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回族文学中的女性审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族文学中,无论是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还是日益兴盛的作家文学,都刻划出了许多富有民族意识、民族特点的女性人物形象。因为作为一个民族的组成部分,女性必然要受到本民族整体性格和风尚的影响,回族女性在回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女性的个性特点,所以,做为主要反映回族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理想愿望等的回族文学,也就无庸置疑地塑造出了许多具有民族意识、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哈宽贵、白练、张承志、霍达等一批当代回族作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 ,反映了回族文学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坎坷历程中 ,回族作家对于本民族文学创作意识的觉醒与复苏 ,对民族生存方式、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和体验 ,折射出当代回族文学的精神走向及追求悲剧与崇高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是回族民众的精神纽带,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它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文学观照的意识形态,回族作家拥有的特定族属身份和底层观照意识,经过作家审美体验、情感体验之后,成为他们近距离地感受民族生活、细致地体验民族文化、敏锐地洞察民族精神世界的最佳视角。本文以回族作家石舒清、李进祥的小说创作为例,探究作家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立场和内在的宗教意识,即使在对底层人的人文关怀中,也闪现着鲜明的宗教伦理观,现代意识的人文关怀和传统的宗教信念,在作品中呈现出彼此交融纠结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党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的不断落实,回族文学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回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使它与自己所从属的民族的历史地位相称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回族民间文学与回族作家文学的比较研究,使回族文艺之花,在民族文化传统的丰  相似文献   

5.
海内外回族文学比较研究,属华语比较文学中的华裔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尚很少见。海内外回族文学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属古代回族文学在近现代以来的不同分支,海内外回族文学中的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学形态、文学语言存在差异。海内外回族文学的发展,可以进行区域文学比较、作家比较、作品比较。海内外回族文学的比较,不仅有助于两支文学未来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界未来开展华裔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搜集了发表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报刊杂志上关于回族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和评论,本文对当代回族作家文学的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做好民族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每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当回族形成之后,其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颇引人注目。元代回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当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份珍贵遗产,元代回族作家以其智慧和劳动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宝库。因此,认真探讨回族作家及其文学创作在元代文学中的贡献和地位,就成了民族文学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回族作家文学发展的分期,宜粗不宜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回族开始形成到清末,是回族作家刻苦学习和掌握汉文学艺术並取得了很大成就的比较活跃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回族作家文学比较消沉的阶段;建国以来为第三个阶段,是回族作家文学初具规模,开始进入自觉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回族作家阿慧以其细腻从容、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笔触,通过对家乡和回族生活的记忆,不仅营造了一种纯朴自然、清新生动的艺术意境,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学审美风格丰富了我国当代民族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古代回族作家研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显得比较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古代回族文学研究出现了向广度和深度开拓的新形势,古代回族作家研究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一些研究者已注意到古代回族作家的特殊性,开始对部分作家、作品,做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 一、萨都剌研究 30多年来,研究萨都剌在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评价到总体综合分析的过程。迄今为止,这个研究过程仍在继续发展。由于萨都剌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论者所持的研究方法、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11.
回族文学的研究,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着回回民族的新生,祖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形成,对回族文学的历史及现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先后发表在宁夏、甘肃、青海以至一些全国性报刊上的文章,有的介绍了回族地区文艺运动的情况,有的对于回族作家的作品、回族民间文学进行了评论和研究。但是,随着“左”的思想的侵入,所谓“地方民族主义”罪名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宁夏回族作家的写作建构了一个深具清洁精神的审美意象世界。具体而言,回族作家对意象的营构集中在自然意象、宗教建筑意象和动物意象三个层面上。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意象选取,折射出回族作家在伊斯兰宗教文化浸润下对生命、信仰和人格的礼赞。回族文学对清洁意象的衷情书写,不仅揭示出回族文学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谐顺关系,同时也拓宽了回族文学的言说价值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意味着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传承与发展、和谐与共存是这个时代构建多民族文学共同体最主要的问题。回族作家在此审美多元化的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的回族生活主题。这些主题中持之不变的文化内核与渐趋嬗变的审美表达,构成了当代回族作家创作的主旋律:基于积淀深厚、融汇多元的回族文化,一方面恪守文学的人文性、审美性,一方面突显回族文学的独特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东干族是中国西北回族迁往中亚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群落,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形成了独特的"乡庄"文化模式。东干作家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着本民族的生存。在东干文学里,"乡庄"不仅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生存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东干人的民族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家族是中国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伴随着民族群体的目益壮大和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回族文学家族在明清大量涌现,集中展示了回族古代文学创作的风貌和审美情致。回族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回族家族文化在古代回族文学家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持久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构成上讲,回族文学主要建基于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在融合中产生的回族文化之上.相应的回族文学原型主要有:源自中国主体文学的原型、源自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原型和回族文化自我显现的礼俗及语言原型.后两种原型成功建构了回族文学的民族特征,也成为民族特征最普遍最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就哪一种意义来说,文学都是民族的自觉,它的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是回族人民斗争生活土壤所萌生的艳丽花朵,是回族人民为祖国文学宝库贡献的一笔丰实的财富。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它便以引人注目的成就,活跃在祖国的文坛上,几经盛衰,至今己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探讨回族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民族特点,对于促进回族文学的研究,繁荣回族文学的创作,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近年来对回族文学研究的情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在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回族人民的创造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回族的文化遗产中,有没有神话呢?这是关心回族文学的人们目前正思索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1982年第3期《新月》杂志上曾首次介绍了几个回族神话材料,这里试对回族神话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回族作家石舒清坚持以自己的创作展现故乡西海固,反映生存于那里的回族的历史变迁、情感生活与文化要义,以对故土、母族的坚守抵达对文学纯净性的坚守。这种以“坚守”为特色的创作姿态对当下许多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取向选择与文化身份建构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干族是清末中国西北回族移民的后裔,自进入中亚地区后,从文化层面上接受了周边民族文化,主要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塑。东干讽刺文学借鉴了俄罗斯讽刺文学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吸纳了俄罗斯批判现实社会的传统文化基因,从而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拓展了东干文学的艺术领域。东干讽刺文学之所以繁荣,除了受俄罗斯讽刺文学的影响外,也是东干作家文化自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