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当代有限性的向度上来重新诠释"哲学是什么"问题,进而在阐述"哲学"本真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哲学内蕴的本质与不同时期的形而上学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论述了康德在为传统形而上学奠基的过程中,把形而上学重新置放在人的认识有限性前提下的难题,继而着重阐发了海德格尔为解决这一难题所确立的"比人更原始的是人的此在的有限性"思路,从而把当代形而上学建构在"此在"有限性的规定上,最后着重揭示了当代形而上学与有限性规定的联系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形而上学奠基的当代诉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形而上学的最初确立是通过形而上学的初始奠基完成的。西方形而上学的奠基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不断伴随着精神境遇的变化与历史因素的变迁在变换之中寻求和确立的,这表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演进是以不断奠基的方式推动的。从历史的向度观察,西方形而上学历经了奠基于外在实体的无限性之上的对象性形而上学,中经奠基于自我思维的理性无限性之上的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而达及到康德奠基于先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规定之上的现代视界的形而上学。康德哲学这一提法预示着当代形而上学的奠基方向与类型,这一预示在当代的海德格尔哲学之中得以充分的彰显,这就是将今日之形而上学奠基于比人的规定更为原始的有限性之上。从西方形而上学奠基的演进逻辑与当代诉求的角度可以从新的背景中理解和诠释当代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话”本来是辩证法的原初含义,但在辩证法的演化过程中,这一重要维度在形而上学的阴影下被深深地遮蔽了。在当代哲学中,辩证法的对话维度又重新获得了重视,这集中地体现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通过“对话逻辑”,把辩证法与解释学在深层次上结合起来,使得辩证法摆脱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纠缠,并返回到了现实生活实践和生活世界。由此,“对话辩证法”成为生活世界的理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崇尚抽象的、绝对完满的无限性概念,压制了现实的有限的东西,使哲学脱离了现实和人生。西方现当代哲学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其所关注的不再是脱离人生的、超验的无限性概念,而是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具体的有限的东西,这种哲学一般都致力于把有限性从抽象的无限性中拯救出来,让哲学和人生具有生气和诗意。它决不是停留于有限的个别东西之上而不思超越,它给超越和无限性以新的界定和定位。无限性被界定为有限之物的无限进展。这种新的哲学方向启发了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自我的有限性,在这样的无限中不断追寻,永无止境地奋发前进。本文从时间的有限性、有与无的统一、尊崇差异性等几个角度,并结合中国哲学,论证和阐发了这种新的哲学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庆丰 《中州学刊》2005,1(3):167-169
马克思终结了以往全部的形而上学,他试图走出一条哲学现实化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根本就在于实现哲学研究视域的转换,从"彼岸世界"转向"此岸世界",即"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当马克思把哲学的视域投向"此岸世界"以后,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便呈现出解放的理论旨趣,关注人类的命运和致力于人类的解放就成了马克思哲学所肩负的学术使命.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学说可称为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实践理性的自然基础——中国哲学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即意识能动性 ,中西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意识能动性反思规定的不同方向和结果。西方哲学把人的意识能动性理解为超越感觉经验的理论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传统。中国哲学把人的能动性理解为超越禽兽的道德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传统。中国道德形而上学的合理性及其世界意义在于 ,人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需求就内在地包含着实现自身的界限和规则 ,即“良知”、“良能” ,从而实现了性与理、天与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学理角度把握形而上学的本真规定与发展线索对理解形而上学的内蕴与旨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基于人的本性与形而上学的一体性关联 ,从新的维度与层面揭示形而上学的内蕴及其阶段性的内在差异 ,以求说明形而上学作为人的本性的哲学表达方式体现为互为相连的不同理论存在样式 ,即“对象”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 ,以及“视界”的形而上学。从现代视界中理解形而上学可以昭显哲学与人的本性内在联系 ,从而为确立与时代精神旨趣相吻合的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提供支撑性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西方哲学变革的主题与当代中国哲学的走向──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高清海,孙利天在一片拒斥形而上学和哲学终结的喧嚣声中,20世纪哲学即将走完它的历程。20世纪西方哲学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转向生活世界是这个世纪哲学变革的主...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转向:意义及其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诗鹏 《河北学刊》2004,24(2):31-34
一 生活世界或者说生活哲学的凸显与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一般地把生活世界转向看成是当代哲学的主题转变,即从传统的抽象理念世界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变.但是,如何理解这一转向,看来并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生活世界转向本身就强化了当代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断裂,从而转向本身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哲学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秀华 《江海学刊》2012,(3):64-71,238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立足历史视域与时间视野,都试图终结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虽然二者最终的哲学旨趣殊异,但对"人"和"人的世界"以及人"去存在"的实践活动等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在哲学的解释原则上,实现了视界的融合,并突出地指向:其一,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其二,对生存论解释原则的彰显;其三,对人之存在的生存活动的关照;其四,对世界之存在意义的解读。因此,我们说作为后学的海德格尔不仅回应了马克思,而且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哲学以理念与现象二分的方式确立古代社会追求超验永恒存在的形而上学传统,同时也付出贬低经验世界的沉重代价,导致永恒成为脱离经验世界的彼岸存在。现代社会个性化的日常生活消解了古代社会对永恒的超验许诺,秉持从现实社会历史条件出发的务实态度,在自主谋划个人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符合时代潮流的生命价值,在超越自然生命有限性的过程中生成人的社会生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具有个人特性的烙印,在社会文化层面实现个人恒久存在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由此将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定的基础归结为先验想象力。但是,康德由先验想象力到统觉的退缩和未能阐明认识有限性的存在论后果,显示了此一奠基的不牢靠性。由此,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建构出发,实现了形而上学奠基的置换——基础存在论。基础存在论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关键在于具体澄清作为时间性的操心。海德格尔通过源初时间性建构起操心之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完成了此在形而上学的奠基。海德格尔所奠基的这一形而上学扭转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取向,将哲学的使命规定为对人的"实际生命"的关涉。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爱智范式"通过预设某种"最高智慧"作为人之欲求的终极目标将人引向一个无限超越的过程.文章认为,对西方形而上学史唯有从"爱智"哲学范武的发展史及其终结的角度才可窥见其中的奥秘.由"爱智慧"确立的形而上学隐含着宗教-科学二元性特征.中世纪发展出宗教思想方法的爱智维度,近代发展出了科学思想方法的爱智维度.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标志着"爱智范式"的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开启了一条由"实践观点"超越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爱智范式"的道路,哲学出现了面向现实生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与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具有本质区别。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是对"存在是什么"的"追问",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则是对"如何去存在"的"演示"。这两种本质不同的形而上学决定中西哲学的不同命运。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在对象性的世界中找不到形而上的本体,从而无法安顿世人的身心性命,却发展了器物层面的科技理性思维;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以整体性的"中道"思维安顿了中国人的身心性命,却因为重道轻器而阻碍了对物理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后形而上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成为当代哲学的主流话语,拒斥形而上学是在审视、批判的过程中实现重建形而上学的尝试。对形而上学的审视既是对其思维方式的历史回溯,又是对基于形而上学之上的现代性特征的剖析;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从其思维方式的实质、特征、危害三方面展开论述;被批判后的形而上学还留有对安身立命之本的寻求,但却把"本"定位在现实世界的彼岸———上帝身上,重建形而上学从现当代哲学对思想栖居地的寻求、思想栖居地寻求的基本方法论的探究、后形而上学的希望三部分进行梳理,以期呈现后形而上学实现"思想的移居"的别样风貌。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文明危机本质上是人的生命意义危机,知性科学把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割裂开来,以否定人的感性生命存在去寻求超感觉世界的普遍规律,以单一程式化的知性思维去规定感性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风险辩证法是人类洞察风险社会文明危机本质的哲学智慧,对当代人类科学理性及其文明发展悖论的反思成为它的主要任务。风险辩证法破译支撑知性科学的现代形而上学基因密码,揭示科学理性、风险知识与话语权力的内在关联机制,剖析现代性意识形态与知识样式的现实生活前提,消解知性科学对个人生活选择的独断,澄明科学理性的感性存在论基础,赋予科学理性以人的感性光辉,将感性、知性和理性统一于人类的历史性的科学和社会活动中,在科学理性与社会生活之间架起一座通达风险社会现实、彰显生命意义与自由精神的思想桥梁。风险辩证法面向风险社会现实生活本身,在感性的现实生活冲突与矛盾运动中把握风险社会时代脉搏、历史走势和人类命运,从本质上奠定破解时代问题之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新知识类型与理论创新的学术定向。  相似文献   

17.
自古希腊柏拉图确立对于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区分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便沿袭柏拉图主客分离的二元对立路径进发,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达到主客分离的极致而实现了唯心的主客本体统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企图穷尽一切存在者存在的永恒本质,必然舍弃现实的生活世界,进而成为一种纯粹逻辑的精神理念哲学。而中国哲学以内在超越之路从现象世界探寻超验境域与自由境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由老庄之道的原始主客不分的天人合一,生发为陆王心学未经主客对立的主客统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追求人与天地万物融合贯通的天地境界,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既是万有融合,又是有限与无限的包容,更是在场与不在场的统一。作为传统形而上学自身辩证否定的历程,哲学应辩证地融合中西传统形而上学,一种可能的尝试便是以"人在世界之中"的源始亲近关系,历经"物之聚集"与"人的诗意栖居"的澄明之路,到达天地共生、万有贯通的天人合一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在"时代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双重挤压之下,进入"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论题的."形而上学成为怪影"是我们时代马克思哲学遭遇的时代问题.与之相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也绝非某种幽灵式的"徘徊不定",或者某种异质化的"解构游戏";而是坚定不移地破除各种形而上学的怪影,以彰显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现实关系.这是一个不断破除种种形而上学怪影的理论问题.惟有如此,才能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内在性之被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始于笛卡儿的近代哲学主题是追寻思存、心物的统一性问题。然而 ,尽管天才的哲学家们建构了一个个形而上学体系大全揭示这种统一性 ,此种追问却以始终无法走出内在性而宣告失败。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 ,他反思了统一性问题的前提 ,即思存、心物二元分裂的虚假性 ,彻底抛弃了传统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转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确立了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存在论根基 ,从而先于海德格尔洞穿了内在性。此种哲学存在论革命的性质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严重误读 ,亦被海德格尔误读 ,从而其哲学存在论革命的重大性亦被大大地低估了。本文认为 ,在当代暴露出诸多现代性的弊端时 ,重新领会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根基处发动的革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会强 《江淮论坛》2004,3(4):69-71
西方哲学范式的当代转型构成可持续发展观兴起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穴一雪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致力于消解近代哲学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的基本立场,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奠定了存在论的基础;穴二雪当代哲学批判理性的过分张扬、以及近代哲学对人的理性规定,关注生活世界中的人,为可持续发展观超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