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台湾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与数量逐渐下降,台湾地区企业转型升级仍需PE助力;福建基于多重政策与地缘的优势,PE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仍存在PE产业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加快推动两岸金融深入合作的前提下,闽台两地可结合各自产业发展特点,在自贸区试行搭建PE投资平台,创立两岸合作私募股权基金,培养私募股权基金职业经理人团队,加强两岸金融监管当局合作,创新闽台两地金融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存在偏于单向发展的问题。互补共赢,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福建省应发挥地域和人文优势,除引进台资与台商外,还应进入台湾市场,充分利用闽台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改变两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偏于单向发展的格局,实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质性对接。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加强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新增长极。闽台海洋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发挥对台合作的独特优势,全面深化闽台海洋开发的保护和合作,全方位提升闽台在海洋经济开发中的合作与交流力度,不断推进和拓展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领域广度,包括设立台轮停泊点、对台小额贸易口岸,开辟"小三通"、"大三通"海上直航通道等等,大大促进了闽台海洋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闽台两地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各自采取的对策,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台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了闽台农业合作对今后福建农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闽台农业合作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要闯出“三条路子”,建成“三个基地”,发挥“三个作用”。阐述了开展闽台农业合作应该把握的产业导向、合作原则、政策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福建自由贸易区对台的政策优势,福建台资企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其融资供求矛盾也不断加深。究其原因,除了受到福建相对不成熟的融资环境的影响,还受到闽台金融合作滞后性因素的制约。深化闽台金融合作成为破解福建台资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课题,应从改善福建金融环境,吸引台资银行入驻福建;健全闽台资金清算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闽台金融业交流,完善台资企业征信体系等方面加强闽台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两岸林业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台湾林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具有比较优势,福建在人力和生态资源上具有比较优势,闽台的林业合作是实现两岸林业差异互补,推进两岸林业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进而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对闽台林业产业合作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提出闽台林业产业共同发展的最优选择及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福建泉州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特色经济条件和毗邻台湾的地域优势,确立了创建台商投资区、发展对台招商引资的目标。但泉州市当前在吸引台商投资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应从加速创建优化台商投资的大环境、创建闽台高新技术区等方面着手,为吸引台商投资于现代化产业、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建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一、30年来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恢复和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福建凭借闽台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五缘"优势,发挥海西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闽台文化交流合作,使闽台文化交流在隔绝30多年后开始走向恢复和发展。30多年来闽台文化合作交流的轨迹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陆单向推动阶段(1979年至1986年)。1979年中央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打破了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军事对峙僵局。福建成为最早对台开放和进  相似文献   

10.
福建和台湾隔海相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对于闽台滨海景观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闽台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闽台滨海景观存在问题出发,对原有景观布局进行改造,针对部分滨海景观给出指导性建议,并从宏观上提出滨海景观发展策略,探讨闽台新的产业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闽台食品加工业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产业化角度,分析闽台食品加工业合作的现状及其成效。从闽台食品加工业的水平差距、互补互惠性,以及世界市场的潜力和东方传统食品的潜在优势等4 个方面,揭示闽台食品加工业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加快闽台合作,促进福建食品加工业升级的几点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将为闽台影视产业合作带来新的空间。深化闽台影视产业合作,突破合作"瓶颈",推动合作向纵深延伸,必须深入思考可操作性的路径。文章围绕闽台影视产业合作历程、现状与问题深入思考,提出深化合作的路径,以期促进闽台影视产业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13.
认为行业协会是现今闽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的重要推手,在引导和促进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成为现有闽台人才交流平台的有益补充。界定了行业协会推动专业人才交流合作的内容和范围,分析了当前以行业协会为平台促进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现状,尤其是存在一些认识性、制度性、政策性问题,进而提出通过发挥好行业协会的独特优势、优化行业协会对接制度环境、完善行业协会治理机制等进一步设计基于行业协会平台的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认为以"科学中药"为宗旨的台湾中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管理措施、创新途径、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深入分析台湾中药产业的振兴经验与举措,就如何振兴福建中药产业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闽台共同振兴中药产业。  相似文献   

15.
对台产业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核心,30多年来福建在对台制造业合作上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旅游业合作独具一格,金融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农业合作始终走在两岸前列。产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合作载体不断丰富,并在合作机制上努力探索。未来应根据两岸关系发展趋势,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通过构建良好合作环境、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海西区域资源整合以及鼓励企业入岛投资等策略性措施,推动福建对台产业合作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6.
两岸金融合作交流先行专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福建具有闽台金融交往的"五缘"优势,又是大陆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中福建具有先试先行的优势.可以考虑在加强闽台金融界人员的往来,建立两岸金融政策协调机制;鼓励台资来福建省设立各类金融机构,并争取台湾地区批准福建省金融机构赴台设立机构;扩大直接通汇的范围,增设直接通汇的项目;合理确定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价,公开挂牌收兑新台币;进一步对台商投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尝试开办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先试先行.通过两岸金融合作领域的拓宽,逐步实现两岸金融服务业的对接,为两岸经济往来和融合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中闽台农业合作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探索适合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闽台农业合作模式,对福建新时期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考察福建省闽台农业合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对闽台农业合作模式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ECFA的正式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共创双赢的大局,为两岸产业深入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能。福建传媒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的特色,有利于两岸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在两岸产业合作中先行先试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运用波特钻石理论,对闽台传媒产业合作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产业合作新模式,将对两岸传媒产业合作,乃至对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比较优势的闽台农业合作模式在取得30多年双赢绩效后也开始逐步放大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即福建农业外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低层次的合作牵制福建农业附加值提升的同时也制约着农业结构的优化,并且合作利益分配中的博弈也正在加速侵蚀原有的合作基石.因此,闽台农业合作有着转变合作机制的现实要求.从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合作发展思路逐步转向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新型合作发展之路,提高闽台农业区域竞争优势,提升合作层次,实现更高层次合作缋效的目标,这是新时期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两地各项交流不断加强,教育交流更显示出勃勃生机.为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福建率先与台湾开展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工作,开创了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同时,随着闽台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本文就闽台教育合作和闽台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闽台合作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