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中,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当今教学中,很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无不与发展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发展思维更是发展智力的核心问题.发展思维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思维的方向性就是语文教学和其他各科教学中需要探讨的许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作者有作者的思路,教者有教者的思路,学者自然也有学者的思路.这思路就体现了思维  相似文献   

2.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能力并非是全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以为,这个问题并非是全新课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对这一问题已予以重视,并有了成功的经验。从孔夫子到叶圣陶,他们都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一致的主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便是强调学习知识与锻炼思维应并重。《学记》所谓“游其志”、“存其心”,也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发展志趣、用心思考创造条件。朱熹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之序”,同样是将“学”与“思”安排在一个序列之中。他们强调思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語言。但是,語言是什么?語言的本貭是什么?馬克思主义語言学与資产阶级語言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回答。而只有馬克思主义語言学,才能对語言本质問題提出唯一的科学的认識。一资产阶级语言学关于語言本质问题的种种錯誤看法資产阶級語言学对于語言的本质问题,有过种种錯誤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語言看成自然現象。語言学中自然主义学派的施来赫尔和繆勒,他們从自然主义的观点来看語言的本貭,他們把語言看成一种自然界的物体,认为語言沒有历史的发展只有自然的增长。如:“……語言,或任何其他自然界的产物,严格地說,沒有历史,而只有增长。又认为  相似文献   

4.
“文章不是无情物”,然而语文教学如何传其情却历来争论不休。“文以载道”论者,主张以‘道’为主,甚或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道以文传”论者,则强调章句之学,以为只要讲清字词句章,学生也就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还有现在之教改,有的在高年级讲课如蜻蜓点水,而练习之多逼得学生不得不废寝忘食;有的“贩卖”“教学参考书”和“练习册”,使学生有味同嚼蜡之感;有的则强制性的规定所谓‘精讲’、和学生‘多练’的时间比例。这些见解我虽不能苟同,但也不想说长论短。我以为“教无定法”,孔子尚且主张“因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法,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单独学科。我国本是一个文明古国,语文教学实践也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如: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学思结合”原则,《礼记·学记》中的“教学相长”原则,韩愈的“学必有师”、“文以载道”原则等,至今仍被教学法学科所推重。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掺合在经、史、哲中,从十九世纪起才开始当成一门专门学科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素质教育的出路,将孔子的“学”与“思”的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当前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孔子强调的“学”侧重于知识的累积与继承,而“思”侧重于知识的创新、发展与批判,在教育过程中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当前,充分认识孔子的“学”与“思”的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同样的老师 ,同样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有的学生学有所成 ,而有的知之甚少呢 ?悟性不一。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 ,接受父母遗传信息不同 ,自身心理素质不同 ,自然接受同一道理的悟性高下不同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学的思考。通常语文教学中的“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在我们看来 ,它应该是说阅读主体直觉力、想象力、理解力瞬时性的三位一体 ,是阅读主体感性经验的突然升华和飞跃。“悟”的古义为觉醒、理解。读书要讲究“悟” ,其实古已有之 :孔子主张“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个“思”…  相似文献   

8.
简论王艮和泰州学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明清以来,我国史学界对王艮和泰州学派的评价众说纷云。有的认为他们是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和反封建的人民性的进步学派;有的认为他们是反映下层人民利益和要求的“王学左派”;有的则认为他们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把“王学”更向右发展了的反动主观唯心主义的学派。对王艮和泰州学派之所以有不同的评价,这是由于王艮和泰州学派的学说,既受着王阳明学说的重大影响,存在着一些主观唯心主义和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消极面,又对王阳明学说作了重大改造和发挥,有其独创性,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和反对封建专制进步性。这样,人们在评价时往往容易强调某一个方面,甚至加以夸大,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以致不能  相似文献   

9.
一、提问在思维训练中的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饴”。的确,在思和学的辩证关系中,思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此却有些忽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以问题(或提问)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思路,展开思维训练。思维通常是由于人需要克服某种困难,需要理解某种事物,以及需要解决某种问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捷普洛夫《心理学》)。我们  相似文献   

10.
孟轲,战国邹(令山东邹县)人,大约生于公元前三九○年,死于公元前三○五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他受业于子思(孔丘的嫡孙)的门人,子思受业于曾参,曾参是孔丘的学生。可见孟轲的反动思想正是通过子思而上继孔子的。他自认为是孔门的嫡传,而后代的儒家学派,也公认孟轲是孔学的正宗。战国时期,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为了本身的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他们的代表人物都著书立说,阐明宗旨,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纵横之学风行一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孔丘开创的儒家学派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孟轲使着他的诡辩,“辟杨、墨”,反纵横,拒许行,发展了孔丘的反动思想,“捍卫”了儒家学派。正因为他“护孔”有功,后来尊孔的封建统治者就赏给他一顶“亚圣”的桂冠,在孔家黑店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二掌柜。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指出:“学的规律”是“教的规律”的基础.探索学生“学的规律”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上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就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教师也就容易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特拉维夫学派率先将翻译研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本的语言层面,而把影响文本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考虑在内。该理论促成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有了质的飞跃。对特拉维夫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埃文·佐哈尔和吉迪恩·图里的翻译思想进行梳理,认为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影响深远,成为特拉维夫学派的奠基理论;图里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翻译规范”概念为核心的面向目标语系统的翻译理论。特拉维夫学派产生之后t许多翻译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继承,进而促成了与此相关的翻译学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一正在审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教学原则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之相应,在阅读能力方面,《大纲》提出要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课文段、层次及其关系,理解作者思  相似文献   

14.
从强烈的事功主张出发,注重实际问题,研究实用之学,这是南宋浙东学派的最大学术特点如讲究"事功之学”的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讲究"性命之学”的金华学派;而此中另有一位超然于各派而独树一帜的,就是讲究"经制之学”的唐仲友.唐仲友的学术思想紧紧围绕"经世致用”,提倡脚踏实地,注重现实功效.这种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朴实作风,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台刊《广告学研究》第12集上发表文章,探讨公共关系主要学派的论点,并剖析其中的异同,希望藉此扩大学派间对话的空间,进一步评估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管理学派认为公共关系是组织“沟通管理者”,业务处理的范围包括组织与公众间可能透过“沟通”解决问题;语艺学派则认为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修辞者”,因此大凡与符号产制有关的业务,如口号、标语、宣传、公共演说等,都是公关人员的职责所在,形象与名誉管理更是工作重点;整合行销传播学派主张,公关业务主要是要处理“行销推广”的问题,“讯息传递”是公关人员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郁达夫的“学、思、得”三字理论,认为“学”和“思”是对译者责任心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而“得”,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来看,过于理想化,不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变成了“导”,“导”激发着“学”,“学”催生出“问”,“问”又呼唤来新的“导”.探究性、生成式的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是教学的归真.  相似文献   

18.
太谷学派与气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学派自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周太谷氏开宗讲学以来,历时已一百七十余年,刘蕙孙先生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一支暗流”、笔者赞同是说。称其为“暗流”,一是因为学派以秘密形式结社,著作多由口授笔录.更不显传。二是学派理论深奥怪谲,似可解又不可解。学派所传秘不示人的原因何在?我以为个中与“气功”有密切联系,可以这样认为太谷学派是儒家气功的一个流派。近十余年来,由于政治开明,学术上得以百家争鸣.一些曾被视为异端邪说的传统文化也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得到深入的研究。如太谷学派资料的逐渐披露、中国气功的研究和实践等.这都为我们解开太谷学派之谜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近年兴起于全国的气功热和气功研究,证实了气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许多气功大师的特异功能已得到科学验证和社会认可。笔者于数年前习练气  相似文献   

19.
公羊学派的“大一统”理论认为 ,“中国”、“夷狄”之别在乎“尊尊” ,“尊尊”既是伦理概念 ,也是政治概念。当王室衰落 ,是“中国”而有“夷狄”行 ,如“夷狄”能匡王室而尊尊 ,则“夷狄”亦新“中国”。身为“夷狄”的满族贵族在明末入主中国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洪承畴则顺应了这一趋势。他在清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有值得肯定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们祖国,地域辽阔,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地域为限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学术文化和众多的学术流派,这在古代交通不便等许多特殊情况下,往往如此.宋代以来各地书院林立,讲学风气大盛,从而形成众多学派,尤其是江浙一带,在宋以后,经济文化发展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不仅人才辈出,各地藏书亦为全国之冠.宋室南渡后,定都杭州,浙江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文化荟萃之邦”.浙东地区此时出现了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以陈傅良、叶适为首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首的“永康学派”等.在他们的学术思想影响下,经元明至清,在浙东遂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浙东学派.这个学派,对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全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