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经》《周易》《尚书》《楚辞》等开创了中国文学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从一开始就孕育和包蕴了宫庭文学和民间文学、地域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诞因.虽然《 风》《雅》《颂 》《南》被视为按音乐来分类,但其中却明显隐含了宫庭文学和民间文学 、地域和民族文学分野的诱因.特别是"二南"所表现的对南方民族文化的透视和描写,极好地体现了地域文学的抒写范式,即由地域特征所表现的异质性表象与同质性精神抒写.《诗经》"二南"被列于"风"之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具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二南"非以国为类,而是以地域性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其与南方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不但是南方各民族文化的早期记录,更是中国地域文学和民族文学创作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文学地理学一般注重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影响研究而忽略作家对于地域文化的建构研究。文章以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的建构为例,说明正是超越于地域文化的整体历史语境决定了地域文化的书写价值,而地域文化以何种文化形象出现于作家的笔下,不仅与地域原乡相关,更取决于作家所持有的文化立场和具体文化理念。总的来说,莫言的生命主义、文化生态主义理念以及受当代语境影响的带民间色彩的文化政治理念是莫言创构高密东北乡的主导理念,它们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莫言纸上故乡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及其影响具有代表性,以山东地域与山东籍学者为中心考察,可以发现山东地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过程和文化格局与全国大体一致。从汉末到西晋,山东地域在思想文化方面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学;道教已经起步,正在发展壮大之中;佛教则因传入较晚,尚未成气候,在山东影响不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域的文化格局发生了改变,儒学式微,失去一家独尊的地位;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势头正盛;道教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比佛教略逊一筹。因此,这一时期的山东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而山东籍学者"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三教会通"的历史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以山东地域为代表形象地展示于区域宗教之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山东作家对齐鲁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再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山东作家在继承了齐鲁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新的精神传统.这种新传统主要表现为文化守成主义、道德理性主义、民间英雄主义.这三种精神特征既是20世纪山东文学独树一帜的文化品格,又是齐鲁文化传统在20世纪实现现代转换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5.
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一直难以获得成功。从文学角度看,电视剧《钢铁年代》堪称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文学的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作品中饱含着作者在《闯关东》中就已充分显露的山东齐鲁文化的元素。在齐鲁文化的烛照下,作品中以山东人为核心的人物群体,体现了儒家的人格理想。这种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与中国特殊的"钢铁年代"的结合,使得作品中思想、故事和人物得到极大的充盈。地域文化和文学的介入,可以说是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有蹇先艾的"贵州"、王鲁彦的"浙东"、叶紫的"湖南"、萧红萧军的"东北",以及赵树理等山药蛋派的"山西"、孙犁的"白洋淀"、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等众多地域文学的经典性书写。在文学史叙述中极少提到济南本土的经典作品和作家,这是一个极大的文学缺憾。随着新时期到来,关于济南地域的文学书写出现了张振声、郭震、李小萍、罗珠、常芳、刘强、刘玉栋、牛余和等立足于济南本土民俗文化的济南作家及其优秀作品。从人文地理学和后现代地理学的空间现代性视野来分析和观照百年济南文学,探寻其中所建构的"济南形象"的文化脉络、精神纹理和审美理念,以期推进新世纪济南文学的传承发展和"文学济南"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7.
《天安门诗抄》的出现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笔者试图从"民间"这一理论视域对此加以考察。本文主要包括如下三大方面:探讨文本的民间立场;着重分析隐藏于文本中的"民间隐形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其中的两种民间文学模式;兼论与文本紧密相关的人物即周恩来的民间形象。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奖",中法美三国主流大报《人民日报》、《费加罗报》、《纽约时报》均多有及时报道,并建构了体现不同寓意的词频框架。其中,中国为"文学主导政治隐含"框架,法国为"文学与政治均分"框架,美国为"政治主导文学次之"框架。三大框架在体现相关报道倾向的同时,也与各自固有之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中西双方不同的文化观乃至于文艺观,既左右中西方媒体有关报道新闻观念的形成,又间接制约其各自"莫言获奖"报道上的框架建构。另一方面,同属西方文化体系的法国与美国,因自身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双方子文化差异,同样对两国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有所调控。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文学史的撰写和研究大略兴起于上个世纪的中叶.研究山东文学的通史有乔力、少群主编的《山东文学通史》,分体文学史有李伯齐等主编的《山东分体文学史》,史论有李伯齐著《山东文学史论》,都于本世纪初先后出版.通史著作全面地考察了历代山东文学的发展状况,而分体文学史则在于呈现山东不同文体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史论体例致力于对山东文学的总体评价.周潇女士的《明代山东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一书,则是首部山东地域文学史的断代之作,其面世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各种各样文学形式的探索,主旋律创作以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当下生活.受齐鲁文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文学似乎格外青睐主旋律创作,然而当我们面对山东文学在文学潮流中"失语"的尴尬处境时,从文化层面深入剖析主旋律创作带给山东文学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对营造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学空间的影响,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精神是在山东地域中形成的、反映山东人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与文化心理行为的群体特征和风貌的精神精华,它具有明显的历史板块结构特点,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山东精神具有塑造山东人的良好人格和形象、提升山东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山东发展和构成山东发展之无形资源的重大作用,因而要促进山东发展就必须注意对山东精神的弘扬利用。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清政府发起了筹备立宪运动 ,山东谘议局应运而生。山东谘议局的成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汹涌浪潮所淹没。随之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山东各界联合会也最终不敌封建势力的颠覆活动 ,仓皇收场。透过这些政治机构的更替 ,顽固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斗争妥协的过程 ,已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3.
何思源对山东抗战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分析与评价。他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促进南京政府与山东当局的相互信任;坚持敌后抗战,维持国民党政权在山东的战略存在,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收复山东时,他努力扩张国民党势力,阻碍了山东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实施了对口支援的“两个工程”,山东省被确定为新疆的对口支援单位。该文对山东支援新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援助政策的长效机制、双赢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桃文化是中国树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它的花、果,还是枝干,都包含着或单一、或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桃树身上,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植物崇拜的渊源与历史及其与之相关的民间俗信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能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二手数据资料,对胶东半岛经济的集群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山东省17城市,胶东半岛城市经济集群特征显著。进而,综合考虑胶东半岛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指出胶东半岛企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17.
制约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制约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借新生活运动加强专制统治的山东韩复榘政府,在社会问题的整治上颇为用力,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史家和坊间在评论韩复榘的时候,不是着墨于其政治生命后半程“印影”,就是湎于渲染韩的各版本“闹剧”的生产。尽管韩复榘的新生活运动呈虎头蛇尾之相,但即便摒弃后现代史学中的断裂地方史、小叙事的范式,史者也应有义务继续加力破除笼罩在韩复榘式的历史人物身上的流言,更客观地“见”他们曾有的“虎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济社会两方面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对山东农村经济与社会内部诸要素发展的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 ,从中揭示山东省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 ,进而提出推进山东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重化工产业的长期发展,不仅消耗了大量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而且排放了较多的污染物。分析表明,山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表现为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外部依赖度过高,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复合型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