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2006,(16)
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据悉,在《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民政部将抓紧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全面启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争取明年下半年实施首批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日本社会工作师国家资格考试制度健全,在考试资格要求、考试科目、考试题型及出题内容、考试合格标准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其注重实务经验、多元化的资格准入条件、考试难度大等特点,对我国社会工作师考试法制化建设、考试资格门槛设定以及对社会关切的回应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7):61-61
为了组织好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日前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厅(局)人事考试中心(院)与各地民政部门相互配合,做好资格审查等各个环节的考务工作,确保2008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8,(9):61-61
为了组织好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日前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厅(局)人事考试中心(院)与各地民政部门相互配合,做好资格审查等各个环节的考务工作,确保2008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职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最为深层次的接触,是一种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者,社会工作者最有意义的资源是社会工作者自己。结合教学实践,文章探讨在专业教育中强调学生自我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途径,具体阐释《自我探索与专业成长》课程的教 学实施模式,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活数字     
《社区》2014,(21):7-7
我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56.2万个 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56.2万个,比上年增长6.8%,职工总数1197.6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123084人,其中,社会工作师31183人,助理工作师91901人)。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强调本土化、处境化以及回应地区及服务对象之特色和需求。衡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于其能否不断回应社会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不断探索本土化、处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机制在于是否构建起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环境、是否形成了能力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否激发了社会工作者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动机和热情,是否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以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发展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发展轨迹的归纳分析,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影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0.
张大维 《社区》2011,(16):41-41
香港众多而规范的非政府社会服务组织保证了社会服务的可能和可行,规范而严格的社会工作制度保证了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准。《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是规范香港社会工作注册的总纲,根据《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成立了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其主要职能有: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7.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过程的情感性,社会工作者较其他职业群体面临着更突出的倦怠、同情疲劳、继发性和替代性创伤等风险,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是两种有效的个体能力,分别从心理和行动上激发从业者进行自我保护,但二者在当今中国职业情境中存在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同时缺乏研究和实践层面的关注。基于对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概念缘起和发展的追溯,结合二者在社会工作视野中所呈现的共通之处、相互关系和应用性差异,提出干预自我同情的心理过程和提供自我关怀的具体实践两条应对社会工作职业风险的干预路径。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作为个体能力,其可习得性指明社会工作教育应纳入情感维度并建构具有关怀取向的教育体系,建议通过显性课程设置和隐性环境营造双重途径加以实现,以应对职业风险,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高鉴国 《社区》2002,(11):46-49
“什么是社区工作?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有哪些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和我们所从事的民政工作有什么联系?”这是读者在信中经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助人自助。“任何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和困难人群,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解决困难人群问题的方法不同。在传统社会,人们的困难大多依靠亲属群体的帮助予以解决,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成为专业化的解困救难的手段。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发挥着解决社会成员的困难,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雷洁琼)。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推动的,许多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技巧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有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还没有被普遍认同。在中国引入、规范和发展社会工作的同时,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许多社区工作者的思考和争论。“社工专栏”的设立就是要介绍一些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提供借鉴。本期首先介绍的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定义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并列出三种工作方法的具体事例。希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社区社会工作者能将您的工作心得和看法寄给我们,让有志于推动中国社会和社区工作的人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能否被称为一门科学和一种职业?它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功能是什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以下理论阐释和科学定位: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科学/理论属于反思理论,有别于常规的科学理论。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性专业性”成为构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