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倍捻机系统底层添加新的计算机硬件架构为基础,将倍捻机中的每个锭子与单片机进行关联;监控系统基于ARM单片机的以太网接口设计: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以太网模和上下位机等组成.每个下位机实现对纺织生产设备的监测并显示,将数据通过串行通讯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32位ARM嵌入式CPU为基础,技术上采用以太网协议芯片实现以太网通讯,目的是将设备工作状态传输至生产现场和企业总控室.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缺少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故障报警、产品料仓存储状态以及环境因素变化等可视化监控的问题,结合航发叶片自动化砂带磨削生产线,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协议的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生产资源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通讯来实现远程终端的实时监控可视化显示以及对异常信息聚集存储,使用户能够更直观、时效地实现对生产系统运行状态监控。该系统所提到的方法和技术对于智能制造监控系统以及MES系统中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选用光栅式数字测量仪、工业PC机和数据采集电路组成一个小型系统,对二极管注胶情况进行检测.仪器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PC机采用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做出直方图和均值一极差(x^--R)控制图,反映被测对象质量是否合格的统计规律,不仅实现了对光电二极管注胶的检测功能,而且对改进生产工序、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太阳能一地源热泵耦合系统中,为了实现RS485设备与上位机间的通信,并在WinCC中实时读取超声波能量 表的各参数,利用USB-485转换器实现PC机与能量表间的数据传输,并利用OPC服务器Kepware使数据通过WinCC中 的OPC通道在上位机中实时显示。文中详细介绍了能量表与上位机间的通信原理、通信过程及调试结果,结果显示系 统所需要的参数均能在上位机中实时读取。经过实际测试,设计稳定可靠,能够实现超声波能量表与上位机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5.
传统振动压路机存在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恶劣、作业品质不高等问题。对此,以XG6021D串联式振动压路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由机械式操作到遥控驾驶的改造,旨在提高其作业性能。从压路机的遥控改造的功能需求入手,设计遥控系统并确定其控制方式、采集显示的数据及控制内容;利用Delphi开发平台,设计远程遥控界面及通讯功能,采用无线数传作为通信媒介,实现对压路机基本操作的远程控制及工作参数的采集,最后通过上机调试实现了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线缆检测手段的标准化、快速化、精确化和智能化,设计具备自学习功能的通用型线缆自动化检测设备。系统采用了基于场效应管的恒流源技术、基于FPGA的CAN总线通讯技术、12位高精度模数转换技术、小信号滤波放大技术等关键技术,设备具备即插即测功能,可以满足对不同型号、规格的线缆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测试集成设计思想,将基于PC机的非电量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模-数(A/D)转换技术结合起来,利用VB语言完成编程工作.使基于PC机高聚物流变性能参数测试系统得以实现.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因现有塑料样条模具采用固定模仁结构,而模座和模仁不能重复使用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可换模仁式 样条注塑模具,以生产不同样条。采用可换式模仁、标准化的顶出系统和冷却系统设计,实现样条注塑模具的可换性和 标准化。结果表明:利用该样条注塑模具,只需更换模仁而不拆卸模具即可生产不同标准和不同类型的测试样条;通过 可拆卸的顶杆固定板能够方便地更换顶针,以适应不同样条的顶出需求,实现顶出系统的标准化;通过固定冷却水管位 置和自锁插头的设计,实现冷却系统的标准化。实际的可换模仁式样条注塑模具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4X密度磁光盘格式化仪系统研究科卞主研人员:王志刚张勋高正平王琳罗勇周南周建平徐素云磁光盘格式化仪系统是盘片研究、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必备质检设备。系统既考虑了规模化生产中吞吐量大、检测快速的要求,又兼顾了盘片开发过程中细致分析以调整工艺的需要。系统采用SCSI接口配置多台格式化单元及相应测控电路的结构,利用Windows环境多任务操作特点,通过ASPI层协议,实现多台格式化单元同时操作,比较容易地实现系统规模的扩展以提供更大的盘片吞吐量。各格式化单元可灵活地设置工作项目,便于质量分析检测。主机通过串行通信口控制信号…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了"过程检测与仪表"教学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一机多用,可以很方便地改变软件来适应不同的需求,对输入和内存的数据能够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很容易同网络、外设及其他应用连接,实现了低成本、高功效;不仅可作为过程检测与仪表课程的教学平台,还可对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况进行模拟仿真,测试实际系统的性能,较容易的找到最佳运行方案,为新产品的检测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传统变电站温度监测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一套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智能变电站温度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的无线测温模块由采集端和接收端组成,二者间通过GPRS通信模块实现传输。在简述温度采集端和接收端电路的软、硬件设计后,针对该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重点改进了以AT指令为媒介的GPRS无线通信程序设计与数据传输PC主机的方法;介绍了以Windows通信服务(WCF)为基础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讯互联的方法;并介绍了采用Silverlight新技术对电气设备主接线建立模型和绘制图形。在实际运行测试中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变电站值班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温度数据和报警信息,从而达到实时监测温度数据的目的,为智能变电站温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各种高性能芯片不断推向市场,相应的软件不断更新发展。软硬件的迅速发展为当代智能家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本文基于三星公司生产的ARM 9 S3C 2410芯片和ARM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而设计的一套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家庭端ARM设备监控、采集图像数据,并实时传输至办公室PC机上显示。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盘形钻头的结构特点及工作机理,着重对盘形牙轮钻头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盘形切削齿与目前镶齿牙轮钻头上使用的瓢形和楔形齿在重庆砂岩上进行了刮切对比实验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求出了刮切实验中测得的不同牙齿在刮切过程中的刮切力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刮切单位体积岩石所需的刮切力的大小,得到了不同结构牙齿在刮切重庆砂岩时的刮切效果,为进一步设计出实用于中硬及软地层并具有较高综合工作性能的盘形钻头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聚合釜聚酯聚合反应温度过程控制系统及其设计方法。控制系统以高性能单片机系统为直控机(DDC),PC机为上位机(MIS),直控机负责聚合釜釜温及夹套温度采集、分析、控制,并将参数送上位机。上位机负责控制过程的时间及温度值设定、温度监测、工作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15.
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中心控制器件,设计了温湿度检测系统,系统包括温度传感模块、湿度传感器、单片机编程模块、显示模决、控制模决五部分.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工厂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具体的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温湿度检测灵活、精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老年人和残疾人行动不便的情况,针对可变位姿越障轮椅的各种功能需求,提出了可变位姿越障轮椅的控制系统 。设计了以PC机为上位机,以STM32为运动控制处理器的控制系统,介绍了整体功能需求;采用CAN模块实现STM32与PC机、各驱动模块的通信;设计了以伺服 电机为驱动电机的位姿变换功能;设计了整个轮椅位姿极限位置监测报警系统;采用手柄操控器的红外遥控功能,设计了可变位姿越障轮椅的人机操作系统。课 题组的研究有益于可变位姿越障轮椅的功能快速响应,便于轮椅的调试也让使用者更加方便地操控轮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 DTMF 码(双音多频码)实现 PC 机与多台 MCS—51单片机的主从通讯。将每一台单片机及单片机所实施的控制都进行 DTMF 编码,PC 机通过发 DTMF 码给单片机发指令,单片机也通过发 DTMF 码将信息反馈给计算机,从而实现控制过程的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该成果是以3com PC 机以太网为基础,进行改造并利用其中一个工作站做为与超级小型机互连的通讯服务器,通过自身的 RS—232—C 异步通讯接口实现与 VAX 机相连的异种机局部网络。为了实现异种机局部网络功能,主要开发了如下三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CORDIC算法的优化及其硬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流水结构实现CORDIC算法时存在的不足,从旋转角度范围、旋转角度精度的调整、模校正因子的分解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和改进措施.实现了基于FPCA的CORDIC算法全流水结构,最后用CORDIC算法实现信号发生器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旋转式吹瓶机凸轮机构运动平稳性差,不同尺寸高密度聚乙烯瓶合模位置存在差异,及运动过程中移动位置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课题组建立了不同凸轮曲线的运动模型,分析了不同凸轮曲线的运动学、动力学特点,优化了现有圆柱凸轮的凸轮曲线。在摆线运动规律理论基础上以合模始末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及运动过程两处位移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七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曲线,并通过ADAMS建立吹瓶机凸轮机构模型,模拟其实际开合模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实现了对两处模具调节位置位移的控制,同时合模点加速度减小至17.15 mm/s,冲击点由曲线连接点转移至运动过程中,合模点处冲击明显下降。研究使旋转头开合模振动降低,满足了优化的要求,实际使用中能通过调节可适应不同尺寸瓶子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