地区表现出倒“U”型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U”型关系,南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北部地区;城镇化对环境污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而呈现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面板数据,探究安徽省城镇化和乡村韧性水平时空特征,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及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和乡村韧性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城镇化和乡村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城镇化和乡村韧性具有空间相关性,且2005年之后各县域乡村韧性对城镇化的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乡村韧性不仅受到自身城镇化及乡村韧性要素的影响,而且受到邻近单元或者更远单元城镇化及乡村韧性要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重庆市98个雨量站从1950-1985年的降水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重庆市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在空间上,降水量自长寿沿东北方向,大致从1 200 mm先逐步降低至1 100 mm,然后开始增加,至大巴山区达到1 800 mm左右;自丰都沿东南方向,降水量大致从950 mm开始逐步增加,至酉阳秀山一带达到1 500 mm左右.在大巴山区,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岭谷间降水量的多少与水汽输送线路有关.在时间上,在长江河谷地区降水量存在约12年和18年的变化周期,在大巴山区存在约9,10年的变化周期,在川东平行岭谷区和乌江流域区则存在约11年或12年的变化周期.在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区和乌江流域,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降水期集中在4-10月,其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江苏省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中提取水环境政策的影响因素,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政策、气候和水质之间的关系,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政策、气候和水质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发现:(1)政策对水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工业污染源防治政策对Ⅰ~Ⅲ类水质占比、Ⅳ类水质占比和Ⅴ类水质占比影响显著,生态补偿政策对Ⅳ类水质占比、劣Ⅴ类水质占比和水质总分影响显著,农业污染源防治政策和生活污染源防治政策对水质的影响不显著。(2)气温和降水量对水质的影响差异显著。气温对Ⅰ~Ⅲ类水质占比、Ⅳ类水质占比、Ⅴ类水质占比、劣Ⅴ类水质占比和水质总分的影响均不显著;降水量在99%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Ⅴ类水质占比。据此,提出推进工业污染源防治、完善水污染防治的生态补偿、发展城市清洁和绿色农业等对策,以期进一步改善太湖流域水质。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8年到2008年SPOT的NDVI植被指数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峡库区植被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时空响应机制。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年均气温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库区多年平均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三峡库区NDVI年变际化呈倒U型,且年内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3)...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地区,研究该地区外商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外资利用政策和进出口贸易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新疆地区外商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外商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一种正的长期均衡关系,即贸易创造效应,且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新疆地区外商投资是引发出口贸易的原因,而进口贸易则解释了外商投资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吴县位于苏南太湖平原,西临太湖,是“一山二水七分田”的平原县。境内蚀余残丘,大多低于300米,系浙西天目山余脉,成岛状散布于境西的太湖之中及西南部太湖沿岸,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高岭土及其它矿产。境内地势低平、湖荡密布、河道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10℃的积温50C3℃,无霜期245天,年均降水量1110毫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洞庭湖的水域效应与对比分析洞庭湖、长江三峡地区地形效应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进行了预测。湖泊可以调节气温,缓和温度的极端变化,高温日数比周边减少15~20天,低温日数亦有所减少,温度平均日较差降低1.6~2.4℃,空气湿度略有增加。洞庭湖区地形对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的影响均为负效应。三峡地区温度为正效应;海拔300米以下,年降水量为负效应.海拔300-800来为正效应,1月降水为正效应,7月为负效应。三峡水库建成后,冬季将有所变暖,海拔300-800来的山地降水将增多,冬季增雨、夏季减雨的趋势更明显,空气湿度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运用股票之间的有向复杂网络模型,对地处偏远、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新疆和内蒙两地区上市公司股票进行详细的数量分析;然后对新疆地区的股票和实体经济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了在地区经济板块中,各股票及所对应上市公司之间的有向带动关系,及各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东帕米尔高原海拔3 000~4 100 m范围内的高寒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揭示其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并与土壤pH值及可溶盐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造成该区土壤有机质分布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平均值为20.943 g/kg,但不同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悬殊,标准差为8.370.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3 600 m左右出现极小值.土壤有机质和可溶盐含量、土壤pH值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表明土壤含盐量和pH值对有机质积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资源集聚趋势日益凸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掌握创新要素集聚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特征对福建省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泰尔指数和区位熵测算了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空间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采用Moran’s I分析创新要素空间相关分布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08—2018年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减小;福建省大多数城市间呈现空间负相关,主要集聚特征为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