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面临"高债务和高赤字"问题,财政状况不断恶化,主权债务问题导致主要国际货币大幅度波动,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凸显,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较大,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仍然较高,未来美元汇率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去美元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欧元、日元等货币都难以替代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正在崛起,中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李翀  郝宇彪 《学术月刊》2013,(1):97-104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缺陷,关于超主权国际货币的讨论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超主权国际货币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等五种货币为基础,每种货币的权重取决其所属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国际储备和对外贸易总额,并采用加权平均计算的方法构建。通过对2006—2010年间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模拟运算及计量分析表明,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以下三点优势:(1),相对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具有更稳定的汇率体系,即各种主要货币对世元汇率的变异系数与汇率偏离度更小;(2),在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下,外汇衍生品的交易量会下降,从而导致因外汇交易所付出的佣金支付金额减少,即国际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会降低;(3),在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下,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会减缓,从而减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的路径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的反响。1943年英国和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提出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本来是要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但是最后协商建成的则是以主权货币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所形成的牙买加体系,仍然是以主权货币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不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都存在特里芬难题。1982年,特里芬建议建立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度,以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周小川的建议实际上是特里芬建议的延续和发展。在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的路径并分析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源于美国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源于希腊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反映出当前的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不足,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后危机时期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呼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是储备货币的选择性困境,对此,国际学术界关于改革方向的观点主要有四种,即维持现行美元本位制、构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创设超主权货币和扩展现行的SDR体系。本文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段军山  刘璐 《江淮论坛》2014,(1):82-89,105
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中,美元逐渐获得了国际货币的地位,"嚣张的特权"愈演愈烈且表现得日趋多样化和隐秘化,在为美国谋利益的同时,打击、阻碍了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然而,美元的特权并非凭空得来,它依靠的是美国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和客观条件。随着世界经济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元霸权地位似乎在衰落,因而很多人主张以超主权货币取代单一主权货币的统治,认为国际合作和共同决策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美元"嚣张的特权"有其实力作为后盾,具备"可持续"的能力,而且长远来看,这种"嚣张的特权"还可以被其他经济体货币复制。我们要做的是在接受了"特权"客观存在的事实后,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特权货币"更好地为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既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缺陷,又带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契机.全球经济能否快速摆脱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平、合理和高效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如下发展趋势:全球重建国际货币秩序的呼声高涨,但美元独大的状况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将加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是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一个显著趋势;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主权财富基金影响力渐增,国际社会对其规制已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但对其功能、法律规制原则与体系未能形成一致意见。主权财富基金虽然与一般投资基金存在资金来源和透明度方面的不同,但同样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对国际经济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国际社会应建立以平等互利原则为前提、外部稳定原则为核心、经济安全原则和商业化原则为保障的主权财富基金法律规制体系,该规制体系包括国际法层面的多边与双边协议、国际行为准则和国内法层面的国内规范体系;我国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参与者和规制者,宜本着平等互利和对等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制,加强国内规制,促进主权财富基金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翀 《理论界》2009,(9):199-200
伴随着越来越深刻的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主权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表现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无论是国际层面的合作还是区域性质的一体化,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国家货币主权,但同时也在宏观方面带来了一定程度良好的经济效果.本文试从法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分析并权衡这种利弊,厘清当今国际货币合作为国家主权带来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国家均可依据货币主权处理其境内货币事务。法定货币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代表,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禁止外币在其境内流通,法定货币的国际化面临主权矛盾。货币财产是由法定货币衍生出来的金融资产,不是主权货币本身,只要交易双方接受,就能实现国际流通。在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时,人民币现金国际化不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重点应放在人民币财产国际化上,同时须完善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使人民币"流出—回流"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样,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也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今日国际社会的发展,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各国经济合作的需要,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限制明显增加,许多原来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管辖的范围均被纳进国际经济条约的体系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主权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将消失,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仍将作为国家经济法运行的基本原则而存在。国家经济主权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主权财富基金迅猛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机构投资者和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中较有影响力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中国加入主权财富基金俱乐部,如何加强对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使其既能增强中国对外竞争的主动权,又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主权不仅是权利(权力),也是国家承担的对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责任.国际社会里存在着要求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主张.实际上,中国主权最初就是以承担、履行保护国内人民的责任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同时,中国主权的早期实践也证明了其对国际和平稳定的责任承担.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中国严格地遵从国际制度与规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主权代表和维护着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主体身份、地位,所以中国坚定地保护、提升其主体身份、地位.同时,主权也代表反映了具体的权益,中国总是平衡协调这些主权权益的冲突.作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中国不是盲目地听从外来的行动指导,而是根据和平与发展的需要来承担、履行责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主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对国家主权首要地位的认识、对维护国家主权内容和方法的认识以及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措施等等。中国必须以邓小平的主权理论为核心,将国家主权的维护作为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有中国特色的主权战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自由”“网络霸权”“网络军备竞赛”等凸显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危机,“多利益攸关方”和“尊重网络空间主权”两大模式在博弈中走向共识,“网络空间主权说”从学说走向国际认可。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是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最高权力,包括管辖权、独立权、自卫权和平等权。网络空间主权的行使对象是领网,领网作为国家数字新疆域,成为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信息基础设施是领网的物理存在,网络空间是领网的具体内容,以传统领土疆界划定领网边界。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中国方案”包括“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论、“尊重网络主权”原则和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落实“中国方案”的国内法建构包括在宪法中明确宣示“尊重网络主权”,制定《网络空间主权法》,国际适用路径包括将“中国方案”纳入联合国共识性报告,正式确认网络空间适用《联合国宪章》,建立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书家  过瑶 《理论界》2009,(7):46-49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经验和危机前后出现的新特征说明了,一方面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发生重大的调整,保持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利.另一方面长期来看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被美、欧、亚"全球金融稳定性三岛"所形成"一篮子货币"制度替代.而中国要致力于推进人民币"三步走"的国际化进程,逐步让人民币融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去,促进国际多极货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传统的“绝对主权”与全球环境治理一体性之间的冲突,建立在权利本位基础上的主权让渡理论无力解决国际环境法中国家主权规制不力的问题,也难以促进国际环境法体系适应全球环境问题变化所需的良性变革,让渡主权会破坏主权的完整性,降低主权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的效率,并且缺少接受让渡的适格主体。应当在维护国家主权权利完整性不受侵犯的基础上,确立国际环境问题治理规则体系的义务本位,并在义务本位的基础上要求国家主权接受相关国际法规则中的义务约束。义务本位的确立应当重视国家责任制度,注重发展一般性义务规范及其国家责任,还应重视一般国际法体系的建设,在法律模式选择上,不盲目追求“强制度”路径,以“弱制度”“强约束”的目标效果指导国际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凸显了单一主权货币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在总结危机教训的同时,更试图改革和重构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维持国际金融贸易环境的稳定.中国应抓住美元动荡、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可能重构这一契机,调整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从而改善中国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但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应遵循规范有序、稳步推进、市场演进与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文章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现状,提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模式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主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建立在中国的社会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大基础之上。在国际风云变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中 ,邓小平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 ,提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主权思想原则。在反对霸权主义、对外开放、祖国统一、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形成了关于主权思想的完整体系。对于 2 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邓小平主权思想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表明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区域性货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货币的稳定,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有着严格的经济、金融条件。因此,一段时间内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不太可能有比较大的进展。在当前美元、欧元和日元三极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下,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既需要加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需要加强IMF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效协调美元、欧元和日元关系的国际机制。  相似文献   

20.
沙建宇 《理论界》2011,(8):33-34
本文对后危机时代储备货币的调整及政策建议进行了研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美元本位制的多种弊端,如导致全球经济失衡、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协调等。但鉴于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美元在中短期内仍然不可替代。然而,长期内美元将难以持续保持主导地位,超主权货币很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