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回回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回族缺乏其构成为民族的经济、地域和语言的显著特征,而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只是它的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有人说:“回族离开了伊斯兰教就不成其为回族。”似乎回族文化即集中反映为伊斯兰教。也有人说回族根本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文化就是汉文化,只不过是“汉族信奉回教”而已。我们认为,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也肯定有其民族文化的,无妨就叫做“回回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既有其具体的内涵,也有其来源和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笔者曾提出了一个“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论点。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就教于研究回族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早期的黑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独立到内战前后的这一时期是美国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革的时期,也是美国黑人文学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美国黑人在形成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从开始就遇到了文化传统的继承问题。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国后,他们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两种不同的传统——非洲文化和美洲文化或欧洲文化。然而,他们却不能合法地继承其中任何一种文化。法律剥夺了黑人奴隶进学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不同,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心理状态,民族性格,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等等,这种种特点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就是文学的民族特色。这种文学的民族特色,是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独特标志。  相似文献   

4.
赵国军 《甘肃社会科学》2007,(2):254-255,242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数量较多的民族之一,人口数量1000余万.而对于以回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回族学,则起步较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回族学的研究成果才不断出现--逐渐形成回族学,对于回族爱国主义传统历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和成熟的论著.周瑞海教授和马金宝副编审等所著的《回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读本》问世,可以说是为回族学这一新兴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向世人展示了回族这个民族坚贞不渝的爱国情结.笔者读完该书,就自己认为该书具有的特点和现实意义呈给大家,不求认同,只求对大家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回回是一个人口数居我国56个民族第4位、分布范围极广、并具有优秀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自40年代初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民族研究会编写出版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起,回族问题研究就被视作推动回回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人们对研究回族问题的迫切感与使命惑,由于十年动乱的磨砺进而得到激励与升华。新中国成立后,曾涌现出以白寿彝为代表的一批回族研究学者,发表或出版过《回民起义》(白寿彝,神州国光出版社1953年)、《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白寿彝、丁毅民、韩道仁,民族出版社1957年)等一批重要论著,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形成专门发表回族研究论著的固定学术苑圃。因此,当1982年秋以研究回族问题为重点之一的《宁夏社会科学》问世后,  相似文献   

6.
<正> 新闻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学(如小说、散文、诗歌)不同,它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传播工具,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文体。但是在表现方法上,它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学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由于它必须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成长,不同民族的新闻便都带有本民族文学传统的烙印。在我国,那些得以流传的优秀新闻作品,大多较好地运用了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梁启超的报刊政论常使用传统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民族。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回族人口发展变化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回族人口的发展变化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历史悠久,在我国民族大家庭里已经生活了一千多年。但是在旧中国,由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回族聚居地区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口变化状况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某些时期还呈现下降趋势。全国解放后,回族人口有了很大发  相似文献   

8.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本文从民族特色入手 ,论述了王正伟对回族民间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美国回族华人文学属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华裔少数民族文学,该支特殊的文学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家园意识有地理家园和文化家园。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地理家园意识指向中国多地,文化家园意识有的指向族裔的宗教文化家园,有的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超越固定的文化形态指向一种精神的旅行。美国回族华人作家的家园思考也各不相同,白先勇在跨文化中重构家园,艾骊·马琳在跨文化中坚守家园,马兰在跨文化中追寻家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它也不会在历史上永远存在下去,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自行消亡。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不是这一个社会的民族,就是另一个社会的民族,不属于任何社会的民族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就必然会存在民族问题。概括地说来,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矛盾论》中,反复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11.
由民族走向世界每个民族的文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所谓文学的民族性,是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各自不同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在内容上表现着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特征,在形式上为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纵观历史,那些在世界文学史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民族理论?民族理论就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学说。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一定的民族中生活,包括现代工人阶级也是如此。正如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说的:“工人阶级如果不是‘在民族范围内构成起来’,如果不是‘民族的’(‘虽然这和资产阶级所理解的完全不同’)就不能巩固、成长和形成”。①民族和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既有经济基础,也有上层建筑方面,以及意识形态诸方面的问题。对于民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外文学史的经验证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固然离不开对别国、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学的学习与借鉴,但起决定作用的却从来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吸收和采用。一个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一个只会照抄照搬别国、别的民族的文学经验的民族,是不会有独立的文学的,更不会有本民族文学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文学的独立和成熟是以文学的民族化为条件的,没有文学的民族化,也就没有文学的独立和成熟。古的和外国的姑且不论,单是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和近几年的文学创作实践,就为我们探讨文艺民族化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五四”  相似文献   

14.
回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杨继国鲜明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回回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这是回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要求。文学是情感的形象化表现,情感是文学特有的内容和本质特征。艺术美学告诉我们,艺术情感是一个双向流程的互构活动,作家、艺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宁回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青海省六个世居民族之一,也是西宁市的第二大民族,西宁回族的城市化对西宁市以及青藏高原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笔者在对西宁回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描绘了西宁回族城市化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回族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研究提供了实证素材。  相似文献   

16.
回族婚姻习惯法是伊斯兰宗教法关于婚姻问题的规制积淀、融化在穆斯林民众的心理后在具体婚姻生活中的一种客观表现。长期以来,回族婚姻习惯法已经被回族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生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回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正确看待和不断消除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国家法在民族地区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登翰先生认为,由于海外华文文学存在的客观事实,使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分流和整合的情势。他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暂时分裂,或受到外力人为的切割,形成了相对迥异于母体社会的独自发展格局,却又涵盖在母体文化的合理发展逻辑之中,便可能在一定时期里造成这一民族或国家的共同文学,在不同生成环境中的分流。分流是离析的一种极端的形态,是在维系和延续共同母体文化的基础上,脱离了文学主体运动轨迹,而呈现出自己特殊形态和进程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存在。而…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汹涌而至,它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必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挑战。我们必须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明,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切忌盲目照搬、移植。要坚持民族特色,保护民族文化,不能借“世界文化”或“文化一体化”而否定民族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重塑民族精神,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社会组织的不断演进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社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同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进步轨迹。就西北回族而言,其社会组织进程化演进轨迹包括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历史阶段:一是唐宋时期回族之聚合,二是蒙元时代回族社会组织之形成,三是明清时期回族社会组织之发展,四是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组织之新特征。本文拟就上述四个方面对西北回族社会组织进程演进轨迹做一些考论,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勇 《人文杂志》2005,(6):97-99
比较文学形象学一直就与文化问题有关,形象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一国文学中所描绘的他国形象。因此,被描绘的异国形象就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形象,而更是一个文化形象,代表着一个国家(描绘者)对另一个国家(被描绘者)的看法与态度。同时,每一个被描绘的国家也都有许多个侧面,选择另一个侧面来代表这个国家也不仅仅是文学问题。还有,为什么这样选择的背后,一定也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比较文学形象学总是与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处于相互关联的状态中。研究一国文学中的他国形象,少不了要考察如下相关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