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音节的结构虽有相同之处,但不同的地方更多。对这两种语言音节的结构作一个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将有助于英语语音的教学与研究。 1、音节中辅音的组合英语和汉语①中的辅音在音节中的组合规律很不相同。在英语里,最多可有三个辅音以辅音连缀的形式出现在音节的开头,而音节末尾的辅音连缀最多可由四个辅音组  相似文献   

2.
佤语的前置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中 ,佤语前置音的现状、变化、来源等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词的结构中起构词、构形的作用 ,与亲属语言比较没有严格的对应规律。其变化分简化、脱落、合并、衍化为两个音节构成连绵词几种。其来源一是由非弱化音节发展而来 ,二是复辅音声母分化的结果。佤语的前置音有逐步消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古英语辅音双写的功能及来源辅音是元音的辅助,用于辅助元音发音,协同元音构成音节、划分音节。辅音双写在古英语中主要用于表示音长和区别清浊辅音。古英语单词中,组成辅音字母组合的各字母都需发音:无论是niht ‘night’中的h,还是sunne‘sun’中的两个n。辅音双写作为古英语较常见的字母组合,有其独特的表音长(length)的功能。Henry Sweet曾指出:“古英语辅  相似文献   

4.
苗瑶语辅音前缀的音节化和实词化及其变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瑶语的原始前缀的语音形式是单辅音,后来逐渐音节化。由于在各语言、方言中“音节化”的时间前后不同,因而造成苗瑶语前缀的语音不很对应。有些方言的辅音前缀在音节化过程中,由于所形成的音节与已经存在的某些实词相近而在意义上向这个实词靠拢即“实词化”,给人一种“前缀是实词虚化而来”的假象。本文讨论苗瑶语辅音前缀音节化和实词化在现代各语言和方言中的反映和这些前缀的变体。所拟辅音的语音形式仅是为行文方便。  相似文献   

5.
对原始蒙古语辅音系统的构拟 ,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 ,现代突厥语辅音系统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 ;另一种倾向认为 ,蒙古语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和中世纪文献资料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突厥语言不应该是构拟原始蒙古语辅音的基础。拟测出来的原始形式一要能合理地说明现实语言的歧异 ,二要符合语音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语音单位可以是一个由几个音节构成的词,也可以是由几个音素构成的音节,也可以是一个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只能是一个音素。音素,根据发音时气流经过口腔是否受到阻碍,分为两大类。受到阻碍的叫辅音,不受阻碍的叫元音。在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元音或辅音都比较丰富。其中的元音或辅音,有的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有的不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那些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元音就叫元音音位,那些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辅音就叫辅音音位。例如普通话元音:  相似文献   

7.
根据气流值把蒙古语辅音分成强辅音和弱辅音等两个层级;根据气压值也可以把蒙古语辅音分成大气压辅音和小气压辅音等两个层级。蒙古语辅音气流和气压之间接近强相关。但从辅音清浊的视角看,清辅音的气流气压有一定相关,浊辅音几乎不相关。词(或音节)中的位置对辅音本身气流、气压值的影响不太显著,不影响蒙古语辅音气流、气压值的总体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陕北人学习英语的障碍主要在语音方面。汉语的辅音音位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 ,而英语辅音则有清浊之分 ;汉语的辅音除了 [n] [ ]之外 ,只能出现在音节首 ,而英语辅音除了 [ ]之外 ,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 ,也可以出现在音节尾 ;汉语的辅音音位没有组合现象 ,而英语的辅音组合可以多达三、四个。因此 ,英语辅音的清浊音、辅音音位以及音位组合都是陕北人学习英语语音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已为历史音韵学界共认。而上古是否存在塞音擦音组合成的复辅音,则未形成一致意见。从古文字谐声等音韵材料中塞音擦音发展演变的情况看,特别是从上古存在以s为第一音素的sC类复辅音和在此基础上加流音形成的sCL类复辅音,以及现代汉语塞擦音大量存在的情况看,上古存在塞音擦音复辅音,才是合乎复辅音向单辅音演变基本规律的结论。而且这类复辅音最初应属浊音复辅音的类型,组合方式也类似于目前的塞擦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冯胜利对汉语韵律词的划分,从语言的声学角度上对不同结构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韵律词在自然语流中的时长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音节韵律词中感叹词时长最大,单音节+轻声构成的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次之,并列使用的四个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时长最大,尾字其次;在双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均高于尾字,在五种双音节韵律词中总时长以感叹语最长,复合式次之;在三音节韵律词中,首音节最长,尾音节次之,中字最短。对比单、双、三音节韵律词总时长,发现韵律词的总时长与音节的个数关系不大,而与语义紧密度和情感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11.
复辅音声母的假说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意义的问题。但是,复辅音声母的提出,只是一个并不可靠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复辅音声母的问题,而是上古汉语中存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字的问题。由于存在单音节或多音节字,则必然导致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也可作谐声字的声符,必然存在双音节声符。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作声符时,往往根据表音的需要而选择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声符在不同谐声字中的表音指向,这便形成了谐声字声符相同,而声母不同的现象,即一声两谐或一声多谐。  相似文献   

12.
复辅音刍议     
在阐述汉语语音时,同印欧语比较之后一般都讲“汉语没有复辅音”的特』点。这个特点总结得对不对,关键是弄清楚什么叫“复辅音”、汉语中有没有“复辅音”的问题。汉语语音中有“复元音”的概念,是复合元音的简称。什么是复合元音广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在一块儿,构成一个音节的叫做复合元音。”(引自罗常培、王均《普通话语音学纲要》,下面简称《纲要》)。如la、ac、tao等,都是复合元音,其特点是;1.是两个或三个元音组合体,可以拆解。如“tao”可拆成i、a、o、(u),但在听觉上感觉不出来是三个音,而是一个“整体”,就象是“…  相似文献   

13.
无论哪一个民族的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都会出现古今的差别和在地域上的歧异。语音的演变头绪纷繁,涉及面广,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有一定的方向。这里仅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讨论藏语安多方言①中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简化的这两个问题。一、安多方言复辅音声母的简化从反映古代藏语语音面貌的书面语(藏文)来看,在藏文创制时期,藏语中的复辅音声母繁多,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关系复杂。从现在调查到的藏语方言材料中可以察觉到,个别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相当丰富的复辅音声母②,均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我们如果同书面语比  相似文献   

14.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特的音位系统。成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其已形成的母语发音方式会影响目标语语音的习得。较之英语辅音,潮州方言中声母数量有限.参与发音部位较少,发音方式也敞简单。因此在发英语辅音时,问题多数集中在发音情况较为复杂的唇齿、齿间、舌位及舌状等几个方面。且由于潮州方言中部分浊音有前鼻音化现象,因此在英语辅音发音时,这种发音方式会迁移因而出现发音时阻力不足而导致时爆发力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壮语声母b和d在各方言土语中有v和r、m和l、m和n三组变体。其中第一组变体是复辅音分化而成,第二组和第三组变体则是语触音变规律所使然:即b和d与"n、l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l;与"n、l不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n。从b和d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出,语触音变是因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仿读并接受另一种语言中特有的语音成分时发音动作偏位而导致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最终造成两个差异:一个是语音的空间差异,另一个是语音的时间差异。语触音变规律有助于对语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语言表达中,语音的修辞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语言的真正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清晰、悦耳动听而产生出来的,这种美往往诉诸于听觉器官,给人予一种音乐美的感受。英语语音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音乐性。英语共有四十八个音素,元音20个,辅音28个。与其他外国语相比,英语元音显得特别多。元音在音节中占主要地位。辅音中鼻音[m][n][?]及边音[1]是乐音占优势的响辅音,这些音响亮悦耳,而其他辅音又使得音节声响柔和动听。由于整个句子音高的曲折升降,使语句中各音节轻重相间,长短交错,既清脆有力,又流畅连贯。  相似文献   

17.
联绵词与单音节词有音近义同的现象,如"窟隆"和"孔","葫芦"和"瓠","辗转"和"展".这是语言现象,但不能排除文字现象的可能性,即单个书写形式跟两个音节对应.上古文献中文字跟语言不对应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提示书面语以单字形式记录双音节词的可能性.除了联绵词单字形式的事实,一字的两读正好构成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奇特现象也暗示联绵词的单字记录形式,并透露出部分联绵词来源于复辅音声母的迹象.这对认识双音节词的演变以及早期汉字的性质,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任何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音系统。英语和汉语在音节构成与组合、音位数量与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汉语音节通常是辅音加元音 ,英语音节的最大特点是有各种辅音群 ;英语单元音其音长可造成意义的区别 ,汉语单元音数量少 ,每个音要承担较多的功能 ;英语双元音两音相对独立 ,汉语双元音浑然一体 ;发英语三元音时气流为强-弱 -强 ,汉语为弱 -强 -弱 ;英语辅音清浊的对立为“区别性特征” ,汉语的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为“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蒙古语中塞擦音cˇ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在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中,形成这种较为集中的cˇ音共言带的原因是多方面,几乎所有蒙古语在其辅音体系中只有两个塞擦音:cˇ和zˇ,因为在这些语言中复合咝辅音c和z也不全是由唏音cˇ和zˇ发展而来的,人们把由cˇ和zˇ音组成的塞擦音系统的语言、方言和土语命名为“唏音”语言。按照B.H.托达耶娃的观点①,中国内蒙古东部方言的阿鲁科尔沁土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以及中部方言的察哈尔、鄂尔多斯土语都是典型的“唏音”土语。与内蒙古其他方言土语比较,这些土语占据了中间的位置,土语分…  相似文献   

20.
边音是一种辅音,发这种辅音时,允许空气从舌头抵住口腔顶部构成封闭的一边或两边逸出.典型的边音是[1]音.如果空气仅从舌的一边逸出,叫做单边辅音(unilateral consonant,monolateral consonant)或不对称的边辅音(asymetric consonant);如果空气从舌的两边逸出,则叫做双边辅音(bilaterant consont).单边辅音和双边辅音在音质上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可以用[1]来表示.英语边音通常是带音的、无摩擦的,同鼻辅音和[r]以及[j]、[W](不那么典型)一样,属于带音的延续音.因此,边音在许多方面同元音相象,常常当作元音来使用,即具有或音节的功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边音是作为辅音来使用的,它不能成为音节的核心(即音节的中心部分,相当于“突出峰”)而且从纯语音观点来看,它的不带音的擦音变体[!]是辅音性的语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