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与弗洛伊德学说崔银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深层意识的探索,拓展了心理分析小说的表现内容与技巧;描写人物无意识激情和隐蔽的性心理,又构成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显著特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创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主要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其作品与弗氏的人格结构学说互相印证,施蛰存站在人的本我欲望这一独特视角,尤其是从上海都市语境出发,表达了对现代都市人自我的探寻,折射出都市人复杂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任何创作行为的生成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文章联系施蛰存所处的文化环境,论述其历史小说创作行为生成的外在诱因:其一为20世纪20年代后期兴起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浪潮;其二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引入及其初期实践。正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激发施蛰存开创了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施蛰存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小说创作,表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将人物的心理过程展现得细腻曲折而富有层次,对人的无意识领域的把握和分析堪称独步,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早在1933年,施蛰存就声言,给他冠以“新感觉主义”的头衔,“是不十分确实的”,他说,“我知道我的小说不过是应用了一些 Freudism 的心理小说而已。”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施蛰存的心理小说,应特指具有弗洛伊德色彩的心理分析小说,它与一般着重分析人物心理的小说不能等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创建于19世纪末,是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上均与传统心理学迥异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性压抑、释梦等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陆续被引入我国文坛之后,对鲁迅,郭沫若、杨振声、许杰、沈从文等众多作家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运用其观点和方法比较自觉、比较严格,创作比较集中,成果也比较丰硕的,则是施蛰存。因此,给他冠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小说家”的头衔才是“十分确实的”。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辟蹊径创作了大量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位作家。运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其小说《石秀》进行解读,进而探讨石秀性变态心理及其原因。认为,施蛰存笔下的石秀从《水浒传》里的神坛走了下来,变成了"人",然而却是一个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作家中,鲁迅最早在小说中运用性心理分析,施蛰存则直接将弗洛伊德的理论移植到作品中;鲁迅借心理分析揭露人物虚伪,表现了更多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则更多地表现了其本能力量.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写心理分析小说,并不想以现代主义来对抗或取代现实主义.他没有盲目地照搬西方现代主义那一套,而是把意识流、潜意识流、象征主义等非现实主义的因素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相互交融的复合形态,渗透到作品的艺术结构之中.施蛰存写小说,取法中外,融合古今,富有一种可贵的开放意识.他敢于标新立异,别开蹊径,是我国较早的将弗洛伊德学说引进文学作品,作了大胆的尝试.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渗透的典型,是中国小说艺术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论施蛰存的东方“心理分析”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主将施蛰存,以异于当时大多数作家的文化视野,特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营造了一个独立自由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是人类心灵之中的普遍矛盾,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的学说揭示了这一人心世界的奥秘,它成为中国现代小说性爱叙述所反复表现的主题。弗洛伊德对精神心理的研究,为文学打开了一扇深入作家灵魂和人物形象心理世界的窗子,当代女性小说的私化和细化倾向也是与精神分析学对性心理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从它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精神分析学依然称得上是20世纪伟大的理论发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一般分为进城乡土小说、现实乡土小说、历史乡土小说和理想乡土小说,文中试图从形成的原因、代表作家作品和主要特征三个方面对这四种小说形态作大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沈从文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主要从情景叙事的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并分别从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弥补学界在叙事学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文本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语境下,西部乡土小说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从西部乡土小说中体现出的独特的文化特质、多元并生的文化价值取向、精神想象中的家园三个方面,对陕、甘、宁三省的乡土小说进行了梳理,以使其艺术和精神面貌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金庸以其武侠小说著称于世 ,对金庸作品评论的文章也不胜枚举、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从金庸小说的侠文化 ;金庸小说的琴棋书画 ;金庸小说的美食与美酒三个方面谈了金庸小说的审美意趣 ,同时指出在现代汉语小说作家中恐怕很少有名气能超过金庸的人 ,金庸已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其原因就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所表现出的审美特性与藏民族的原始积累、艺术积累及其生活积累密切相关。主要从小说的形式、形象及意味彼此渗透交融的三个层面来挖掘西藏魔幻现实主义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长篇小说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小说文本成为了一段压缩的历史 ,体现了法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的种种特征 ;二是社会历史与小说文本构成了生活世界的隐喻 ,莫泊桑作出了生活即死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死亡情结--小说的美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情结作为西方小说中最古老也是最永恒的情结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小说的创作 与欣赏也具有重大意义。它在不同的层次上联结小说与现实,小说与历史,展现了小说的现实之美,超越之美与 和谐之美。同时,它也将小说的形式之美和思想之美注入了小说的创作与欣赏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年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抒情小说较之20年代的抒情小说在文体特点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抒情小说的整体梳理,在与20年代抒情小说的比较基础上,着重从抒情视角、人物类型分析和审美形式的稳定几个方面分析了30年代抒情小说的文体特征,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叶兆言小说的语言风格表现为冷静从容而略带幽默色彩,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叶兆言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密切相关.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叶兆言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新形态,一种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交融与相激荡的产物,中国化的产物。开拓了新的文学空间,代表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局限与贡献三个方面对新写实小说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