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社会政策是有关公民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政策,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改善一个国家或社会公民的福利,从而确保公民之间的平等与社会公正,是基于国民经济一次分配(市场分配、要素分配)基础上的二次分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正既是社会制度的伦理基石,也是政策制度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公共政策能否坚持公正的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公民的社会平等和公民对政策制度的认同,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个“公正、合理、有序”的社会虽然有赖于全体公民平等独立的人格和严格守法的自律精神,但是一个完美和谐的社会首先是一个制度“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公正”,更需公共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本质是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的人.公民权的核心是公民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参与权和抗衡国家权力的的政治干预权和政治防卫权.公民社会是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把农民的政治地位由臣民、子民、顺民提升到国家公民的层次,使农村由臣民社会转变为民主的公民社会,使农民群体组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宪政基础和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艳霞 《人文杂志》2005,1(3):144-149
公民身份是当前政治学理论界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阐释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各国重大政策和制度设置的理论背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涵义丰富的概念系统,公民身份在理论上统合了公民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和参与行动,在政治实践中包含了公民的市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在理念上体现了自由、民主和公平三者的矛盾与统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配的公正原则在现实的社会权利关系中,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我国的社会分配不公与转型时期公正制度的缺失有关,初次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权利分配的不公。社会分配公正的核心是制度公正,要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社会分配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机会平等、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地看,社会公平分为保证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起点平等的机会均等、保证过程公平的公平竞争以及结果的公平分配。相应地,保证这些公平实现的制度体系也分为以宪法为中心的基础性政治经济制度,它提供经济和政治权利安排的公平,即机会均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它提供公平竞争;以再分配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它提供结果分配的公正。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应该是一个共同富裕、全面富裕的社会,即是一个效率和公平的真正统一的社会。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9-196
在西方公民身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古希腊和罗马是公民身份的开端阶段,通过政治改革,平民在城邦中可以与贵族分享政治权力;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社会,公民身份总体上处于衰落,但中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城市市民身份为现代公民身份的复兴打下了基础;在现代立宪国家,公民身份通过宪法在国家中确立了它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身份得到了普及,其内容也得到了充实。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发展体现了公民所具有的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以及民事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内涵。在我国,公民概念应当以政治权利内涵为中心,重视社会权利的内涵:政治权利需要在宪法法律的规范下通过温和的、循序渐进的、商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权利应当通过法律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6,(4)
作为海洋文明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孕育了"公民身份",T.H.马歇尔是现代公民身份的理论先驱,T.H.马歇尔从三个角度对公民身份进行阐述,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方面对公民身份的内容及各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他的公民身份的三个权利的经典框架成为后世研究公民身份的模板,其对社会权利的阐述对现代福利国家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受自身时代背景的影响,其理论内容也有着适用范围单一、理论实效期望过高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公正作为公民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舍意的价值基准和社会建构的总体德性,构成一套关乎人们生存处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性价值系统.权利平等、分配正义、关护仁爱可视作对公正标准不同层面进行高度哲学概括的三大范畴.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的理念;社会保障制度所直接对应和满足的是公民的社会权利,但是它实际上支持着包括法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在内的整个公民权利体系,反过来,基本的法律权利、政治权利,则既确保了公民之享有社会保障具有“应享权利”意义上的正当性,也为公民主动争取更多的应享权利提供了手段意义上的可能性;包括享有社会保障在内的公民权利必须要由公民的义务来对应和平衡,但这主要是在整体意义上的对应和总体水平(而非个体水平)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是衡量和评判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当前最大的不公正是机会的不平等.只有把社会公正作为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体系的法制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机会公平;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才能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共生活是以独立的公民和社会组织为主体而进行交往活动的场域,公共生活秩序要以系统信任为保障和前提.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政府公共权力如何有效运作,从而确立良好形象以树立其威信即公信力,成为维系社会政治秩序和公共生活秩序的关键因素,这也是现代公共生活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廉洁、有效、公正的政府形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公共健康伦理的时代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公正及其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基本含义 社会公正是古今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从类别上区分,可以把社会公正理论划分为古典主义公正理论、平等主义公正理论、自由主义公正理论、功利主义公正理论、社群主义公正理论以及阿玛蒂亚·森在强调分配公正时所补充的能力平等原则.古典主义公正理论强调公平就是每个人得其所应得.  相似文献   

14.
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是建设现代社会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旧有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并制约社会合理流动;二是"阶层固化"现象挑战社会流动公正底线;三是教育公平性恶化妨碍社会正常流动;四是社会渠道开放不够影响公民发展空间。推动社会合理流动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消除制度性障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现代社会结构;三是调整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促进教育公平;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更多普通劳动者提供向上流动机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是人类的理想。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个优良的政府不仅是善治的政府,而且也必须是能够维系社会公正的政府。政府的再分配职能,不仅能够为公民身份具有实质意义创造各种条件,而且也能延缓或减少自然秩序中的不平等因素与偶然性因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改善政治共同体公民之间的关系,建构合理的政治秩序;不仅有助于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而且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成员低成本地和谐共处。政府再分配职能的正当性,体现在它力图构建一个公正社会的良善意图与行动之中,它为公民有尊严地生活提供了可能性,也超越了市场形式正义与丛林法则,减少了政治不作为可能带来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暴力行动。政府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的再分配行为,决不像新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必然使人类通往奴役之路,恰恰相反,它是迈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标准之一,为维护公民合法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良性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公正执政对于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没有公正执政,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晓锋 《兰州学刊》2011,(10):27-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民众的社会不公正感逐渐增强。一方面,改革开放促进了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公民文化与平等意识的萌发,增强了他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憧憬,引发了普泛性的生存比较,所有这些都普遍提高了民众的社会期望。另一方面,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全方位扩大,财富分配极不合理,既有市场化改革自身引发的巨大收入差距,也普遍存在由双轨制、非正当致富等导致的贫富悬殊。这种期望与指望的差距造成了社会不公正感。用公式可表示为:社会不公正感=社会期望/财富分配。提高民众的社会公正感须从调整财富分配入手,应做到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  相似文献   

18.
祁建平 《理论界》2006,(7):92-93
刑事诉讼程序是以对被告人是否定罪量刑为核心进行的,被告人毫无疑问应当是刑事诉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却往往得不到重视,其根源在于“权力本位”的法律传统以及人权意识的淡漠。从应然角度而言,被告人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中心,被告人与检察官地位平等是诉讼公正的前提。保障被告人平等地位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禄德安 《学术论坛》2007,30(9):38-43
公正是欧洲社会党的基本价值之一,其内涵包括机会平等、分配平等等方面.传统政策实践中,欧洲社会党推行福利国家政策,注重财富分配公正,取得一些成就,但也带来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党提出新社会公正观,实行新福利政策,要求社会和个人承担责任.社会党的公正思想和政策实践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再调整,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社会党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但不可盲目照搬.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再分配,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避免社会问题,为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必要的环境,让共同体参与社会再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它们的参与减少社会问题。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保障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我国为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系统和机制,做好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大力支持社会领域的公民事务,妥善解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