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道班,是公路部门的最基层组织.公路职工多数在道班工作,是公路部门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和前哨阵地,是公路职工精神面貌和反映公路行业形象的窗口,因此,要保证公路的质量和得到社会的支持,就必须抓好如下几方面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的时钟正要敲响21世纪时,人类社会的发展步伐已跨越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正在向信息文明迈进。但在中国云南怒江州西北隅的独龙江流域还有一个尚未通公路处于封闭和原始状态的独龙族聚居地。到1999年10月,独龙江公路将修通,从此将揭开独龙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省公路系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公路养管建收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公路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西兰公路车道岭隧道管理所在创建文明活动中,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带好队伍收好费,连续三年获得榆中县文明单位,最近又通过市级文明单位的验收,同时又被甘肃省公路局党委命名为全省公路系统首批创建的行业文明单位。车道岭隧道管理所作为兰州市的东大门,在全省创建文明行业的活动中,该所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1999年,茂名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在省公路局和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克服资金短缺、条件恶劣等困难,致力抓好文明样板路建设,全面推动全市地方公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到目前止,累计创建文明样板路250公里,新、改建公路273.2公里,其中一级路12公里,二级路128.2公里,等级路133公里,县道新铺路面897公里,新建桥梁3座434延米.县道年平均好路率93.3%,年末好路率100%,分别高出省下达指标13.3和10个百分点;乡道平均良好路面率73.5%,年末良好路面率78%,分别高出省下达指标3.5和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加有效地加强公路通行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交通公路部门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通行费征收工作是一个窗口行业,做好文明服务是依法征费的前提,是构建和谐公路的关键。通行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既关系本单位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交通公路部门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魏锦萍 《南方论刊》2009,(8):77-77,76
一个行业和部门能否培育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业文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将直接决定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作为公路部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解决公路事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构筑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以优秀的公路文化促进公路行业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明服务,促进公路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现象 目前,社会上爱路护路的意识普遍较差.在利益的驱使下,损害公路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路政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 1、公路建筑控制区难以控制管理.这是当前路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公路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不少工商企业、私人、集体乃至政府学校都争先恐后地在公路上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大兴土木.  相似文献   

8.
文明是人性的存在内容,古代文明是古国心灵的律动.史学界对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研究中,遵循剩余→私有→阶级→国家=文明的模式,在这个直线上升的固定化模式中文明的实质脱离人而被转移为国家的存在;文明的起源渊于"剩余"而成为私有制的产物;文明的形成在于社会的分化而成为阶级争斗的结果.这个模式的"底线"是阶级矛盾,根本的问题是文明脱离了人.文明脱离人而将文明等同于私有制、阶级、国家,在古代文明的研究中会出现许多误断,也不能揭示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的状况.文明脱离人,多元、博大的古代中国文明将成为单一的僵化的文明,充满东方人文情怀的文明将成为无人文意蕴的野蛮文明.呼吁史学家们从泛阶级论的无意识中走出来,用新的理念与情怀重新审视古代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9.
罗浩波 《天府新论》2008,(5):13-18,143
文明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文明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是认识和研究文明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在整个文明学科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文明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本质论、文明结构论、文明互动论、文明主体论四个基本层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此文旨在讨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中的竞争精神.中国文化缺乏竞争精神,更缺乏颠覆精神.中国文化从总体来说属于一种文明过度的文化,儒、道、释三教的总体特征是禁欲、无争与软弱.这种文明在遇到外部蛮力侵略时只能是一种失败文明.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层次性与艰巨性的特征.认识其层次性,要求我们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在不同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其艰巨性,则可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应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现存文明形态的一个要素吸纳进来,将经济活动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文明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尤其是价值现等方方面面的根本变革,最终使工业文明跃升为生态文明形态.当前,我们应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作为理想的生态文明形态的引导下,促进现实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向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要尽快化解生态风险,在顺利完成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昂首迈步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实现生态价值观、工业文明中的经济增长观、物质主义消费观和生态治理范式四个根本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生存的最佳综合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文明理论在研究文明的历史论和方法论,文明的本质以及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文明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上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当今世界文明论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论是最正确、最科学的文明论.而其他文明理论,尽管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缺陷,有的甚至是错误,但也提出许多可贵的、有价值的思想,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借鉴和吸取,可以为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公路职工必须不断提高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转移到确保公路质量、加快公路建设上来,这对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笔者从以下四方面浅谈一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确保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路部门担负着公路养护和建设、管理以及公路规费征收等重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时期,公路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创公路行业发展新优势,当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文明是一种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一种大文明.其中,政治文明不仅是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其他三个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生态文明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7.
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儒学文明、宗教文明等的洗礼锻造了福建独特的文化性格.福建文化在三大地域整合中不断趋向成熟,南宋与晚清先后掀起影响中华文明的两大文化高潮:历史上福州港、泉州港、月港、厦门港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的四大活力港口.在打拼中开放、在开放中包容、在包容中革新,改变自我、服务全国、影响世界,这就是福建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俄国人对文明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所提高.一方面是地域文明理论的地位在俄国得以巩固,一方面,同这一理论建立过程相联系的"俄国的(东方基督教的、东正教的、斯拉夫的)文明"却愈来愈频繁地成为批判的对象.自由派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将俄罗斯看作是一个"不文明"、"不够文明"、"处于多种文明之间的空间"等等的地域.俄罗斯社会文化成份驳杂,需要在考虑到俄罗斯社会文化的分裂性的同时.注意到她的社会文化统一性的表现.从俄罗斯文明史里在找到分裂性和非系统性的同时,也能找到体现俄罗斯文明史的文明规划性和文化综合性的例证.边际文明的现实就是文明的多样性的不同类型在几个世纪期间矛盾地共同生存.统一不是它们生存的起始条件,而是代表不同传统的文化精英们投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结果.因此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对话注定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认识前提,它包括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问题反思与生态人性自觉.在生态意识层面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人学思想的演变与影响.在生态反思的层面上,顺应工业革命的近代人学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形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自然观,是现代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根源.在生态自觉的层面,生态文明的转向需要倡导促进生态文明的新的人学,在促进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性的完善,使人成为与生态文明社会相适应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路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公路、桥梁、隧道的设计、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但是,对公路管理问题的关注不够、研究不够,其管理的现状和水平与公路建设的总体成就不协调,尤其是路网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