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的名著包含了永恒的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是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它反映了各国鲜明的文化特色、人文素养和风土人情。在了解各国文化的过程中,翻译活动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翻译对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加之译者水平不一,名著篇名翻译工作并不如人意。文章考察了几部汉英词典的名著译名,对其做了对比分析,试图从文化角度对译名不一的情况做出总结,这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有很深的清凉山情结。但尽管如此,我以为清凉山的文化蕴涵仍不宜以“清凉山文化”称之。文化者,乃人类社会发展中所生产、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令仅从精神财富而言,与清凉山有这种那种关联的名人、文人虽有,但也不比南京其他地区为多。  相似文献   

3.
佚名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1):I0015-I0015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相似文献   

4.
唐辛子 《社区》2013,(17):41-41
日本人为什么不让座? 的确,刚来日本时这个问题也一样令我困惑。但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之后,我发现:在日本让座,并不是个“礼貌问题”,而根本是个“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考增加对名著和文化经典的考查,符合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成了应付高考必须阅读的材料,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名著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文章从学习时间紧张与考查内容过多形成尖锐的矛盾、学生阅读兴趣低等方面入手,探讨高考名著考查这一做法的利与弊,并提出考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丰富人生观价值观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李骏虎的“名著重译实乃画蛇添足”的观点 ,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名著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认为名著重译并非都是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7.
原著和改编本之间艺术形式的转换是名著改编的关键问题之一.改编本究竟采取哪种艺术形式,一方面由改编者主观选择所决定,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主流语境和主流艺术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此外,名著自身对特定艺术形式的改编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中学生无论在阅读的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达不到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要走出这种困境,需要在四个方面着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名著;促进家长对名著阅读的认同,创造阅读的外在条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名著阅读效率;结合课堂教学,弥补课外名著阅读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日本动漫中大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元素,它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集传承与颠覆于一体。日本漫画版《封神演义》虽大尺度颠覆了中国古代同名原著小说,在情节布局、人物形象塑造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某种程度上又很好地传承了原著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游戏精神等内在神韵。日本动漫业运用的“戏仿”艺术手法,是对中国古典文化资源的一次“经典再生产”。  相似文献   

10.
刘晓冬 《社区》2013,(29):39-39
中国人现在爱说“剩女”,日本没有“剩女”这词,“剩女”却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译者隐形体现了现当代主流翻译理论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成功的名著译作中,译者必然是隐形的。译者隐形的成功名著新译更加"与时俱进",因为译者隐形于幕后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感觉,这种感觉犹如原文读者通过原语阅读原文,这样的译文因而更加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2.
13.
王琳  丁瑜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0):151-152,161
影像狂欢的时代给文本阅读带来了挑战和冲击,文本文化和形象文化在争取更多的读者或观者中不断地较劲,经典文本面临失落的现实。外国文学中的大部头名著更是让人望而却步。在新的现实中,外国文学教学应该充分地利用影视教学的优势,因势利导把名著影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激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影视教学应该分步骤实施:资料准备和选择,观前任务下达和观后讨论。除影视教学的优势外,也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影视资料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它和原著不能划等号,更不能代替经典文学的阅读。观看的时间一般放在课后,不能占用太多的正常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14.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5.
日本拥有丰富的花文化,本文从日本的花文化出发,选出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花文化,阐释隐藏在背后的日本民族典型的物哀、顺从自然、素雅、高贵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宗教文化角度看靖国神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领导人不顾亚洲邻国的反对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不仅是由于他们错误的历史观决定的,而且是由他们自欺欺人的所谓日本宗教文化特殊论所自我误导的。文章侧重从日本宗教文化的角度,对靖国神社问题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精神构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8.
19.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以及兰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思想中的日本优越论取向.从江户初期开始,江户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水土日本文化三个层面论证了日本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性,渐进式地清除了中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这意味着,江户思想中的形而下取向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哲学性的思考,更凸显出日本思想的自我主体性,客观上加速了日本自身思想文化的觉醒,由此折射出江户思想的日本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以及兰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思想中的日本优越论取向.从江户初期开始,江户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水土日本文化三个层面论证了日本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性,渐进式地清除了中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这意味着,江户思想中的形而下取向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哲学性的思考,更凸显出日本思想的自我主体性,客观上加速了日本自身思想文化的觉醒,由此折射出江户思想的日本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